工商時報消息,經濟日報報導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趙曉的研究指出,目前在大陸,「飯碗」已成為「過剩年代」最為緊缺的物品,促進就業應成為宏觀經濟政策的根本取向。他分析,大陸目前需就業和再就業的勞動力達到一億九千七百萬人,假設今後大陸的經濟成長率維持在八%,就業彈性係數為○.一三,則每年對勞動力的新增需求為八百萬。兩者相抵,大陸還將有一億八千九百萬的勞動力處於失業或隱性失業的狀態,相當於全部勞動力人數的四分之一。這意味著,未來五年大陸創造就業機會的壓力,相當於過去五十年。
趙曉認為,單純促進經濟成長的宏觀政策取向,事實上無法有效化解未來的就業壓力。國內外的經驗已表明,經濟高增長、資本高投入並不一定必然帶來較高的就業增長,也不會自動地轉化為就業機會的擴大。他認為,就業成長取決於經濟成長和就業彈性。因此,在持續經濟成長的同時,還須努力提高經濟成長的就業彈性。
他建議,大陸的宏觀經濟政策取向,有必要從當前的「成長優先」轉向「就業優先」,政府有必要將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和增加就業人口規模作為首要的發展目標,讓就業政策成為未來一段時期大陸優先的經濟政策和社會政策,成為宏觀政策的根本取向。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