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进水了放米缸和用吹风机吹都不对。(图片来源: Adobe stock)
当你的手机不小心掉进水里,第一反应是什么?如果你立刻把它捞出来,擦干外壳,然后埋进大米缸里“抢救”——这可是个彻头彻尾的错误操作。
“手机进水放米缸”是一个流传已久的“急救偏方”,可是这个方法早已不适用于今天的智能手机,而且还可能延误有效时机,甚至造成二次伤害。
大米的确有一定的吸湿性,大米密封不好很容易发潮、长虫。这种经验让很多人误以为它也能吸走手机内部的水分。但实际上,大米的吸湿能力非常有限,远不如专用干燥剂,更别提面对手机内部复杂元件的潮气了。
相较于立即拆机、送修、使用干燥剂等专业操作,抓一把米把手机埋进去,是零成本、无需技巧的“急救”操作,所以之前网上有不少帖子说,“我放米里一晚,手机就恢复了”,这类案例往往会快速传播。但这其实是幸存者偏差:只听到了少数“成功故事”,却忽略了更多失败的例子。
在诺基亚等功能机时代,手机结构相对简单,有时候风干或吸湿确实能救回。但如今的智能手机密封性更强、内部结构更复杂,进水造成的电路腐蚀、短路问题远不是“大米”能解决的了。
米缸“急救法”有以下风险
1.不能彻底干燥内部: 手机内部尤其是电路板上的水分,大米根本无法接触和吸干,水分残留会持续腐蚀,形成隐患。
2.耽误最佳抢救时间: 手机进水后应尽快专业干燥(如使用硅胶或送修),而你埋米一晚,可能已经错过了“救命窗口”。
3.可能造成二次损害: 米粒、米粉可能卡进扬声器、充电口等开孔,反而增加维修难度。
手机进水后 正确的操作方法
如果手机进水,请务必遵循以下步骤:
1.立即关机(不要再查看是否还能用)
2.擦干外部水分,尤其是耳机孔、SIM卡槽等部位
3.切勿晃动或使用吹风机,避免水渗更深或热损伤元件
4.将手机放入密封袋中,与干燥剂(如硅胶包)一起密封至少24小时
5.尽快送往专业维修点拆机清理和干燥处理
还有哪些手机谣言你可能也信了?
不能用酒精擦屏幕。(图片来源: Adobe stock)
再一起看看吧,还有哪些关于手机的“民间智慧”,其实是谣言。
1.电量要用到0%再充电,对电池更好?
错!锂电池最怕深度放电,频繁用光再充会加快老化。最佳充电时机是电量剩下20%∼30%时。
2.频繁关闭后台应用省电、提速?
实际上,现代系统会智能管理后台任务。频繁手动关闭反而会增加CPU负担,更耗电。
3.贴“信号增强贴纸”能提升信号?
毫无科学依据,大多数所谓“信号贴”都是效果极微。真正影响信号的是基站覆盖、地理环境和手机天线设计。
4.使用吹风机吹干燥。
千万不可使用吹风机,因为高温可能会损坏手机内部元件
5.酒精擦拭消毒手机屏幕
高浓度酒精可能腐蚀屏幕疏油层,导致触控失灵。建议使用专用电子设备清洁剂或微湿的超细纤维布。
总之种种关于手机的“民间智慧”看似简单,却隐藏着很多不可逆的风险。按专业步骤来,才是对手机和钱包最负责任的做法。
责任编辑:家惠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