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中國大陸而言,在人民公社時期,中共為解決農村醫療設備的不足,曾經培養大批的農民,接受簡單的醫學訓練,成為「赤腳醫生」。這種制度還曾經受到世界銀行的重視,認為可以向開發中國家的貧窮地區去推廣經驗。然而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人民公社的取消,受過訓練的赤腳醫生紛紛轉行從事鄉鎮企業的經營,農村合作醫療網路逐漸解體。
無論城鄉醫療衛生都不足
在中國的城鎮方面,醫療設備同樣面臨不足的現象。在計畫經濟時期,城鎮居民的醫療費用由服務的機構支付。有些大型國有企業甚至自己設立醫療部門,供給自己員工的衛生保健需求。但是在改革開放之後,這種醫療保障制度也面臨瓦解。結果就發生人民對衛生保健的需求增加,但衛生保健的投資,不管硬體或軟體均呈現停滯的現象。
從附表中可以得知,1991年中國大陸平均每千人口醫院、衛生院床位數是2.32張,2000年是2.38張,10年之間幾乎沒有什麼改善。在每千人口醫生數方面,1991年是1.54人,2000年增加至1.68人,平均每年才增長1%左右。這種醫療設備的硬體與軟體投資呈現停滯的趨勢,自然也就成為限制中國大陸人力資源素質提升的主要因素之一。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