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有关“多所高校停用微信支付”的话题冲上热搜第一位。(图片来源: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3年7月2日讯】(看中国记者黎小葵综合报导)近日,一则有关“多所高校停用微信支付”的话题冲上热搜第一位,原因是“微信支付收取0.6%的手续费”,这些高校包括西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周口师范学院、郑州轻工业大学等。为此,微信官方一天2次紧急道歉,引发外界关注。
“多所高校停用微信支付”登热搜
综合大陆媒体报导,西北大学6月29日发布公告称,因腾讯公司微信支付,将于7月1日起对校园场景用户进行精细化管理,除收学费外,其它收费均会受到限制并收取0.6%的手续费。为维护师生利益,从6月30日起,对校内一卡通用户暂停提供微信扫码支付服务,一卡通校园卡、交通银行APP、云闪付、支付宝等渠道正常使用,望各位师生周知。
随后,郑州轻工业大学、南京理工、江苏师范大学、西南科技大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洛阳理工学院、西北民族大学等多所高校,也发布了类似公告。
在此之前,微信支付对教育场景下的支付服务一直免收服务费。
针对此次引发的争议,微信支付官方紧急作出回应,针对校园内非盈利性支付场景(学杂费、生活服务等场景)会持续保持零费率的优惠政策。
此外,腾讯微信团队官方微博也发布声明,“由于对高校生活服务场景支付费率个别调整事项传导不畅,造成大家的误解及困扰,向广大学校及师生致歉。”
商家与消费者“收费模式”不同
那么,商家采用微信进行收款时,微信平台收取手续费的情况又如何?
据“海报新闻”6月30日报导,目前,使用微信收款的商家在进行收款时,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顾客使用信用卡进行付款时,收取0.38%的手续费;二是使用非信用卡付款时,收取0.1%的手续费,且单笔单扣。
“我们商家的微信后台有一个个人经营收款码,是需要提交‘经营许可证’等证件才可以申请的。”在济南市文化东路的一家便利店周姓老板展示商家收款码后,还提及两笔收款记录,“2月7日,顾客使用信用卡付款了200元,我的后台显示收入200元,支出0.76元,实际到款199.24元。”根据计算后得知,信用卡付款场景,微信收取商家0.38%的手续费,单笔直接扣除。
而使用非信用卡支付时,所收取的手续费有所不同,“3月6日,一位顾客用微信零钱进行付款,实付290元,我的收款记录显示收入290元,支出0.29元,实际到账289.71元,也就是收取了我0.1%的手续费。”
另一位经常使用微信进行收付款的王女士则表示,她个人账户收款不需要支付手续费,而将零钱提现到银行卡时,需要收取0.1%的手续费。她
还说,个人账户使用微信收付款会产生微信积分,使用微信积分便可以兑换免服务费额度,她会积累积分便于免费提现。
除使用“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收款外,大陆还有多家商家使用“集合式”平台进行收款,“我用的是一个‘合集式’的支付平台,使用微信、支付宝、云闪付、银联等扫码均可以付款。”在济南市历下区某饭店收款处,不同于附近其他门店张贴多个平台的收款码,该门店仅张贴了一个收款码。
据这家饭店老板描述,不同于专码专收,他使用的名为“星驿付”的收款平台每笔消费均直接打款到绑定的银行卡中,且每笔收取0.28%的手续费,消费者付100元,平台会直接扣除0.28元。他还表示,除了该平台,还有多个“集合式”的收款平台,收取的手续费在0.32%至0.2%之间。
除了“微信支付”,使用“支付宝支付”也是大多数消费者的选择。报导指出,“支付宝支付”与“微信支付”相同,也在提现环节收取消费者的手续费。
根据支付宝页面显示,同一身份证下的多个实名账户共享2万元基础免费额度(含转账到银行卡、账户余额提现),超过额度后,超出金额按照0.1%收取服务费,最低每笔0.1元。
至于支付宝转支付宝的手续费,根据页面显示,通过手机端直接操作向他人转账,免收服务费。而通过电脑端操作向他人转账每笔按0.1%费率收取服务费,0.5元起收,10元封顶。
微信背后陷阱深
众所周知,中国两大行动支付平台微信、支付宝,早已成为中国监管的对象之一。自由亚洲电台曾披露,在严峻的新冠病毒疫情下,中共政府更在动用通讯工具和天网系统监视民众后,再度利用普及率最高的微信大数据对民众进行追踪和监控。
原网易员工曹永昌也曾披露,目前在中国大陆,加入所谓大数据防疫维稳的公司并非只有微信,包括几大移动通讯商,如联通、移动、电信,全都参与了对民众的全面监控。他还以其朋友前往广东复工的经历指出,在所谓的防疫的名义下当地社区能调取的每个员工的个人活动资讯,甚至长达一个月。
中国部高级研究员王亚秋撰文称,微信在全球的活跃用户每月高达12亿人,“它是一种整合社交、短信、金融、旅游、送餐、叫车等多重功能的超级APP。它实在太过方便,以致在中国若不装上微信,就跟没有手机一样无法想像。这既是优秀的程序设计所致,也是政策刻意造成。”
她还特别提及,中共政府刻意扶植像微信这样的国内平台,代替政府对用户进行审查和监控,将涉及所谓敏感资讯的用户数据交给政府。 “微信因此成为一个全覆盖的数字生态系统,让在华人士在其中营造整个数字生活,同时陷入由它控制的资讯环境,别无选择。任何海外士若要与中国境内联系,就必须使用在中国可用的软件,从而也沦为中国政府审查和监视的对象。”
中国法律规定,网络服务商必须存储网络日志和重要数据至少6个月以协助执法。微信本身的隐私权政策说明,该公司可能必须依政府要求“保存、披露和使用”用户资料。因此,中共政府只要有需要就可取得海外人士的大量资讯,甚至包括谁跟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会面。又因为微信也有支付功能,政府还可以看到这些用户向谁支付或收取款项,甚至谁为晚餐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