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著名国学大师胡适的全家福。(网络图片)
民国著名国学大师胡适,毕生推崇自由思想,是自由主义知识份子的领军人物,他还对共产党有着极为深刻的认识。因为他在学术和政治上巨大的影响力,因为他在中共占据大陆后选择了离开,毛和中共在求而不得后,对胡适展开了大规模的批判,其目的是杀一儆百,即让留在大陆的知识份子接受中共的一套东西,接受中共的洗脑。
可叹的是,对自由、民主、共产党有着清晰认知的胡适,却没能影响自己的次子和侄子,他们在误入歧途信了中共后,最终都选择“自杀”结束了生命。
侄子胡思猷离奇失踪
根据《胡适日记全集》第八册记载,胡适在1950年11月11日的日记中写道:香港胡正中十一月五日来信说我的侄儿思猷“失踪”的事。他说:程刚从上海来信,说思猷某日在芜湖共党干部开会时,说了许多话。散会后,人就不见了。芜湖公安局宣布他是自杀的,并且留有遗书给他的妻子庆萱,但庆萱没有看见这遗书,也没有找到尸首。
胡思猷在芜湖共党会议中究竟说了什么,是否与他的失踪或者“自杀”有关,因为没有相关史料,我们不得而知,但疑点是:如果是自杀,为何遗书不给其妻子看?如果是自杀,为何尸首始终不见?谁是目击者?在哪里自杀的?芜湖市公安局是如何得出“自杀”的结论呢?
另据大陆出版的石原皋撰写的《闲话胡适》一书中提到,胡思猷是因为“意志消沉”而投江自尽的,他为何要“意志消沉”呢?石原皋与胡家祖籍都是安徽绩溪,他与胡适夫人江冬秀沾亲带故,因此在北平学习和工作期间,是胡适家的常客,也时常住在胡家,因此了解胡家的很多事情。
胡思猷是胡适二哥胡绍之的小儿子,生于1912年,他上边的两个哥哥一个病死,一个自杀。他自幼丧母,后跟随父亲回老家读书。小学毕业后,进入天津南开中学读书,所需一切费用都由胡适承担。寒暑假时,他就来到北平,住在胡适家里。
在南开中学时,胡思猷思想左倾,并加入了中共,自然对推崇自由主义思想的叔叔很不满。据左倾作家端木蕻良在《我在南开的生活》一文中的回忆,南开期间,胡思猷、端木蕻良、徐高阮、曹士瑛、韩宝善等人,先是组成“青年文艺联谊会”,随后又改名为“新人社”,自费出版过《人间》、《新人》文艺刊物,都在宣扬马列那一套。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藏的胡适私人档案中,保留有两封胡思猷致胡适的书信。第一封信写于1927年12月14日。那时,胡思猷大概进南开读书没多久,年龄也比较小,对胡适还算尊重。(参见“胡适档案”,档案号为:0701-001)不过,此后没多久,左倾的胡思猷对胡适的态度就有了变化。
作为长辈,胡适对胡思猷的所为并不认同,曾写信对他进行规劝,希望他深思、反省。而胡思猷回信,为自己的行为辩护,没有把胡适的话当回事。
据《闲话胡适》一书中说,胡思猷经常化名写小品文,刊登在《大公报》文艺副刊上,攻击胡适。石原皋后来有一天通过文章中的“细”字,推断是胡思猷所写,因为在他们老家,“细”字是土话,是上辈对晚辈的称呼。他于是找机会问了胡思猷,胡思猷承认了,并告诉他自己已经加入中共。人伦纲常不顾、照顾自己的恩情不顾的胡思猷,显然中马列毒害不浅。
后来,京津中共地下组织被国民政府破获,南开的中共组织成员也遭到逮捕,胡思猷亦在其中。听闻消息后,胡适马上赶到天津,设法将他保释出来,但要求他不要再参加中共组织活动,如若再参加,便不再提供生活教育费用等。这表明胡适重视亲情,并在尽力挽救自己误入歧途的侄子。
