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前,孩子与父母、家族的关系十分紧密。(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在生物产生“可以信赖这个人!”的情感时,大脑就会分泌催产素这种荷尔蒙。
这是由美国的金赛研究所(Kinsey Institute)所长,草原田鼠研究先驱苏‧卡特博士(C.Sue Carter,Ph.D.)所揭露的一项研究成果。
卡特博士发现,草原田鼠筑巢定居,与配偶成对生活之后,体内的催产素浓度会急速上升。
此外她还发现,配对后雄鼠的脑内也会分泌血管加压素,会攻击伴侣以外的田鼠。
顺带一提,关于“血管加压素分泌后会产生攻击性”此一现象本身,已有研究证实,当血管加压素的作用受到抑制,原本具攻击性的雄性田鼠会回复平静(《动物行为》〔Animal Behaviour〕2015年10月号)。
至于催产素和血管加压素的作用,如果想成是人类的青春期,就比较好理解。
青春期前,孩子与父母、家族的关系十分紧密。可是到了青春期后,在学校交了新朋友,会开始嚷嚷着“老爸好烦人”、“老妈好啰嗦”,有时还会出现对立反抗等行为问题。
这是因为情况已不同于幼年时期,孩子与同侪友人来往时,大脑才会分泌催产素,与包括父母等其他人互动时,分泌的则是血管加压素。
接着迎来的就是叛逆期。
爱抱怨的父母影响孩子的荷尔蒙安定。(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妨碍脑内荷尔蒙安定的“爱抱怨父母”
到底是什么决定了体内催产素和血管加压素的控制?答案是“与父母的关系”。
与父母的关系,要说是足以影响孩子日后成为施加同侪压力的人,抑或是避免同侪压力的人的主要因素,一点也不为过。
其中最让我敬而远之的,正是老是在青春期孩子耳边喋喋不休抱怨的那种父母(而且不少是家庭主妇。即使是现代,女性的育儿时间一般来说还是多于男性,所以这里主要谈到的也是“爱抱怨的母亲”)。
因为这样的父母,会让孩子体内的催产素与血管加压素分泌剧烈变化,并且容易成为施加同侪压力的人。
演变机制如下:
1、青春期阶段受到爱抱怨母亲的影响,本该从家人以外的友人关系中寻求平衡而分泌的催产素,却转为来自对母亲的同情。
2、因母子或母女关系而分泌的催产素,让自己愈来愈相信母亲,并且全盘接受母亲的说词。
3、开始“对让母亲受苦的人感到愤怒”,在与母亲以外的人互动时会分泌将攻击性提高的血管加压素。
4、如此一来成了像是条件反射行为,每当听母亲抱怨时就觉得“好可怜啊”而分泌催产素;然后又因为“对让母亲受苦的人感到愤怒”而分泌血管加压素。催产素与血管加压素就这样呈现不断波动起伏的状态。
5、就算听再多抱怨,也往往无法解决现实上的问题。之后母亲依旧是满嘴停不了的牢骚,每次听完后,催产素与血管加压素都会呈现过度分泌的状态,剧烈变化的荷尔蒙愈来愈失控。
原本应该趁着青春期,与形形色色的人们建立关系,找出最佳平衡状态的催产素与血管加压素,却在亲子关系的过剩分泌下反复激烈变化,错失了稳定平衡的机会。
于是,当这样的孩子出社会之后,在职场和家庭生活等关系上也会因催产素过度分泌,而出现“作为主管(作为伴侣),本来就应该要了解我”这种信赖过剩的状态。
更何况自己实际上并未积极与别人谈话或咨询,让自己处在一个“能够被了解”的状态。
就这样,明明自己一点行动也没有,却满腹委屈埋怨“为什么都没人了解我!”并因为血管加压素的分泌,从而形成对周遭人们的攻击心理。
这种情况会不断反复出现,从一开始抱怨“别人应该要了解我”
↓
因为“没有人接纳我!”感到愤怒,逐渐演变成“所有人都应该要遵循和我一致的标准”
↓
发现别人和自己想法不同而成为“施加同侪压力的人”。
本文摘自世茂出版社《放飞自我零内耗:跳脱同侪压力,把自己当回事》,作者:大嶋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