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大V、独立时评人公子沈(油管视频截图)
【看中国2025年4月24日讯】(看中国记者肖然综合报导)美中关税战正烈,习近平出访东南亚三国,走下飞机迎接他的虽然是红毯与掌声,但这华丽外交背后却暗藏玄机。自媒体大V、独立时评人公子沈揭露,越南订购美国F-16战机、柬埔寨封堵中国商品、马来西亚抢购中国拒收的波音飞机——这些“铁杆盟友”正悄悄转向美国。在美国关税铁拳下,中国的区域霸权梦想正面临崩塌。这场中美博弈如何改写东南亚格局?公子沈从贸易、军事和地缘政治角度,探讨中国外交困境的根源及其对区域格局的影响。
背景:美国关税政策与中国的区域挑战
全球贸易格局正经历剧烈动荡,美国总统川普的强硬关税政策成为主要推动力。据《华尔街日报》报导,数十个国家正积极与美国洽谈新贸易协议,美国明确要求这些国家不得成为中国商品规避关税的跳板。这一政策让东南亚国家陷入两难,因为它们长期以来在中国和美国之间保持贸易平衡,同时从两大经济体中获益。
习近平近期访问越南、马来西亚和柬埔寨,试图通过高规格外交活动巩固中国在东南亚的地位。然而,公子沈指出,这些国家虽然在表面上以盛大仪式欢迎中国领导人,但实际行动显示,它们更倾向于向美国靠拢,以保护自身经济利益。这一趋势不仅验证了他此前的预测,也暴露了中国在区域外交中的脆弱性。
越南:向美靠拢 严打中国转运商品
越南作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近40%的进口商品来自中国。然而,美国长期指责越南充当中国商品的“洗产地”跳板,将中国制造的商品转运至美国,规避高额关税。据路透社报导,越南贸易部于2025年4月15日紧急发布了一份文件,立即生效,旨在严厉打击非法转运货物的欺诈行为,以避免美国对越南商品征收高额关税。该文件特别提到,美国关税政策可能导致商业欺诈行为增加,若不加以遏制,越南商品可能面临多国制裁。
公子沈分析,越南此举显然是为了应对美国的压力。2024年,越南对美国的贸易顺差高达1235亿美元,美国市场对越南经济至关重要。为避免美国的高关税,越南不仅加强对进口商品的原产地审查,还对标签为“越南制造”的商品实施更严格的监管。这无疑对中国形成了直接冲击,因为许多敏感技术和商品正是通过越南流入中国,规避美国的科技制裁。
更引人注目的是,越南与美国的军事合作正在迅速升温。据消息人士透露,越南已与美国达成协议,计划采购24架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生产的F-16战斗机,具体型号为先进的F-16V。这将成为美越历史上最大的军事合作项目之一。此外,美国还考虑向越南出售C-130大力士军用运输机。公子审认为,这一军购订单不仅是越南对美国的示好,也是一种“投名状”,表明越南在战略上进一步向美国倾斜。
越南的转向并非一蹴而就。早在2022年,越南便开始减少对俄罗斯武器的依赖,并于2023年接收首批5架美国T-6教练机,用于培训战斗机飞行员。这种全方位的军事合作意味着美国军事人员将进驻越南,负责培训、维修和后勤保障,进一步深化美越关系。公子审警告,这种转变将让中国倍感紧张,因为越南的战略靠拢可能影响其在南海等问题上的决策。
柬埔寨:表面友好 实则疏远
柬埔寨被中国官方媒体吹捧为“铁杆朋友”,但公子沈指出,这种友谊在美国压力下显得脆弱不堪。习近平于2025年4月18日结束对柬埔寨的访问后,当地媒体迅速报导,柬埔寨政府计划修订法律,加强对中国商品“洗产地”行为的监管,以避免美国征收高额关税。据《简中实报》报导,柬埔寨此举旨在防止被用作中国商品的中转站,这与越南的政策如出一辙。
公子沈回顾,早在2023年,柬埔寨便颁布了《原产地规则法》,明确进出口商品的原产地原则,并加强对伪造原产地行为的监控。如今,柬埔寨副总理领导的美柬贸易与投资关系工作小组已于4月16日与美国贸易代表举行视讯会议,启动首轮贸易谈判。这些举动表明,尽管柬埔寨表面上维持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但实际上更重视与美国的经济合作。
马来西亚:公开支持美国 间接打脸中国
马来西亚长期被视为对中国友好的国家,但其近期行动却让中国尴尬。公子沈援引路透社报导,马来西亚于2025年4月宣布订购60架波音737飞机。此举正值中国因地缘政治考量禁止采购波音飞机之际。据马来西亚航空高管透露,马航正与波音洽谈,考虑接收中国航空公司拒收的飞机。这一举动被公子审形容为“公开打中国的脸”,因为中国试图通过抵制波音向美国施压,却被马来西亚的行动削弱。
