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家聪认为AI不能完全取代人类,某些部位仍需要人类操作。(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4年5月15日讯】(看中国记者张信燕、李净瑶采访报导)AI“吞噬”人类工作并造成失业潮的示警近年来备受关注。国际货币基金(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警告,人工智能(AI)“如海啸”冲击全球劳动市场,影响60%发达经济体的岗位,以及全球40%的就业机会。《看中国》就此采访经济学家罗家聪博士。他表示,AI冲击劳动市场造成发达经济体60%失业率有点匪夷所思。他认为AI不能完全取代人类,某些部位仍需要人类操作。
IMF总裁:AI冲击劳动市场
格奥尔基耶娃周一(14日)出席瑞士国际问题研究所(Swiss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在苏黎世主办的活动表示,60%的发达经济体工作岗位,以及全球40%的工作岗位将在未来两年受到AI冲击。
格奥尔基耶娃说:“我们没什么时间让民众和企业做好准备。如果我们控制得当,AI能大幅提高生产力,但也可能带来更多错误资讯,加剧社会不平等。”
她列举2020年全球疫情以及俄罗斯和乌克兰战争为例,表示全球经济近年来变得更易受到冲击。她预期会有更多动荡,尤其是因为气候危机,但依然具有韧性。
AI不能完全取代人
罗家聪表示,AI冲击就业的说法很早就有了。AI已经盛行一段时间,它在1950年代就有了。去到80年代,日本开始流行很多机器和机器人。
“以前AI只限于生产的工序。现在这个年代的AI最大分别是,很多服务业层面的活动也被AI渗进了。传统的人面对人的活动也被机器取代了。”
现在先进国家有八成人在服务业工作。在香港的服务业,GDP占比有超过九成。如果服务业大规模被AI取代,这真是一个威胁。“从机器化到智能化到AI渗进我们一般的生活领域,第一个被渗进的是农业,接着是工业。到底现在农业和工业是否完全不用到人?也不是。它们还用到不少人。”
罗列举一些龙头企业如亚马逊也用到许多机器人的例子,它们的搬运程序都用机器。“但一些程序如将物件装入盒子包装,都是用人力在做。所以有些地方是无法完全用机器做的。现在很多行业也有类似情况。”以前打电话到银行,有人员接听,但现在是AI Chatbot跟你聊一阵,但去到一些部位还是需要人对人的服务。
“如今的文件很多都可以用AI完成,例如PowerPoint。很多需要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资料,都可以用AI完成。这可以省很多时间和工序,但不代表人手会因此减少很多。”
AI或衍生新职业
罗家聪续分析,在2000年代出了个AI,很多行业都开始使用,大数据训练也训练了极久时间,至少近十年,但也没见到失业率剧增很多。“很多地方还是以服务业为主,但失业率还处于低位,这表示就算有AI,它取代人类的说法不是很成立。”
“至于将来,AI逐渐地取代人类是可能的,但也无需太悲观,因为每一次技术的发展都会引起失业潮的担忧。”回顾19世纪,蒸汽机等的发明也曾引起人们失业的担心。结果经过转型之后,人手当然不再需要太多了,但机器仍需要人来操控。“现在也一样,在某些服务领域,也一样需要人操控,不能全自动化。”
另外,往往新的突破出现后,也会衍生一些新的职业出来。有很多职业在以前被认为是匪夷所思的,比如以前很少人会打字,现在人人都会用电脑打字。“所以,这种变化会使到旧的东西消失,也会有新东西出来。大致上AI的影响就是这样。”
60%失业率匪夷所思
AI会直接对香港产生影响吗?罗家聪认为,应该不会。香港之前搞科技,例如用电脑点选票、电脑收费系统,每次都不成功。“如果要AI全面在香港实施,应该不太可能。所以它对职业的威胁暂时还未看到。”
格奥尔基耶娃说到,两年内60%的发达经济体的岗位将受到AI冲击。对此,罗家聪认为不可能。“它可能有百分之六十的产值是AI参与的意思。如果说60%的人被取代,这就是100个人当中,有60个人没工作做。这表示有60%的失业率,这是个匪夷所思的预测。我完全不能理解为何国际货币基金会预测失业率会升到60%。所以,应该不是那个意思。”
最后,罗家聪强调,有AI参与对经济的贡献会很高,但不等于它会取代很多人数,因为欧洲的失业率已维持多年的地位,而香港的失业率也维持3%很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