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逃港”他的镜头见证了夫妇哭别离(组图)

锲而不舍 迎难而上 敬悼香港新闻摄影界泰斗陈桥先生

作者:罗恩惠 发表:2024-04-20 11:15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大逃港
陈桥的镜头见证了大逃港的生离死别。(图片来源:陈桥摄,《南华早报》授权使用。)

陈桥先生辞世(1927-2024),《南华早报》旧日同袍,摄影记者及新闻界老朋友们组织起来遥送花圈道别。评论人、摄影记者、《消失的档案》团队致送的花圈,上款为“深切悼念香港新闻摄影界泰斗陈桥先生”。于《南华早报》供职28年,拍下了四万卷菲林,以技术超群、勇敢敏锐令港人怀念的桥叔,为香港历史各个重要时刻留下了重要的影像记录,例如大逃港六七暴动、天灾肆虐影像,也通过照片记录了从六十年代一路走来的香港社会百态。陈桥新闻图片集《镜头下的历史》(2006年温哥华中侨互助会出版),选刊了280帧图片,为历史留下永恒的印记。

陈桥被喻为香港新闻摄影界泰斗,获30多个香港及国际奖项,1985年获颁英女皇荣誉奖章。(《南华早报》授权使用。)
陈桥被喻为香港新闻摄影界泰斗,获30多个香港及国际奖项,1985年获颁英女皇荣誉奖章。(图片来源:《南华早报》授权使用。)

笔者从2012年秋季开始制作《消失的档案》纪录片,采访六七暴动经历者,听了证词在在香港政府档案处、历史档案馆查证。震惊于输入过百个关键词,历史档案馆储存的左派暴动影像仅21秒,分别藏于九个DVD光盘里,内容都是1967年5月左派示威者在中环游行喊口号影像。政府新闻处由时任对外事务总监Peter Moss带队,日夜不停拍下的暴动影像统统不见了。

文字档案又如何呢?港英政府就事态发展的文书往来,向英国汇报的记录绝大部份不见了。厚厚的资料夹只留下几页发黄纸张,繁琐如牛毛的小事能找到,例如街道咪表(角子老虎机)被暴徒烧毁,文件提及重置费用。假若输入囚犯或囚徒(prison or prisoners),能看到各个监房主管的休假记录,某某南亚裔杀人犯犯案过程,某某杀人犯家庭调查及求情信等等。讽刺的是,这些资料与六七暴动无关,仅仅是发生于1967年。

大逃港见证生离死别 强忍眼泪完成任务

1987年暑假笔者在《南华早报》实习,认识时任摄影主任陈桥先生。前辈于1956年入行,三年后加盟《南华早报》,认识桥叔时他早已身经百战,每天调配人手指挥若定,对我们这些黄毛丫头亲切友善,有问必答。1962年大逃港风潮,成千上万大陆难民涌现,桥叔拍下一对夫妇哭别离。图片中这位叶先生居港打工,太太带着两名儿女来团聚,被即捕即解。哭别离影像刻划时代,后来被制成海报,贴在漆咸道香港历史博物馆大门外。

1962年大逃港,陈桥在上水华山拍下一对夫妇哭别离,丈夫Yip Yat-yin在香港当工人,妻子带同两名子女来港团聚。最后妻子被遗返大陆。(陈桥摄,《南华早报》授权使用。)
1962年大逃港,陈桥在上水华山拍下一对夫妇哭别离,丈夫Yip Yat-yin在香港当工人,妻子带同两名子女来港团聚。最后妻子被遗返大陆。(图片来源:陈桥摄,《南华早报》授权使用。)

大逃港,香港称为“偷渡潮”,从中共建政以后经历了四次,其中以1962年的三年大饥荒最严峻,从广东省涌入的超过两百万。中共又将大饥荒称为“三年困难时期”或“三年自然灾害”,为造成数以千万计因饥荒致死的灾民开脱责任。为了求一口饭吃,群众纷纷变成“过河卒”,用破釜沈舟精神闯关。

陈桥出身寒微,对难民非常同情。在上呈足以填满版面的新闻照片后,他曾经将躲在树林被他拍下的难民藏身处底片扔了,不交予报社。“我觉得他们很凄凉,在职业道德上我已经犯规(不把照片交给报社)。不过在那种情况下,人都是有善心的,当时偷渡客被警察抓到的就没办法了,有时候警察都会同情他们,看追赶不上他们就由得他们离去。”

采访六七暴动几度遇险 伤愈继续拍摄无惧风险

桥叔2013年5月15日接受《消失的档案》访问,展示他在六七暴动拍摄的经典图片。(罗恩惠提供)
桥叔2013年5月15日接受《消失的档案》访问,展示他在六七暴动拍摄的经典图片。(图片来源:罗恩惠提供)

2013年5月,我从香港飞往温哥华采访陈桥先生。出发前数算一下桥叔高龄86岁了,他的思维是否清晰?对六七暴动细节仍能记住吗?喜出望外,从采访经历、拍摄心得,成长印记等等,桥叔都可以一一道来。

陈桥采访了左派暴动全过程,他形容前线采访地雷处处,人群中时常有人煽动:“打记者啦!”暴动历时八个月,从罢工、示威游行,罢工罢市演变成满街土制菠萝(即真假炸弹),市民生命受威胁,记者更被针对。“我地拍摄都是见机行事,拍两张即马上离开,不可以无戒备般停留,当时实在太危险。”