在胡适的压力下,胡思猷同意了,离开了南开中学,转到北平某私立中学就读,改名为“胡评”,毕业后考入上海大夏大学教育系。其上大学的费用由胡适和其舅舅曹诚克共同负担。胡适对这个侄子可以说是仁至义尽。
胡思猷读大学期间,学业平庸,成绩不佳,也没有什么出色之处,但他大学毕业后,却想依靠叔叔在大学谋取教职。胡适从不利用自己的权势、声望为亲戚朋友谋利益,即便是自己的侄子。胡适问思猷有何著作、研究,答曰“没有”。胡思猷还牢骚满腹道:“大学刚毕业的人哪里有专门研究?”胡适听罢,直言不讳说:“既然你什么都没有,那我就不能为你找事。我总不能对人家说,他是我侄子,你们必须给他安插一个位置吧。”
没多久,抗战爆发,胡思猷和妻子李庆萱回到老家,妻子是他的大学同学。此时他染上了肺病,农村没有西药,有人就劝他吸食鸦片止痛,结果他因此上瘾,而生计则靠在中学教书的妻子维持。
1945年抗战胜利后,胡思猷夫妇回到上海,思猷在国民政府教育部做事,但同时秘密替中共地下党工作。李庆萱顶着胡适侄媳的身份,护送一些亲共人员到皖南新四军游击区。胡思猷则做辅助工作。1948年,早已加入中共的石原皋被捕后,胡思猷帮忙营救。
中共1949年建政后,胡思猷任芜湖市北京路小学校长。可不到一年,就选择了自杀,真的是如石原皋所说是因为“体弱多病,不被允许吸食鸦片”而选择“自杀”的吗?恐怕未必。同样误入歧途的石原皋或许隐瞒了真相,那就是胡思猷对中共新政权的失望而让他看不见光亮,而石原皋此后亦并未逃脱中共铁拳的“问候”。
1957年中共掀起“反右”运动后,胡适曾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长篇演说,他无比沉痛地指出:“在今天中国大陆上,凡是想做一个独立的人,不分男女,都正被任意逮捕、拘禁、处决,或消灭。千百万农人都正在被放逐或遭受到最残酷的奴役。千百万无辜的人民,都正在驱作奴工,——共产党美其名为‘劳动改造’。儿女们被逼着控诉父母,家庭没有温暖与私人生活。个人的尊严与价值,已被剥夺净尽。没有任何基本人权,甚至没有不说话的自由。”
胡适一针见血指出的中共的罪恶,不仅发生在他的侄子、亲友身上,亦发生在他的次子身上。
次子胡思杜批父后仍自杀
胡适有三个孩子,长子胡祖望、长女胡素斐,侄子胡思猷。女儿五岁的时候因病夭折了。对于1919年出生的长子胡祖望,胡适还是费心培养的,并希望他继承自己的衣钵。但胡望祖对哲学完全不感兴趣,而是希望学机械。胡适尊重了胡祖望的选择,让他进入了西南联大工学院学习机械专业。
胡适的小儿子胡思杜,出生于1921年。他年少时患过肺病,因此读小学时时读时辍。因为胡适没有太多时间管教儿子,他曾请自己的学生罗尔纲做他的家庭教师。后来他重新入校读书,但并不属于聪颖那类的学生,而是喜欢交朋友和玩乐,不重视学习。
在胡适担任驻美大使期间,胡祖望于1939年、胡思杜于1941年先后赴美读书,胡思杜选择修读历史。胡祖望前往美国康奈尔大学继续攻读,毕业后就留在了美国工作。先是在美国斯都德贝克汽车厂担任工程师,后来又被蒋介石任命为了驻华盛顿的“参事”,2005年在华盛顿去世,终年86岁。
而不爱学习的胡思杜据说用了8年时候都没能拿到大学毕业证。无奈之下,胡适只好让胡思杜回国。许多人看在胡适的面上,纷纷邀请其到大学任教,但胡适以“思杜学业不成,不是研究学问的人才”(历史学家邓广铭语)为由拒绝了所有邀请,只同意他到北大图书馆工作。
