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当局推出所谓的“近邻监督”手段,让邻居们相互监督。(图片来源:网络图片)
【看中国2025年2月5日讯】(看中国记者蔡思云综合报导)近年来,中共对民众的监控不断加强,厦门当局推出了所谓的“近邻监督”,引发争议。“近邻监督员”的职责就是负责监督“我们平日里听到的、看到的、身边大大小小的事儿”,类似“枫桥治理”模式。
日前,大陆网络流传的一张图片显示,在一个写着“思明区中华街道镇海社区”、“近邻监督工作室”的房间里,十几个人围坐的长桌前,似乎在开联欢会,桌上摆满了食物和水杯。
网民们对此非常不满,纷纷嘲讽痛斥:“包打听”、“东厂”、“保甲制”、“文革又开始了?”、“群众斗群众”、“是什么人去做这么无耻的职业唉”、“哪个邻居敢来监督我,我就敢天天去他家门口泼粪”。
厦门官方网站公开资料显示,“近邻监督”是福建厦门市搞的所谓“基层治理”模式,由纪检监察干部、党风政风监督员、居民群众等参与组建“近邻监督员队伍”,实行“网格划片监督”。
多年前,厦门市思明区纪委就已推出上述维稳模式,后来厦门市海沧区、同安区相继推行该模式。“近邻监督员”的职责就是负责监督“我们平日里听到的、看到的、身边大大小小的事儿”,类似“枫桥治理”模式。
人民网2023年5月11日报导,厦门同安区307名“邻家人”正式上岗。所谓“邻家人”,就是近邻监督员。他们“切实将监督触角延伸到基层的‘神经末梢’,以构建多元参与监督格局”。
报导称,同安区11个镇、144个村已全部挂牌,并陆续召开近邻监督员聘任仪式暨培训会议,全面推广“近邻监督”工作模式。
厦门市纪检委网站信息称,纪委监委出新招,“分层级构建村(居)近邻监督工作室、街道近邻监督处置室、区近邻监督”,建立“三级联动、上下贯通的基层监督网络”。
2024年12月30日,湖里区融媒体中心报导,厦门市湖里区委改革办、区政府办、区委宣传部联合厦门网对“湖里区2024年度改革创新案例”进行宣传展示,促进改革,打通基层监督“最后一公里”。
湖里区江头街道纪工委在园山社区召开“一季度一联络”现场会,让参会人员互相借鉴、分享经验,加强基层治理监督。
“枫桥经验”
近年来,中共财政陷入困境,社会冲突频发。为了加强对民众的监控和压制,中共大力宣扬让民众互斗的类似“枫桥经验”的政策,以便延续其极权统治。
“枫桥经验”是1963年在浙江宁波诸暨县枫桥区产生的一种具有文革特色的基层民众互斗模式,煽动民众以大批判(文斗)的方式来改造所谓的“阶级敌人”。文革中的各种大批判(武斗)活动其实就是“枫桥经验”的升级版,最终从大批判发展成大批斗。
“枫桥经验”的具体做法就是煽动民众斗民众,以十个人包夹一个“四类分子”(地主、富农、反革命、坏分子),以大批判的方式迫使受批评者改变思想。根据浙江当局的报告,这种群起攻之的思想改造运动在枫桥当地大获成功。在试点中,7个公社共有67名“四类份子”被列为重点对象,最终他们全部被说服。
1963年10月,毛泽东要求各地效仿“枫桥经验”。1976年9月,毛泽东死亡,文革结束了,“枫桥经验”也随着走入历史。
1990年代,中共由“枫桥经验”发展出维稳体制中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系统”,比如:朝阳群众、红袖章大妈、网格治理员,以及一群专门举报网络文章的网评员(五毛)等。
有学者认为,现在中共没钱了,需要免费打手,因此而吹捧类似“枫桥经验”的“近邻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