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襄为人正直,是历史上著名的好官。图右为杭州凤凰山月岩蔡襄书“光影中天”。(图片来源:看中国合成图)
北宋书法“四大家”原为苏轼、黄庭坚、米芾、蔡京。其中,才子蔡京的书法获得极高评价,为何后世却将他除名,换成了蔡襄?
蔡京任宰相十余年,贪婪敛财,贩卖官职,导致民怨沸腾、朝政败坏。《宋史》将他列入《奸臣传》,民间亦称他为“六贼之首”。惑主专权的蔡京最终沦落潭州,遭当地百姓拒售食物而饿死。蔡京的书法“字势豪健,痛快沉着”,的确不俗。但书法背后透露着人品密码,带有邪气、阴暗气息的作品终究不被青睐。那么,蔡襄又是怎样的人,书法水准如何呢?
蔡襄为人正直 尽忠职守
蔡襄(1012~1067年),字君谟,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专家。19岁即以开封乡试第一名考取进士,为人正直,不惧权势。执法不阿,是历史上著名的好官。宋仁宗赞誉:“君谟精吏事,京府无冤狱。”世人亦称赞他为“端人正士”,諡曰忠惠。
景佑三年(1036年),吏部员外郎范仲淹因弹劾宰相吕夷简而被贬。余靖、尹洙、欧阳脩为其仗义执言也受牵连流放,一众贤臣被诬“朋党”。当时年仅25岁的蔡襄不平则鸣,作〈四贤一不肖〉诗,赞扬范仲淹等人为“四贤”,谏官高若讷为“一不肖”,大快人心。百姓争相传抄,甚至有契丹使者购买诗作刊本,回国后张贴于幽州馆内供人欣赏。
宋仁宗任命蔡襄为起草诏令的知制诰。有一次,3位御史向皇帝议论大臣梁适,仁宗遂下诏欲贬梁适,命蔡襄写诏书。蔡襄觉得这不是在庭上公开议论、弹劾,而是私下和皇上告状就下诏要贬谪,并不合理,于是拒绝写诏书。此后,每遇类似这种不正当的解职情况,蔡襄都不配合写诏书。结果仁宗皇帝不但没治蔡襄的罪,竟还加官于他,并赐给蔡襄母亲冠帔,以表彰她生了一个尽忠职守的好儿子。
蔡襄任泉州知府时,主持沟通南北交通,跨海而渡,长达360丈的“万安桥”(洛阳桥)工程。桥建成后,化险渡为通途,万民欢腾,百姓“去舟而徒,易危为安”。此桥被称为“天下第一桥”,蔡襄作〈万安桥记〉记录建桥情况,并刻石立碑,将建桥者姓名铭刻其上,却没有镌刻自己的名字。
书法本朝第一 端庄自然
蔡襄博学多才,书法端庄秀美、流畅自然。图为〈离都帖〉。(图片来源:国立故宫博物院)
蔡襄博学多才,书法端庄秀美、流畅自然。作品以楷书、行书居多,主要学习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自成一体。当时即被评为“本朝第一”。苏轼曰:“独蔡君谟天资既高,积学深至,心手相应,变态无穷。”欧阳脩赞:“君谟(书法)独步当世,然谦让不肯主盟。”
蔡襄〈临钟繇帖卷〉富古人法度,清瘦圆劲,笔势飘逸。(图片来源:国立故宫博物院)
〈澄心堂帖〉端严而不刻,温厚而不犯。(图片来源:国立故宫博物院)
蔡襄流传于世的墨迹有〈谢赐御书诗〉、〈临钟繇帖卷〉、〈澄心堂帖〉、〈陶生帖〉、〈扈从帖〉、〈远蒙帖〉、〈离都帖〉等,碑刻有〈万安桥记〉、〈昼锦堂记〉等。蔡襄〈临钟繇帖卷〉富古人法度,清瘦圆劲,笔势飘逸。晚期作品〈澄心堂帖〉结体似楷,而运笔如行书,端严而不刻,温厚而不犯。
韩琦曾请蔡襄写一篇欧阳脩为其所做的〈昼锦堂记〉。蔡襄非常敬重韩琦,故先将每个字单独书写几十次,再选择其中写最好的字来拼合,故所书〈昼锦堂记〉又称“百衲碑”,从中可以看出蔡襄行事慎重严谨的态度。
茶道造诣精深 创小龙团
蔡襄嗜茶,对茶叶相当有研究。任福建转运使时,负责监制贡茶,创制了闻名的“小龙团”茶。还着《茶录》上、下两篇,上篇论茶,下篇论器(茶具),是继陆羽《茶经》后影响力最大的论茶专著。
有一次欧阳脩请蔡襄为他的书写序。写好后为了答谢蔡襄,就精心挑选数样礼物致赠,包括鼠须笔、青铜笔架、大小龙团茶、惠山泉水。蔡襄非常高兴:“欧公所赠之物清雅不俗,深得我意。”
蔡襄留了一把很漂亮的长胡须,有“美髯公”之称。关于他的胡须,还留下一则有趣的轶事。
某一日,宋仁宗忽然好奇的问他:“卿髯甚美,长夜覆之于衾下乎?将置之于外乎?”蔡襄一听楞住了,无言以对。晚上要就寝时,反复思考着宋仁宗的问题,究竟他睡觉时是将胡须放在棉被里面,还是放在棉被外面?他想来想去,放来放去,无所适从,竟然一夜辗转难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