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在今天舉行的新聞發布會透露,全國出生缺陷監測數據顯示,中國每年約有二十至三十萬裸眼可見的先天畸形兒出生,加上出生後數月和數年才顯現出來的缺陷,先天殘疾兒童最高多達一百二十萬人,約佔出生人口總數的百分之六。
據統計,中國每年因神經管畸形死亡造成的經濟負擔約為二億元人民幣,先天愚型的治療康復費用需要十億元人民幣,診治先天性心臟病患兒的費用則需要一百二十億元人民幣。而先天殘疾給家庭造成的心理負擔和精神痛苦更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中國的出生缺陷的現狀不僅已經是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而且成為影響經濟發展和人們正常生活的社會問題。
專家指出,造成出生缺陷的原因主要包括:自然環境缺碘,部分地區食物中缺乏葉酸,鉛等有害物質污染以及婦女孕期貧血、營養不良、接觸有害有毒物質、感染病毒以及遺傳因素等。
《行動計畫》針對中國出生缺陷高發的各種原因,提出了減少出生缺陷和殘疾的各項措施,在開展社會宣傳和健康教育,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的同時推廣人群重點干預措施:
--推廣婚前保健,在農村地區開展婚前醫學檢查,加強婚育諮詢指導,禁止近親結婚生育,減少高齡妊娠生育與遺傳性疾病的發生。
--全民食用合格碘鹽,在缺碘地區對新婚夫婦、孕婦和哺乳期婦女和兩歲以下嬰幼兒實行碘鹽營養監測和科學補碘。
--加強孕產期保健管理,將孕產婦營養指導納入保健。加強女職工和農村婦女孕期勞動保護,避免接觸有毒有害作業。
--加強孕期指導,嚴格控制孕期用藥,教育新婚或準備生育的夫婦禁菸戒酒,遠離毒品。
--逐步推行出生缺陷的二級和三級預防措施,在有條件的地區開展產前診斷和新生兒疾病篩查。
中新社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