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赢无定,报应分明。
俗话说:“输赢无定,报应分明。”
输赢本是难测的,谁都无法保证自己永远处于不败之地。但“报应”是肯定会出现的,只是有些人的报应来得较早,而有些人的报应来得较晚罢了。正所谓: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有人认为,这世间的报应,分为“早报”和“晚报”。早来的报应,不会超过一年。而晚来的报应,也许在人到晚年的时候才会出现。
为什么坏人的恶报,不会立刻出现呢?非要拖到以后呢?也许,是因为他们作恶的程度不够深,也许,是老天想让他们承受更大的报应。
但可以肯定的是,晚来的报应,要么报应在自己身上,要么报应在儿孙身上。
报应何时到?
有人说,普通人的报应,会在50岁到60岁这十年逐渐出现。
到了50岁,每个人的感觉都不一样。有些人会感觉心神不宁,有些人会感觉情绪不对劲,而有些人会感觉无事一身轻,神清气爽。
心神不宁的人,要么是以前做了不好的事,老了就感到“害怕”了。而神清气爽的人,要么踏实守分了大半生,没做什么不好的事,老了自然就“心安”了。
对普通人来说,这一生所求的,不是所谓的钱财名利,而是心安理得。钱财名利,那都是带不走的,只要两腿一蹬,再怎么有钱也都是一场空。
看到过一些早年做生意不择手段的老板,每年一开年,就到寺庙去上第一炷香,希望神佛能保佑自己。
像这种“求神拜佛”的做法,说得现实一点,叫自己骗自己。
试想一下,老板对员工好一点,做生意的时候讲良心一点,别害那么多人,那是不是就不用求神拜佛了呢?
报应,终究会在人之中晚年的时候到来。对此,我们还是多怀敬畏之心,踏实做人,行善积德,方能余生安稳。
多怀敬畏之心,踏实做人,行善积德,方能余生安稳。
因果有玄机
有一些人因为看到好人遇到很多坎坷、苦难,而一些作恶之人却荣华富贵、长寿,所以怀疑善恶有报的因果。下面这则民间流传的关于包拯的故事,可以让人了解万事有因果,眼见不一定是事实。
相传,宋朝某地有一个少年,父母双亡,身有残疾,乞讨为生,但他心地善良,经常喜欢帮助别人。当地一条湍急的河上没有桥十分危险,每当河床涨水时便无法通行,苦坏了当地父老。少年见此情景,想建石桥,便天天捡石头,不管旁人的嘲笑,日积月累,年复一年,石头堆成了小山。大家深受感动,一齐动手建造石桥。在一次凿石时,这个少年被崩瞎了双眼,人们慨叹老天不公。但少年却没有丝毫怨言,依然尽己所能帮助他人。桥刚刚建好,大家正在庆祝时,这少年竟被天雷击中身亡。
包拯听说此事,义愤填膺,在少年的挽联上写下“宁为恶,勿为善”。不久,宋朝皇帝太子降生,啼哭不止,众太医也无从医治,束手无策。于是让包拯想办法,包拯见婴儿肌肤如雪,嫩白的小手上隐隐几个字,仔细分辨,竟是自己写给少年的字,大吃一惊,慌忙去擦,字迹瞬间消失。婴儿见了包拯就不再啼哭了。
此后,包拯通过游梦仙枕明了了少年的因缘,原来少年上世作恶多端,罪业甚大,偿还那一世罪恶需三世恶报才能还清。神原来安排,第一世以残疾之身孤苦伶仃;第二世以双眼瞎了却残生;第三世遭雷击暴尸荒野。
那孩子第一世转生穷困残疾,但痛改前非,只想为别人做好事。于是神就让他一世还两世的业,让他崩瞎了双眼。可孩子不怨天尤人,只是默默的为别人做好事。神就把他第三世的业力也拿过来一世还,所以雷击毙命。最后三世应该受的苦在一世就偿还干净,来世安排他托生帝王之家,荣华富贵,享用不尽。通过此事,也是点化包拯,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因果报应不差分毫。
因果报应不差分毫。(以上图片皆来源:Adobe Stock)
很多人都疑惑,恶人真的会有报应吗?为什么看不到恶人有报应呢?
有句话说得好,看不到,不代表没有。有些恶报,不是报应在自己的身上,也会报应在家人或者后代的身上。
就以历史上的司马家族为例。司马懿和儿子司马昭、司马师都是绝顶聪明的人物,哪怕是孙子司马炎也很不错。但是,司马懿做的坏事太多,还败坏了当时的风气,种下了不太好的“恶因”。
后来,司马家族出了一位“天生低智”的皇帝,司马衷。就是这位司马衷,引来了晋朝的八王之乱,给西晋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八王之乱结束后,南北朝出现了,司马家族死伤殆尽。再过了几十年,宋武帝刘裕出现了,灭了司马家满门,让司马懿的后人尝到了“恶果”。这就是所谓的“前因后果”。
坏事做尽,不是好事。哪怕自己这一代人没有遭到恶报,可是自己的子孙后代呢?这是谁都无法预测的。
所谓“莫道因果无人见,远在儿孙近在身”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