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访港6日。(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看中国2023年4月18日讯】(看中国记者梁路思、李净瑶采访报导)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访港进行6日考察,听取香港官员汇报并和商会代表见面。《看中国》就此采访了时事评论员潘焯鸿,他指出了夏宝龙访港的不足之处,以及港府官员的傲慢态度。
潘焯鸿表示,夏宝龙访港只听建制派的片面声音,与会者都是受邀人士,这些都未能更好地反映香港市民的声音。他说:“夏宝龙亲自来港看一看、听一听香港是怎样的。如果他是面对香港社会各界,面对香港市民,他听的声音会比较广阔。但他似乎参加的会议都是集体见面、闭门见面,那表示他听到的声音是:一、被安排的,与会人士是被邀请的;二、在闭门下进行;三、集体见面会。在此情况下,与会人士是不太敢说负面东西的。所以,他听到的东西与中联办回报给北京的基本上没有不同。”
潘焯鸿认为,这种形态显示了会议似乎更着重于表态,那就是突出了夏宝龙的地位和角色远比中联办更高,“因为他还未离开香港,他会与香港市民见面吗?这还是个问号。但这次他表达了几个重要的信息。”
一、忧患和斗争
夏宝龙认为香港还有一些忧患和斗争意识未根除。“斗争”指的是香港人移民英国或其它国家后,通过YouTube或其它社交媒体,将他们的东西“倒灌”回香港,而夏宝龙的反应是,中央将应付这一切。因此,未来香港可能会拟定假新闻立法,例如利用类似新加坡的假新闻法,限制社交媒体上的资讯。如果民众觉得媒体上言论是假的,必须自己停止它,以防止海外意识“倒灌”。
二、明日大屿非北京要做
夏宝龙听了有关明日大屿的报告,并表态说明日大屿的计划不是北京叫香港做的,而是港府自己说要搞的,北京的角色仅是支持。潘焯鸿说:“发展局局长甯汉豪表示的明日大屿计划必须要进行,根本是假传圣旨。她向夏宝龙解释该计划时,夏宝龙并未说一定要做,他只是听她汇报。这表示,该计划是香港政府自己要做,北京还未表态以及全面支持,他们还须要听甯汉豪介绍该计划。”
三、反对不等于民主
夏宝龙见立法议员时说:反对不等于民主。
潘焯鸿分析道,民主其实是反映香港市民的意见,议会里的议员是代表市民,代表市民的声音。“其实,反不反对不重要,重要的是香港政府愿意听市民的声音。如果香港政府有错,例如乱搞明日大屿计划,以及乱估价,那么没理由他们不听市民意见就霸王硬上弓,因为最后将由市民承担一切后果,包括加税。”
四、游行不代表民主
夏宝龙提到香港以前有大量游行,容易鼓动情绪,对社会没好处,强调有游行不代表就有民主。一些建制派议员则说:“不是婴儿,越哭得到越多奶”。
潘焯鸿表示,这些议员说的话其实是在贬低港人,非常卑鄙。其实政府应该视港人是成熟的,并且有权表达意见,他们应该尊重市民的意见。
另外,潘焯鸿还指出了夏宝龙访港的一些不足之处:
1、只听片面声音
另外,潘焯鸿认为,夏宝龙这次只听片面声音、闭门的声音,与会者都是受邀的,因此他听到的声音都不能反映全港市民的意见。
2、没有考察港府的不足
潘焯鸿表示,夏宝龙没有考察香港政府的不足之处,“香港政府是不是做得很好、所有事都做得好?绝对不是。夏宝龙的态度是完全相信香港政府,这是个不足之处。你必须了解香港市民为何仍然觉得痛和觉得不满,他们觉得痛和不满,可能是因为政府的官员表现不好。香港政府的官员不听市民的意见,夏宝龙似乎看不到这一切。”
“在香港政府的爱国者治港政策下,只有一种人可以进入其管制班底。那些爱国者大部分是擦鞋仔(马屁精),他们多数是看风使舵的擦鞋仔,没有真正的实力,所以他们的表现都非常不好。”
“反对”是经过思考与理解
潘焯鸿指出,由于夏宝龙只听建制派的片面声音,所以要北京看到香港市民的实际想法,从而改善施政是很难的,除非夏宝龙肯用剩下的时间去见香港各界社会,愿意听他们的反对声音。
“反对不一定对,也不是说反对就一定是民主,但是反对声音在某种程度上是经过思考,经过理解香港政府的行政和政策,他们看到香港政府上不足的地方,所以才有反对意见。这种意见是很宝贵的,这才是真正改善港府政策的其中一个办法。如果将这类意见全部过滤不听,结果只会导致一个后果,民怨越积越多,这就会形成夏宝龙所谓的忧患和乱根。”潘焯鸿说。
港府傲慢不愿听市民声音
关于政府担忧香港被外国势力影响或分裂的问题,潘焯鸿认为,如果香港市民安居乐业,可以快乐和对生活满足,那么就不会被外国所影响。但若是政府不愿改善行政,仍然将‘垃圾’摆在重要位置,香港市民就会觉得痛和不开心。
潘焯鸿表示,香港市民要的不只是舞照跳、马照跑或继续炒股票赚钱,他们会看政府如何处理事情,例如明日大屿、启德民怨等。“从香港政府处理这些问题的方式,他们普遍上是以傲慢态度来对待港人声音,根本不理市民的反对。”
他认为,要改善港府施政应该找优良的人才,不能将香港人分为“爱国者”和“非爱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