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是清圣祖以前在位最长的中国皇帝,也是第一个使用年号的皇帝。(图片来源:手绘插画Winnie Wang)
中国古代传统农业时代,天时是四季分明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将农民的日常生活规划的清清楚楚。每逢年尾,时逢冬季,天寒地冻,草木凋零,农民无事可做,自然就形成一段很休闲的时期。
趁着这段农闲时节,老百姓自然是要快乐的庆祝一番,慰劳自己一年的辛劳,久而久之,约定成俗,就成为俗称的“过年”。黄历腊月二十三“送灶神”被视为过年的开端,到了腊月三十,也就是黄历一年的最后一天,称为除夕夜,全家要团圆在一起吃一年中的最后一顿饭,还要守夜到午夜12点以后,迎接新一年的开始。
全民一路闲乐到正月十五日,“一年明月打头圆”,这一天是新的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年之中最具欢喜的庆典,称为元宵节。元宵节一过,中国新年才算是正式结束。
“一年明月打头圆”正月十五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图片来源:Adobe stock)
过几天就是元宵节了,关于它的起源有很多说法,有说是源于燎祭、庭燎;有说是源于汉武帝正月祭祀“太一”之神;有说与佛教有关,总之是众说纷纭。
所谓的燎祭、庭燎,就是焚烧柴木祭天。《说文》云:“燎,柴祭天也”;《尔雅‧释天》云:“祭天曰燔柴”。燎祭在殷商时期已很普遍,每当祭祀、邦国朝觐,或有大事商议时,天子就会在大庭中燃起大烛,照众为明。
《诗经‧小雅‧庭燎》描述了这一景象:“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鸾声将将。夜如何其?夜未艾,庭燎晣晣。君子至止,鸾声哕哕。夜如何其?夜乡晨,庭燎有辉。君子至止,言观其旗。”
夜色如何了?还未过半,庭中火炬发出明亮的光。公侯们赶来了,马车上的鸾铃锵锵在响。夜色如何了?还没有过完,庭燎烧的正旺。公侯们快要到了,鸾铃柔和、规律地在响。夜色如何了?天快亮了,庭燎闪着光辉,公侯们到了,看见各色各样的旌旗在飘扬。
先秦时期的庭燎朴实肃穆,衍变到西晋就显得热闹一些,傅玄的〈庭燎〉诗写道,“元正始朝享,万国执珪璋。枝灯若火树,庭燎继天光。”描述当时国都在元旦的朝贡庆典里,宫灯如火树般闪耀,庭燎彻夜燃烧直到天明。最晚是到了隋朝,京城与各州普遍在正月十五有“燎炬照地”的作法,夜里还有许多庆祝活动。因此有这么一说,元宵灯节可能是先秦庭燎的延续。
清画院画十二月月令图一月,此图描绘农历正月十五元宵佳节赏花观灯活动。亭台楼阁处处张灯结彩,户外施放烟火,图中人物集聚品评各色灯具,观赏满园盛开梅花。(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也有学者认为元宵灯节开始于汉武帝正月祭祀太一之神。司马迁《史记‧乐书》曰:“汉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时夜祠,到明而终。常有流星经于祠坛上。”指出汉朝在正月上辛日于甘泉寺祭祀太一神,从黄昏开始,通宵达旦,以盛大的灯火祭祀到天明。
唐代徐坚《初学记》写道:“《史记‧乐书》曰汉家祀太一,以昏时祠到明,今人正月望日(十五日),夜游观灯,是其遗事。”宋代朱弁《取洧旧闻》写道:“上元张灯,按唐名儒,沿袭汉武帝祠太一自昏至明故事。”指出元宵灯节是汉武帝祀太一神而流传下来的事迹。
再有一种说法,元宵张灯可能是从隋炀帝在位时开始的,出自于礼佛的关系。隋炀帝的父母亲都是佛教徒,受双亲影响,长大后亦大力推展佛教。据传隋炀帝曾亲赋〈正月十五日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诗〉,诗曰:“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月影凝流水,春风含夜梅。旛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诗中描述了正月十五张灯结彩的盛况,其中“法轮”、“梵声”皆为佛教用语,而“灯”常被比喻为佛法,燃灯照亮黑夜,如同佛法照破人心的痴暗。当这些与“正月十五”结合在一起时,佛教影响也就成为元宵灯节的起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