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讲的无为和佛家讲的无情,其背后是真和永恒。(图片来源:看中国合成)
道家的无为和佛家的无情其实背后是真和永恒。如果你执着于有为和有情,就会随着相应的波动而烦恼麻烦不断,只有真才能应对万变,以不变应万变。不做、不管、不用心、不用力才能打开真正的智慧,而不是显示自己“有用”。
因为世界的系统太复杂太奇妙,你不知道你的有为是一种画蛇添足还是自作多情,或者是自找麻烦,甚者是一种拿起石头瞄准自己的脚狠狠砸下去的自我破坏,结果损人害己,或害人害己。
比如雅各因为宠爱约瑟,导致约瑟生出傲慢之心,把神托付给他的梦随便说给人听,说他将来会成为家族的首领,于是他的几个哥哥萌发杀心,他们密谋在放羊时把他在荒野中弄死。一连串恶事的发生是因为雅各对小儿子过分宠爱引起的,他的宠爱不但没有帮了约瑟反而害了他,也让其他几个儿子犯下了罪行。
好的结果来自一种无思无为的状态,一旦过于被表面的目标、表面的道德名誉所羁绊,做一件事就会走向反面的畸形,凡是你想标榜自己道德而做的事,这件事大多是不恰当,不应该去做的。当你使的力超出了这件事本身的时候,用心用力就是祸害自己和别人。
当你提醒别人不要被骗子骗时,那人会认为你在侮辱他的智商,同时你还得罪了骗子,害他利益受损,然后当事人和骗子合伙整死你。
很多时候热心人就是麻烦的制造者。庄子在这点上讲了很多:不随便帮助别人,各有各道,各有各命,母鸡下蛋,公鸡报晓,百灵鸟唱歌,最大的尊重就是让其顺其自然去发展,至于结果那是上天的安排。
因为他不是你,你帮他就等于此时此刻改变了他的命运,他的那一刻就“死”了,死前必然是有挣扎的,你就变成好人没好报。你仔细想想,有谁是因为单纯的你的帮助就变好了?然后你们关系也变好了?
从通常的主客博弈角度讲,当你过分用心时,你就是客体,是被动的一方,被动方是很难影响主动方的。
即便你过分关心你自己的孩子,围绕他问寒问暖,你的孩子得到了小祖宗的待遇,自然对你呼来喝去,也很难尊重你,可怜天下父母心。因为你的“用心”爱已超过了亲子间的“自然属性”,任何人和事,要想关系好,结果好,就必须遵从“自然属性”,俗话说父母有父母的样子,儿女有儿女的样子,只要过度用心就会走向反面。
看似自己努力,实际是自己在努力破坏,真正的高明通达就是不轻易用力,甚至完全不用力,就是道家说的无为,佛家说的无情。血脉承传的关系都不是你越付出越用心关系越好,结果越好。其他关系就更不用提了。
用儒家的话讲发乎情,止于礼,任何感情都要有节制,要理智对待。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当你付出太多,你会对对方抱有不切实际的期待,反之当一个人对你过分热情,也很难不引起你的警惕,他是否还有其他目的?一杯水加一点糖,滋味甜美,加半杯子糖,甜的发腻,对身体还有伤害。
如果喜欢在精神思想层面去教育人,帮助人,提高人的时候,那就是令人反感的“好为人师”,你得到的基本是反效果的事及人际关系。
事实上教育人的从来不是道理,而是南墙。人是叫不醒的,是被现实毒打后痛醒的。人只有通过激烈的环境冲突而蜕变,从来没有捷径可言,教育的价值也只在于拐点上的加速度。不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去教育别人是最愚蠢、讨厌的行为。睿智的人看到人踩坑,多提一句都不算智者高人。
每个人的使命只有一个,就是认识自己并回归自己,关注自己而不是别人,简单地说,管好自己不要管别人的闲事,也管好别人不要让他们管你的闲事,即使被人类歌颂的爱也不是你的正道和人生主题。
人生的主题是放下执念,返本归真。道教的无为是大智慧,让你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让你在险恶的毒针丛中,坐着别动,保护好自己,别再给自己添乱添堵;佛家说无情是因为情会变的,让你不要被情所伤。爱的时候蜜里调油,恨的时候咬牙切齿。
悲欢离合,生死离别,相聚欢,恨离别。如果对方影响到了你的情绪,你的焦点应该放在自己身上,调整自己的情绪,不要让自己动情,而不是把焦点放在那个惹你生气、惹你难过的人身上。你以为错过是遗憾,其实可能是躲过一劫,得到未必是福,失去未必是祸,各有各的渡口,各有各的舟,万般皆有缘,半点不由人。
佛家说的无情是大慈大悲,因为世间除了慈悲,一切都是无常。低级的欲望通过放纵获得满足,而高级的欲望则通过克制、煎熬、放弃才能获得满足。人心不死则道不生。世间万物都在治愈你,唯独你在用心、用力抓住你的执念和情死死不肯放手,不肯放过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