更令人震惊的是,印度航空也计划采购中国拒收的波音飞机。据彭博社报导,塔塔集团旗下的航空公司因飞机短缺,急需扩充机队,认为这是与波音建立长期合作的好机会。公子沈认为,波音并不缺买家,因为全球航空业对新飞机的需求旺盛,特别是在疫情后供应链受限和波音生产放缓的背景下。中国的抵制反而为其他国家提供了低价抢购的机会。
韩国与新加坡:技术封锁与原产地监管
韩国的动向进一步凸显了中国的困境。据韩国关税厅报告,2025年第一季度查获了价值295亿韩元的出口商品存在原产地违规行为,其中97%涉及销往美国的商品。这些商品大多来自中国,却贴上“韩国制造”标签,以规避美国对中国商品的限制。例如,价值33亿韩元的电池正极材料和193亿韩元的闭路电视零件,均为中国制造,却通过韩国转运至美国。韩国已成立特别工作小组,加强对此类行为的监管,以保护本国企业免受美国关税惩罚。
新加坡的立场同样耐人寻味。公子沈提到,新加坡前第一夫人何晶转发了一篇讽刺习近平的文章,称其为“黑帮老大”,反映了部分东南亚精英对中国的负面情绪。新加坡海关与贸易工业部近期发布通告,警告企业不得利用新加坡规避其他国家的出口管制,特别是涉及先进半导体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交易。这显然是对美国技术封锁中国政策的配合,因为此前英伟达芯片曾通过新加坡企业流入中国,违反美国出口管制。
美国关税铁拳:光伏产业的致命一击
公子沈强调,美国对东南亚国家的关税压力正全面升级。2025年4月22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的太阳能板产品征收最高达3521%的反补贴关税,针对中国通过这些国家间接对美出口并提供跨国补贴的行为。调查显示,这些国家的许多太阳能企业实际上是中国企业的分支,依赖中国政府的补贴形成不公平竞争。柬埔寨两家中资企业面临的关税高达3521%,相当于产品价格的35倍,涉及总额约120亿美元的产品。
他认为,这一关税政策不仅旨在保护美国本土光伏产业,还与国家安全密切相关。中国在全球太阳能产业的垄断地位让美国感到威胁,而高关税将有效排除中国竞争,为美国企业创造发展空间。他半开玩笑地表示,自己曾考虑投资美国光伏股票,如今关税政策出台,恐怕相关企业股价已飙升。
地缘政治的历史轮回
公子沈将当前的中美越三角关系与历史上的中苏美关系进行对比。1970年代,中国通过对越南发动“自卫反击战”,向美国递交“投名状”,换取美国的军事技术和经济支持,逐步融入西方阵营。如今,角色发生逆转:越南取代中国成为美国的盟友,中国则成为美国最大的地缘政治对手。越南的军购和贸易政策表明,它正在重演当年中国的角色,向美国靠拢以换取经济和安全保障。
这种历史轮回让中国倍感压力。他指出,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强硬立场进一步加剧了与东南亚国家的紧张关系。例如,韩国外交部近期证实,中国在黄海争议海域擅自建造了一座大型海上建筑,引发韩国强烈抗议。韩国媒体报导,这座建筑长100米、宽80米,具备直升机起降场,疑似“迷你人工岛”。韩国政府表示将采取对等措施,显示其在主权问题上不会退让。
中国的孤立与东南亚的觉醒
公子沈认为,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态度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新加坡前第一夫人何晶转发的文章,反映了区域内部分精英对中国经济压榨和主权威胁的不满。东南亚国家长期受到中国廉价商品倾销和债务陷阱的影响,例如泰国的烂尾楼项目险些造成重大损失。如今,美国的关税压力为这些国家提供了转向的契机,它们开始重新评估与中国的关系。
中国试图通过外交攻势拉拢东南亚,但成效甚微。他分析,中国在南海的强硬姿态与民族主义情绪使其无法放弃主权主张,这导致与东南亚国家的冲突难以缓解。在中美新冷战的背景下,这些国家更倾向于选择美国,因为美国在领土争端上没有直接冲突,且能提供经济和安全保障。
公子沈总结,中国在东南亚的外交正陷入“四面楚歌”的困境。美国的关税政策和技术封锁让中国的贸易和科技渠道受限,而东南亚国家的转向进一步削弱了中国的区域影响力。欧盟对中国的戒心与亚洲邻国的疏远,让中国政府在这场全球贸易战中的牌越来越少。
他预测,随着美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加深,中国可能面临更大的地缘政治挑战。公子沈呼吁观众关注这一趋势,认为当前的局势不仅关乎经济竞争,更涉及全球权力格局的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