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句养生打油诗,朗朗上口,明心见性。(图片来源:Pixabay)
从古到今,人们总结很多养生方法。宋代文豪苏轼写出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诗句,也写出了“主人劝我洗足眠,倒床不复闻钟鼓”的养生打油诗,令人莞尔。
以下20句养生打油诗,朗朗上口,明心见性,分享与您。希望读者朋友看上一遍,铭记在心,勤于实践,健康养生,长寿百岁。
《黄帝内经》讲:“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
吃
1、吃米带糠 吃菜带帮
粗粮和菜帮中,含丰富的膳食纤维。具有促消化、增食欲,维持神经系统正常的作用。能吸收水分,促进肠蠕动,有利于排便,并能吸附肠腔内的有害物质,排出体外。
2、臭鱼烂虾 索命冤家
鱼虾比肉类更容易变质。腐败后产生氨类物质,产生异味,即使加热,有毒物质也不能去除,危害健康。
3、冷勿冰齿 热勿灼唇
食道黏膜薄又软,容易受冷热刺激。过冷、过烫、粗糙的食物,都会使其发生破损、溃烂、出血。黏膜反复增生会诱发食道癌。
4、男不离韭 女不离藕
中医认为,男为阳,女为阴。男子多表现为阳气虚的病症,女子多表现为阴血亏的病症。
韭菜有温补肾阳、温中行气、止汗固涩等功能,故男性要多吃;藕能开胃清热,滋阴养颜,预防内出血,故女性要多吃。
5、一把蔬菜 一把豆 一个鸡蛋加点儿肉 五谷杂粮都吃够
《黄帝内经》讲:“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
五谷杂粮、蔬菜肉类,能为人体提供最基本的养分。吃水果,有助于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
穿
6、食服常温 一体皆春
《黄帝内经》讲:“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寒湿入内,容易伤人体下半身的关节。导致下肢发凉、麻木、疼痛,甚至破溃、发黑、坏死。比如老寒腿,就是腿沉、腿凉、腿肿胀、腿发困等。
7、头部宜冷 足部宜热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是全身最不怕冷的地方。头部过于保暖,容易上火,如眼睛红肿、长口疮、闷痘痘等。
脚是距离心脏最远的部位,人的正常体温一般在36.5~37℃,而趾尖温度有时只有25℃。寒从脚下起,要注意保暖。
8、若要身体安 三分饥和寒
孙思邈《千金方》中说:“不可暖衣,暖衣则令筋骨缓弱。”
穿衣戴帽,不要过于暖和。捂得太严实,身体会被“惯坏”。最佳状态是七分暖、三分寒,才能增强抵抗力。
枕头不选对,越睡人越累。
睡
9、夏不睡石 秋不睡板
室外露天的石凳石墩,经日晒蒸腾,会向外散发潮气。人在上面睡着了,可能诱发风湿、关节炎等病。
10、春不露脐 冬不蒙头
肚脐眼又称神阙穴,是人体的长寿大穴。天再暖和,睡觉也一定要盖好肚脐,避免肠胃感冒。
蒙头睡觉,容易引起呼吸困难。棉被中二氧化碳浓度高,会导致大脑缺氧,对智力危害极大。
11、白天多动 夜里少梦
睡觉前做剧烈运动,会影响睡眠质量。可以在饭后一小时做散步、慢跑、瑜伽等舒缓的运动,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12、夜里磨牙 肚里虫爬
中医认为,寐中嚼牙,其病可分为内因、外因。
外因多为感触风寒,内因有心胃火热、饮食积滞、蛔虫。
13、枕头不选对 越睡人越累
人的颈椎是有弧度的,枕头高度以8~12厘米为宜。
枕头太低,流入大脑的血液过多,醒来容易浮肿。枕头过高,颈椎失去支撑,睡醒时脖子容易酸痛。
每晚睡前泡脚,能起到温通经脉,活血散寒的作用。
洗
14、饱不洗头 饿不洗澡
人在饭前饭后,血压、血糖容易产生波动。
饭后就洗头,血压波动较大,容易发生意外。饭前洗澡,对于体质较弱的人,有晕厥的风险。
15、汗水没落 冷水莫浇
人在出汗时毛孔张开、血管舒张。冷水一冲,人的毛孔迅速闭合,热量无法排出,容易生病。需等汗消散下去,再用温水洗净。
16、睡前洗脚 胜吃补药
乾隆皇帝长寿,养生方法讲究“晚间一盆汤”。
“一盆汤”就是泡脚水,水温40摄氏度左右即可。每晚睡前泡脚,能起到温通经脉,活血散寒的作用。
适量运动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以上图片来源皆为Adobe Stock)
动
17、闻鸡起舞 床不可贪
古人云:“常动,则筋骨疏,气脉舒。”
每天早起,到户外呼吸清晨最清新的空气。舒展一下四肢,让身心达到最健康的状态。
18、练拳舞剑 莫怕严寒
老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适量运动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少生病。可以慢走散步,也可以打太极、站桩、打坐。
19、大步走 小步跑
运动方式不要剧烈,采取大步走、小步跑,也就是快走。走路,能吐故纳新,舒展筋骨。
20、齿常叩 舌常转 生津开胃齿固坚
中医认为:“五脏生五液,肾生唾、脾生涎。”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富集五脏精华。唾液为脾肾所化,古代称为“长寿酒”。每天叩齿、转舌,吞咽津液,有助于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