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下行之际,“国进民退”现象愈发严重。(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24年6月5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中国副总理丁薛祥在会议上说,要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虽然民营经济促进法起草工作已经启动,但是近年来民营企业运营艰难,中国经济下行之际,“国进民退”现象愈发严重。
丁薛祥: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据中国官媒新华社报道,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6月4日在北京开幕,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协商议政。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主持开幕会,中国副总理丁薛祥应邀出席会议并作报告。
丁薛祥在报告中称,“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
丁薛祥称,“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会议也听取了全国政协有关专门委员会关于开展“粤港澳紧密合作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等调研情况的报告。
6月5日,中国官媒评论文章称,“王沪宁、丁薛祥出席的重要会议,事关中央提出的重大任务!”在此次会议上,王沪宁表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以习近平.....的重大任务,是中共二十大作出的重要部署。”
此前在5月23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时再次强调,要坚持和发展中国基本经济制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月26日,新华社刊发了题为《三中全会前,这场座谈会释放改革重要信号》的文章提到,习近平“在此次座谈会列举的一系列经济体制改革重要内容,正是现实需要和最紧迫的事情,也为如何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提供指引。”
中国经济内部压力增加 走入死胡同
北京当局为今年设定了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的雄心勃勃的经济增长目标,但许多分析师表示,由于房地产行业持续疲软和消费需求低迷继续拖累经济,这一目标很难实现。
《纽约时报》发文指出,中国经济走入死胡同:中国领导人多年来反复无常、不负责任的政策,过度的共产党控制和未能兑现的改革承诺让中国经济走入了国内消费需求疲软和增长放缓的死胡同。为摆脱困境,中国领导人能想到的唯一办法就是重新扩大出口。
文章强调,中国民众将对黯淡的经济前景越来越不满,焦虑的共产党领导人将以更多的压制作为回应。问题的根源在于共产党对经济的过度控制,但这不会改变。它已融入中国政治体系,而且在习近平执政的十年里愈演愈烈。修复经济的新战略总是依赖于政府制定的适得其反的命令:创建新公司,建设更多工业产能。大多数经济学家实际上建议的推动增长策略——放开私营部门,鼓励中国消费者增加支出——将意味着彻底改革政府的运作方式,这是不可接受的。
英国BBC关注到中国的房地产危机:中国上一轮大幅刺激房地产是在2016年,当时快速推高了房价,稳住了经济,但是房地产领域的泡沫积聚,当2020年出台限制性政策时,多家房企违约、倒闭,留下大量“烂尾楼”。
经济学人智库(EIU)中国经济高级分析师徐天辰表示,“我认为政府正确地意识到了核心问题——几家大型开发商可能破产,这给金融稳定带来了相当大的风险。我们最近看到的所有需求方面的支持都是为了重振房屋销售,稳定这些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以避免更广泛的金融危机。”
虽然力度强大,但徐天辰则担心这些措施可能还不够。
“结果更可能是长达数月的稳定,而不是决定性的转机,受压的开发商将继续遭到银行和潜在购房者的怀疑。最终,很可能需要国家将这些开发商国有化,或为他们找到愿意购买的买家,”徐天辰表示。
ING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宋林表示,中国经济衰退,购房者信心极大动摇,这不是价格的周期性调整。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是人口结构:人口已经达到顶峰,并且连续两年下降。
其二是城市化:城市化的步伐已经放缓,从而限制了对住房的需求。
最后,也是最微妙的一点:有迹象表明一代人的价值观发生了转变;购买房产是积累财富的最佳途径这一隐含假设也日益受到质疑。
民营经济促进法起草工作启动目的是安抚
综合中国大陆媒体2月22日报道,中国司法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共同召开的立法工作座谈会明确,民营经济促进法起草工作已经启动,立法进程将加快。
多位中国专家表示,“立法保护民营经济,凸显国家对民营经济保护的制度安排和法治保障.....对民营经济主体合法权益尤其是民营企业家人身合法权益进行保护。”
随着中国经济复苏乏力,北京当局再次不断表态支持民营经济。2023年7月,北京当局印发《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9月在国家发改委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11月央行、金融监管总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12月的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不过,外界对此有不同看法。
海外智库“天钧政经”的研究员任重道指出,中共可能只是为了安抚民营企业家。中共并不喜欢民营经济,希望以国企控制中国经济。在中国经济中,民营经济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中国经济的发展的稳定和可持续性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近年来,“国进民退”的现象愈发突出。中共还试图通过限制民营企业的影响力和扩张,近几年对滴滴出行等民营企业进行“监管”就是例证。
旅美经济学者夏业良此前在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时表示,中国民营经济遭到政策的长期打压,通过专项立法来补救政策的缺陷并不能挽回民营经济的信心。“我不认为这是诚心诚意的,这种做法是非常愚蠢的、打压民营经济几年之后,采取的一种补救措施。它已经看到目前的经济形势非常糟糕,知道自己之前做过头了、做错了,但没有办法回到从前了。”
夏业良进一步分析说,不仅是中国民营企业家对政策的连贯性没有信心,外国投资者也对中国市场失去了信任。中国头部教培机构新东方在遭受政策打压后,经历了沉痛的转型。但近期北京当局又再次进行政策转向,从打压变成扶持教培行业。“没有基本的法制保障,所以谁都不敢继续投资和经营。这种朝三暮四、颠倒黑白、想一出是一出的做法,让大家对中国的政府及法制环境没有任何信任可言。”
美国民间机构“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认为,对民营企业家而言,并不需要通过专项立法来获得保护,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最关键在于落实各项基本法律,变人治为真正的法治。“好好把现有法律落实到实处,把政府无限膨胀的权力关回笼子里”。
民营企业家仍心存忧虑
中国“第一财经”此前发表社论称,法治经济才是最好的市场经济,“各地出台的政策很多,但还处在较低层级,导致民营经济发展法治保障刚性不强......侵害民营企业利益的行为具有更多随意性。”
文章称,重要的是在加快促进民营企业发展专门立法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法律系统的衔接。“对民营经济来说,从《宪法》到《民法典》再到《公司法》等都有很明确的规定......所有的一切不是对既有法律规定的重复,不是为了立法而立法。”
有民营企业主担忧这种政策是否具有延续性,否则不会带来信心,这样让企业很难做。有小企业主表示对官方政策依然是没有信心的,“套话居多,人民的信心不是靠开几次会和发几个文件就能提升的。”
身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原中国民营企业家胡力任直言,这些政策北京当局实际做不到,“可能是这样的,就是如果你和政府的关系好,有些政策可能做得到,其实还是走老路。以前我在国内做企业的时候,很多人就是这样,他需要政府关系,需要去贿赂官员,有些政策你可能拿得到。”
胡力任现在虽然已离开中国,但他一直和中国的企业家群体保持紧密联系。据他的观察,他在国内的企业家朋友目前处境都不太好。他也提到,可能还有少数的行业,包括医药类企业,以及和汽车有关的金属加工企业还有不错的市场。但对于目前中国经济下行的趋势下民营企业家的前景,胡力任保持悲观的判断。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