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8日,美国总统川普与第一夫人梅拉尼娅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北京游览紫禁城。(图片来源: JIM WATSON/AFP via Getty Images )
【看中国2024年12月19日讯】随着川普(特朗普)被正式确认为下届美国总统,以及就任日期的临近,川普胜选后在中国的发酵效应已经从纷纷扰扰的各项应对转向一个更为现实的技术性问题:中国领导人究竟是否有必要接受川普的邀请,参加明年1月20日的就任宣誓仪式?
这个选择,对中国来说已经变成了一种外交困扰,也称为近日北京外交圈的一个最为火爆的话题,甚至有不少官员私下里为此下注,下注热情一点儿不亚于美国大选前夕。
当然,迄今为止中国外交发言人对相关问题一直避免直接回答。不奇怪,这种困扰也许最好不过地反映了中国外交部门对川普胜选后所处于的总体困境和决策困难,他们缺乏足够资源通过类似“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决策模式像对川普上台后的关税战、贸易战等问题做好至少部分预案一样做出一些调整,连是否建议领导人出席川普就职仪式的问题也只能交由领导人自己决定。
这或许正是中国所谓元首外交的实质。不过,或许正因如此,当中国外交部一方面放风中国领导人将不出席川普就职仪式,保持欲迎还拒的观望姿态,另一方面却开始了各种暗地里的沟通,譬如无法证实的中国领导人与川普的选后通话。
TikTok禁令倒数 CEO周受资在海湖庄园见川普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互联网公司巨头字节跳动的抖音总裁周受资访问海湖庄园,虽然他是新加坡国籍,也在为1月18日将生效的TikTok禁令做最后游说,但是无论如何都算得上最近一个月到访海湖庄园里唯一的中国企业家,如果再考虑到TikTok与X一样都在2024年美国大选中所扮演的几乎同等重要的助选贡献,无法不怀疑周受资肩负的政治使命。再如果,看过去几天阿里巴巴的投资人,日本软银集团(SoftBank Group)董事长孙正义与川普的并肩讲话,相比八年前马云访问川普时所做几乎同样的许诺和其后的政治失势,更不能不有形势比人强的唏嘘。
显然,面对一个有着鲜明企业家风格的美国候任总统,在中美关系的微妙时刻,中国的元首外交如果确实存在有效机制,那么应该不会轻易放弃出席川普就职仪式的绝好机会。理论上,中国元首完全可以借助这个历史上从不邀请外国首脑参加的美国国内政治舞台,顺水推舟地转变为一个展现中美领袖共治天下的全球政治舞台,为未来四年中美关系的发展打下基础。
习拒出席川就职礼或因决策机制迟缓
如果中国错失这一千载难逢的外交机会,原因只能出自中国领导层的决策机制本身。就像面对经济危机的迟钝和政策释放的吝啬与缓慢,最终导致决策层对危机的认识与民众的政策期望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而致政策效应递减,中国的元首外交即使试图超越外交官僚的本位主义,也同样困在迟钝、冗长的官僚体制中,更困在元首个人对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的各种怨念中而难以自拔。
譬如,外长王毅在12月17日的总结会上用大幅发言颂赞元首外交硕果累累,不忘继续强调中国的所谓四条红线,一如冷战后期对苏联外交曾经强调的“三大障碍”,而且继续鼓吹几乎毫无意义的中美民间外交。这四条有关中国制度、意识形态和台湾问题的所谓红线恰恰表明了中国领导人对美国威胁的切身恐惧。这些巨大的恐惧很容易让当局者陷入对政治现实的认知迷雾中,往往在狂热的战狼外交和犹豫的外交退缩两个极端之间进行强迫症一般的周期性摆动。
中国为川习峰会做准备 创造良好气氛
事实上,目前的中国对美外交就进入到了这样一种战狼与退缩并存的奇怪状态。一方面,动员三大舰队陈兵舰无数于第一岛链内,向美海军和川普秀肌肉,展现第一岛链内的绝对控制力量;另一方面向美国示好,在南中国海暂停与菲律宾的海上冲突,与美国进行了合作性的第七轮金融工作会谈,并将美国纳入所谓过境240小时(10天)免签名单。
如此等等,综合考量后都像是中国在为川普与习近平会面的热身准备。毕竟,川普胜选后国际地缘政治的剧变已经开始,例如俄乌战争进入显见的转折点、欧洲开始最新的对华制裁、韩国未遂政变后东亚地缘政治进入震荡期,在美国企业家和各国政客争相进入海湖庄园寻求利益分赃的关键时刻,大概没有什么比拒绝接受出席就职典礼更不现实、更愚蠢的。
尤其对中国领导人来说,这种抢椅子游戏一般的外交竞争固然有损颜面,却同样可能带来巨大的象征性收获,化被动为主动,减少未来的不安全感,也可能真正从容地展开“自我革命”、赢得内部清洗的时间。这种诱惑恐怕是中国领导人难以拒绝的。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来源:自由亚洲电台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