1948年12月,蒋介石派飞机到北平接胡适等文化名流。来使告诉胡适,这是南下的最后一次机会。对中共没有什么了解,但自认为没有做过对其有害的事情、不会被其怎样的胡思杜决意留下,而不是随父母南下。胡适的妻子江冬秀虽然难过,但也无可奈何,只好给儿子留下了一些细软和金银首饰后离去。
1949年9月,胡思杜进入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学习,分在二班七组。次年9月11日,胡思杜致信给在美国的母亲,告诉了革大毕业之事,信中说:“我从下星期起就要到唐山交通大学教书,那里有不少熟人,学生也增加到一千五百多人,一切都很安定,希望您别挂念。”信中还盼父亲胡适少见客,多注重身体。
1951年,中共为了加强对知识份子在思想上的控制,开展了针对知识份子的思想改造运动。在运动中,胡思杜不知是违心还是发自内心地批判自己的父亲,并亲自编写和登台演出反美话剧。此外,他还在香港《大公报》上发表《对我父亲——胡适的批判》一文,表示要与之划清界线,断绝往来。
胡思杜的“叛逆”之举在海内外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和消极影响,而胡适却不愿多谈此事,认为儿子是“被迫”而为。
在与父亲划清界限、向中共表明自己立场的“学习改造”结束后,胡思杜还将母亲留下的细软上交给中共,“向党组织表示他的忠心”,并表示要加入中共。
胡适在1950年10月7日的日记中曾记述来自一位朋友的消息:思杜有一个女朋友,现在贵州,明春可能回来,希望他明年能结婚。然而,大概迫于压力,这个女朋友最终与他分手,此后再无人愿意与思杜谈恋爱。
1957年,为了彻底消除知识份子的不满之音,毛泽东采用“引蛇出洞”的策略,让知识份子自由发表看法,给中共提意见。一些知识份子上当,这其中就包括想入党的胡思杜。他主动给他所在院、部的领导提了不少建议。随着中共反击右派的开始,胡思杜被打成“右派”,说他是向党进攻,并将其父亲胡适一齐批判。
不堪受辱的胡思杜于当年9月21日上吊自杀。在其亲戚胡思孟接到学校打来的电报赶到唐山后,“看到满院子的大字报,都是批判他(指思杜)的,也有批判胡适的”。学校告诉他,胡思杜是“畏罪上吊自杀”,并给他看了一下思杜的“遗书”。
此时胡思杜已经被装到棺材里,胡思孟等人便在郊外挖了个坑,把他埋下,立个小木牌,“现在恐怕也不知在什么地方了”。
料理完后事之后,胡思孟便把胡思杜的书和衣物装了一架子车托运回北京,“其中《新华月刊》就有一大箱子,还有许多外文书”。文革期间,担心红卫兵抄家,胡思孟就将胡思杜的书大部分都烧了,甚至“只要有胡适和思杜写的字,签的名,都撕下来烧了,现在仅存10多本外文书了”。至于那份“遗书”的抄件,也在“文革”期间被胡思孟撕掉了,只保存下纸的一角。
1962年,胡适在台北病逝,至死都不知次子离世的消息,因为在他生前,家人一直不敢把胡思杜的悲惨结局告诉胡适夫妇。1980年,胡思杜被中共当局以错划右派“平反昭雪”。
胡适误信中共的侄子、次子的悲惨下场,不过是中共治下无数悲剧中的小小沙粒。回望历史,有多少人在踏上这个歧途后,才明白自己上了个大当?是什么让他们上了大当?对此,我们该反思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