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世南为初唐著名书法家,唐太宗赞为“行秘书”。图为唐阎立本十八学士虞世南(左)画像。(图片来源:国立故宫博物院)
虞世南(558年~638年),字伯施,越州余姚人。著名书法家,和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为“初唐四大家”。
唐太宗赞为“行秘书”
虞世南家学渊源,性情沉静,为人正直。初仕陈、隋二代,归唐后深受唐太宗赏识,授秘书监,封永兴县公。唐太宗曾赞美虞世南曰:“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绝。一曰忠谠,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词藻,五曰书翰。”其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获称“五绝”。
虞世南学富五车,又精通诗词书画,时人有“书橱”美称,简直就是个活字典。有一回,唐太宗出行,左右官员询问要带哪些书籍随行。唐太宗回答说:“不必了。虞世南在此,还要带什么书呢?他就是个行秘书。”唐代“秘书省”管理皇家图书馆,“行秘书”用现在的话说,类似于“行走的图书馆”,意思是说虞世南满腹经纶,带着他就相当于带上自己的秘书省了。唐太宗以“行秘书”亲自命名,后世则用以赞赏博闻强记之人。
虞世南的“戈”最高明
初唐时期,由于唐太宗大力倡导书法,楷书大行于世。也因太宗酷爱王羲之的书法,“从王”风尚盛行。当时还开设以书法取仕的书科,“以书取仕”即是可以直接通过写字来获取功名。
虞世南书法师法智永,承袭二王书法。善楷、行、草书,书风平实内敛、结构疏朗、刚柔兼备,和欧阳询并称“欧虞”,影响唐代书风甚钜。
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每作一戈,如百钧之弩发”,想要写好“戈”这个笔画必需力道十足,很不容易。
有一次,唐太宗写书法时,打算写一个“戬”字,但是只写了左边一半就停笔了。左右不明所以,唐太宗说:“‘戈’这个笔画最难写,我怎么也写不好,让虞世南来写吧!”虞世南将“戈”补上后,唐太宗将这幅得意之作拿给魏征欣赏,魏征看了以后说:“依我看圣上这幅字,就属‘戈’写得最为高明。”唐太宗一听,大为叹服。
传世名作《孔子庙堂碑》
虞世南传世书法以69岁时的作品《孔子庙堂碑》最为著名。《孔子庙堂碑》是唐太宗尊孔子为先圣,大兴儒学的历史记录,展现出唐代楷书的时代风貌。
《孔子庙堂碑》笔画圆润、疏朗宽绰、自然洒脱,体现“君子书风”。将魏晋萧散逸气,与唐代的平正法度互相融合,后世评价极高。可惜原碑坏失于唐,至宋代,唐拓本已千金难买。后世出土二块翻刻石,俗称《西庙堂碑》和《东庙堂碑》。
古代书法家以写字来修身养性,读书、做人才是首要之事。虞世南书论《笔髓论》是关于书法见解的经验之谈。特别着重“心气正和”,有“心为君”、“手为辅”之说,强调创作的主体在于“心”。
虞世南的书法笔锋非常正,一气呵成。如果先学一段时间中锋用笔的篆书,再去学虞世南的字,较容易入手。而每一位书法家作品所展现的境界,都和性格、修养、学识有很大的关联,想要与之并驾齐驱,除了勤奋书写以外,还必须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行和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