本来和桥叔关系良好的左报记者,那段日子形同陌路。陈桥供职于《南华早报》,被视为港英政府喉舌,华人是“黄皮狗”,外籍同事被称为“白皮猪”,一起采访危险系数更高。

有一次,陈桥跟外籍同事坐采访车外出,在弥敦道被截停。左派人士见外国人即时喊打,陈桥强辩同事是华人并要求放行。纠缠间路面有少许空间,司机急忙踏油门冲出重围,令他们避过一劫。

场景一:新蒲岗东头邨1967年5月12日

1967年5月12日,骚乱扩展至东头邨,隔着大水渠对峙。陈桥离开警队范围拍摄遇险。
1967年5月12日,骚乱扩展至东头邨,隔着大水渠对峙。陈桥离开警队范围拍摄遇险。(图片来源:陈桥摄,《南华早报》授权使用。)

“这张相是在新蒲岗东头邨拍摄的,当时在警察背后角度不怎么样。我跟《星岛日报》陈辉两人走到离警察很远的位置想拍好照片。结果撤退时被围住打了一身。抢光了菲林和手表,一人一拳的打,打得我几乎想喊救命。幸好有个穿白衣的年轻人,可能是职员,从银行出来救了我。”

对着照片指示当年站立位置,桥叔说起来仍有余悸。想起先前拍的都丢了,陈桥忍着痛楚回到警察后方,跟同事取菲林再重新拍摄,留下了这张照片。“当时警察不敢招惹他们,只有他们指手划脚地骂......警察已经很克制。后来事态严重,警察出示警告牌。你们再过来我便会施放摧泪弹,结果呯呯嘭嘭的发了很多枚摧泪弹,我在后面拍摄,那些人就逃走。”

场景二:港督府外1967年5月21日

“港九各界反对港英迫害斗委员会”于5月16日成立,工联会理事长杨光任担任主任,《大公报》社长费彝民任副会长。斗委会及港澳工委号召各条战线轮流到港督府外抗议。从5月18日至21日,每天都有过千人在港督府外集会,群众高唱红歌,又强迫站岗的副官听他们背诵毛语录。

1967年5月21日,左派群众一连四天在港督府外贴大字报。(图片来源:《南华早报》授权使用。)
1967年5月21日,左派群众一连四天在港督府外贴大字报。(图片来源:《南华早报》授权使用。)

于东头邨采访被殴打,并没有打击陈桥记录历史的决心。5月21日在港督府外,他跟其他外媒记者再次遇上指骂及攻击。“这张相是我受伤三天后再出来到总督府拍摄的,这批左派人士手持红薄仔(即《毛主席语录》),弄张海报到总督府抗议。是香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当时香港政府已经好忍让,他们天天都去抗议。我们拍摄,电视台、甚至海外电视台也来拍摄......这个时候他们反对,在这里争吵起来。”

港督戴麟趾的私人助理姬达,每天早上八时和戴麟趾开例会,商讨最新局势。姬达说,左派领导人曾经答应他示威者和平抗议,不会惹麻烦。“我们甚至容许他们摇动大闸和张贴一些东西。当然,有人用手插警察眼睛,便有问题。”

左派行动持续升级,要求跟戴麟趾见面,又在港督府外高喊他的名字。左派报章使用“吊死戴麟趾”、“英帝刽子手”等标语,大大加添了戴麟趾压力,煎熬至六月底,戴麟趾以健康理由返英国休假。

六七暴动触发第一波移民潮

六七暴动令社会动荡,经济实力较强的市民纷纷变卖资产移民,是香港第一波移民潮。陈桥是左派暴动见证人,他回忆有一段日子电车、巴士甚至的土亦罢驶,市民要坐货车上班,怨声载道。桥叔的经历及他拍摄的照片,是香港这段历史非常难得的见证。

泰斗地位名实相符

桥叔有六名儿女,供书教学担子极重。他热爱新闻摄影,更热爱香港,于《南华早报》任首席摄影主任直至退休。桥叔认为摄影记者需要有浓厚兴趣,莫大的勇气,过人的胆色,敏捷的身手及高度的摄影触觉。拍摄新闻图片需要有精确的判断力,工作前作好心理准备,懂得怎样捕捉人物动作和神态。

陈桥先生(1927-2024)陪伴港人走过动荡岁月,技术超群又富同理心。先后获得30多项香港及国际殊荣,1985年更获颁英女皇荣誉奖章,是唯一一位华人摄影记者获此殊荣。在最后岁月,桥叔数次在列治文医院(Richmond Hospital)接受治疗,得到医护人员悉心照顾。家人盼望桥叔老朋友们将帛金捐给列治文医院基金会(Richmond Hospital Foundation),惠泽社群。他的离去令人不舍,流散各地的新闻界友好,他的《南华早报》旧日同事们纷纷致送花圈表达哀思。花店Proline Floral&Décor团队为我们制作了最灿烂的鲜花,衬托桥叔璀璨的人生。

亲爱的桥叔于2024年4月19日长眠于本那比市科士兰墓园Parkview PH3#1806,欢迎各界在陈桥先生悼念专页留字,家人衷心铭感。本文使用配图均为桥叔经典照片,人去留影,获《南华早报》授权为前辈送行。

1.陈桥先生悼念专页(https://www.dignitymemorial.com/en-ca/obituaries/burnaby-bc/kiu-chan-11758998)

2.Richmond Hospital Foundation(https://www.richmondhospitalfoundation.com/)

3.花店PROLINE Trading International(https://www.prolineevent.ca/)

陈桥
陈桥先生(1927-2024)陪伴港人走过动荡岁月。(图片来源:《南华早报》授权使用。)



责任编辑:傅龙山 来源:看中国投稿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