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4日: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和美国总统唐纳德・川普在华盛顿特区白宫东厅举行的联合新闻发布会后握手。(图片来源:Chip Somodevilla/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5年2月8日讯】(看中国记者路克编译)《每日邮报》拜登,唐纳德・川普(特朗普)提出让美国主导加沙地带的重建,并暂时迁移因战争流离失所的巴勒斯坦人。此言一出,几乎遭到一致反对。
“我无话可说,这太疯狂了。”特拉华州民主党参议员克里斯・库恩斯这样评价川普的提议。川普主张将两百万加沙难民暂时安置到其他地区,以便开展重建工作。
然而,与许多国际共识类似,库恩斯的愤慨反映出一种精英阶层的惯性——他们往往对任何源自圈外的想法本能地持否定态度。
两国方案的困境
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无论是美国总统还是联合国秘书长,都在鼓吹所谓的“两国方案”来解决巴以冲突。
然而,很少有人关注阿拉伯世界始终不愿正式承认以色列的事实,也忽视了巴勒斯坦自身的内部分裂:加沙由哈马斯控制,而西岸则由巴解组织掌控。这两个“国家”已经18年未曾举行选举,统治者依靠武力而非民主选票维持权力。
川普的政治风格在于,他能毫无顾忌地说出许多人不敢直言的事实。这虽然让人不安,却也能打破传统思维的桎梏,带来新的思考方向。
现实的挑战
当然,任何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尝试都可能遭遇无数障碍,这一点毋庸置疑。
哈马斯很可能会阻挠任何进展——他们在10月7日袭击以色列的部分原因,正是要破坏以色列与沙特阿拉伯的和解进程。与此同时,约旦和埃及等邻国极不愿接收巴勒斯坦难民,更不用说那些支持哈马斯的伊斯兰极端分子。约旦上一次大规模接收巴勒斯坦人是在20世纪70年代,结果导致巴解组织试图推翻该国哈希姆王朝。
彻底铲除哈马斯或完全消除恐怖主义威胁,几乎是不可能的。此外,重建加沙的资金问题同样严峻,谁来支付数十亿美元的重建费用?阿联酋或卡塔尔等富裕国家会愿意出资吗?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川普需要利用他标志性的沟通能力,才能推动这一重大突破。
川普的愿景
尽管存在诸多挑战,川普的愿景依然具有吸引力。他在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联合记者会上表示:“你要建设真正高质量的住房,一座美丽的城镇,一个让他们可以安心生活、不再面临死亡威胁的地方。而目前的加沙,几乎就是他们走向死亡的保证。”
值得注意的是,川普在他的第一任期内在中东取得了显著外交成就。那么,为什么这次不行?在他的任期内,以色列与伊朗、哈马斯或真主党之间并未爆发新战争。人们对他不可预测性的恐惧,反而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地区的稳定。
在川普的推动下,阿联酋、巴林、苏丹和摩洛哥等阿拉伯国家签署了《亚伯拉罕协议》,承认了以色列。这是自1978年吉米・卡特促成埃以和平协议以来,美国在中东的最大外交突破。即使在他尚未重返白宫的情况下,人们对他强硬态度的预期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平息了加沙的紧张局势,并促成了停火。
为何固守失败的共识?
为什么我们仍要坚持一条屡战屡败的外交路径?
看看叙利亚新领导人艾哈迈德・沙雷如何吸引西方投资者,重建这个饱受战争摧残的国家。他明智地淡化了反以色列立场,尽管他本人来自以色列自1967年六日战争以来一直占领的戈兰高地。
叙利亚的案例或许能为战后的加沙提供借鉴。阿联酋等海湾国家的成功经验,也可能为加沙的未来提供另一条道路。
在今天这个局势紧张的时代,川普提出利用加沙海岸线打造“地中海里维埃拉式”旅游经济,可能听起来天方夜谭。但回顾20世纪70年代初,谁能想到当时还是一片荒漠的迪拜,会发展成如今的国际大都市?
如今的迪拜是全球顶级的商业与旅游中心,不仅吸引了无数外国投资者,还拥有严密的安保体系,以保障游客和居民的安全。
加沙的潜力
事实上,加沙本身也曾拥有诸多优势,未来或许能再次焕发活力。
“加沙”不仅是一座古老城市的名字,更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地区。当地的考古遗址可追溯至马加比时代,尽管许多历史建筑在战火中受损,但完全可以像20世纪90年代波斯尼亚或科索沃的战后修复那样,借助国际援助重建,同时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此外,加沙自古以来就是贸易要道,这一地理位置使其具备成为地中海与亚洲贸易枢纽的潜力。如果加沙能够修建通往红海的运河,作为苏伊士运河的补充,将为当地经济带来巨额收益。
加沙的农业传统同样值得恢复。利用沿海地理优势建设海水淡化厂,不仅能改善加沙人的生活,还能促进以色列和加沙的农业合作,创造经济收入。如果哈马斯当初将精力用于开发经济,而不是挖掘地道用于恐怖袭击,他们本可以在地中海沿岸打造一个繁荣的国家。毕竟,以色列曾经也是在贫瘠的沙漠上建立了世界上最成功的民主国家之一。
如今,许多普通巴勒斯坦人已经意识到,他们的领导人将他们引入了一条死胡同。
川普能带来改变吗?
如果川普能够改善加沙人民的生活——如果他们愿意反对饱受重创但依然充满复仇心态的哈马斯——那么,他关于加沙未来的宏伟愿景或许真的有机会实现。
自从越南战争失败以来,“赢得民心”这一战略便被嘲笑,但人们往往忘记了,美国在二战后迅速重建德国和日本的成功经验。曾经忠于希特勒或裕仁天皇的民众,在战后短短几年内便成为美国的合作伙伴。
尽管川普的风格常常让主流政治精英感到不适,但他的许多言论实际上隐藏着一种极其务实的解决问题方式。他不受常春藤联盟学院派的国际关系理论束缚,也不愿意被“国际法”的道义束缚手脚——而这恰恰是许多欧洲盟友陷入外交困境的原因。
当然,川普能否成功仍是未知数。但话说回来,他的成功概率向来不高——这次,为什么不能再赌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