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当局能否避免经济和社会双重危机爆发?(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23年9月5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中国经济的各项数据持续显露疲软迹象,制造业和消费者支出均萎缩,并可能变得更糟,外界关注,北京当局能否避免经济和社会双重危机爆发?
中国8月份经济活动指标再次显露出疲软迹象,在消费者捂紧钱袋不再支出、工厂受到出口下滑的打击之际,如何重振经济增长?北京当局的政策制定者们面临更大压力。虽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对房地产的支持等,但对经济增长的帮助似乎并不大。
许多经济学家表示,考虑到当前中国经济的低迷状况,目前官方政策还远不足以恢复家庭和企业的信心。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挑战,还包括青年失业率处于难以忍受的高位,外贸出口下滑等方面压力加剧,还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以及中美之间日益加剧的竞争,中国当前的困境预示着其体量庞大的经济将进入一个增速大幅放缓的新时代。
据路透社9月4日报道,面对债务水平高涨、房地产市场恶化和工业产能过剩等问题,英国剑桥大学中国发展研究教授威廉·赫斯特(William Hurst)认为,“短期内发生金融危机或其它形式的经济危机的风险较高。对中国政府来说,那将带来很大的社会和政治代价。”
分析人士们说,如果房地产市场崩溃,金融市场也会被拖下水。而外国企业对中国商品的进口减少、外资撤离中国等,将导致经济腾飞时代的结束,威胁中国年轻人的生活和普通房地产拥有者的利益。
德国的中国经济问题专家麦克斯·曾格莱恩(Max Zenglein)说,“如果政府要求大家勒紧裤腰带,人们会很难接受。”
中国经济繁荣的结束,可能会损害大宗商品出口国对中国出口和世界各地的出口通货紧缩。在中国国内,这将威胁到数百万失业毕业生和许多财富与房地产挂钩的家庭的生活水平,从而构成社会稳定风险。
经济学家认为北京当局还有三种选择:一是一场迅速而痛苦的危机,它会冲销债务、抑制过剩的工业产能并抑制房地产泡沫。另一个是一个长达数十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逐步减少这些过度行为。第三种是转向消费者主导的模式,进行结构性改革,这会带来一些短期的痛苦,但有助于其更快、更强大地重新崛起。
鉴于中国债务驱动的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已见顶,而出口也随着全球经济放缓而放缓,中国只有最后一个经济增长动力来源需要调整:家庭消费。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次经济放缓是不同的。
而从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的举动来看,当局进行第三种选择,即主动转向消费的新经济模式,被分析师认为不太可能。
中国经济能否反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是否能够增加支出、减少储蓄,如果消费低迷的状态持续下去,可能会加剧经济放缓并加深债务问题。
分析师称,自2015年以来,资本外流恐慌导致股市和人民币暴跌,并引发官方对潜在性改革的厌恶。此后,中国放弃了主要的金融市场自由化,而国家引入全民社会福利的计划从未完全实现。
“现在火车有可能改变方向,改用新车型,我认为人们有这样做的兴趣,”赫斯特说,“但与此同时,人们非常担心短期政治和社会风险,尤其是引发经济危机。”
据《华尔街日报》9月1日报道,瑞联银行(Union Bancaire Privee)驻香港的资深亚洲经济学家Carlos Casanova说:“(北京)每周都有新措施出台。”他表示:“但在我看来,经济刺激举措的力度还不完全够。需要采取更多行动。”
伦敦GlobalData TS Lombard亚洲研究主管Rory Green说:“需要更有力的宽松政策才能让人们摆脱‘信心陷阱’。”所谓信心陷阱指的是信心不足与支出疲软互相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