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移花接木。把甲地的經驗或新聞移植到乙地。如沿海發達農村農民興起旅遊熱,出現電腦村,他就套用到其所在的縣市,殊不知其所在的地區尚屬貧困,農民常為填飽肚子發愁。
二是無中生有。如杜撰某村一農民建起農民讀書室,某縣城建起老紅軍讀報欄,反正編輯不來核實。
三是瞞天過海。隨意擬報數字,不經宣傳、統計部門核實。培訓100人,他敢說1000人;農民純收入800元,他寫1500元,似乎泡沫吹得越大,稿件才越有份量,越易受到編輯的欣賞。
四是一石多鳥。同一件事,從不同角度變著花樣寫。某夫婦靠科技致富的事例,給科技類報刊投,丈夫是科技示範戶;給婦女類報刊投,妻子唱主角;給青年類報刊投,夫婦是年輕人;給軍事類報刊投,丈夫是民兵。
五是舊貨新賣。前年寫的東西,看到版面換了編輯,或考驗編輯老兄的記性,今年改個時間重投出去,屢試屢中。
六是天女撒花。亦即一稿多投。一篇稿子複印多份,天南海北每省一份,神不知鬼不覺。
七是投桃報李。利用各種機會結識厚交報社編輯,有了稿子寄給哥兒們,上稿機率大增。
如此用招兒的作者,雖然多賺了一些銀兩,卻失去了人格。新聞講一個真字,報刊的編輯們只有擦亮眼睛杜絕這類假新聞,才能不誤導讀者,失信於民 。
轉自:中華文化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