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日前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表示,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图片来源:WANG ZHAO/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2年12月20日讯】(看中国记者苗薇综合报导)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日前召开,习近平在会上称,“我是一贯支持民营企业的;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有学者认为,习近平长期实施的“国进民退”政策已导致民营企业家丧失信心,上述表态只为“救市”。
党媒披露习近平讲话细节
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5、16日召开,提出要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中共党媒《人民日报》18日头版披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细节,文章表示,习近平在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明年经济工作要“练好内功、站稳脚跟”,关键是提振信心,同时力挺民企。
针对“国进民退”、“整治资本家”等外界担忧的问题,习近平指出:“必须亮明态度,毫不含糊,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提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这是长久之策,不是权宜之计。”
曾在福建、浙江工作的习近平还说:“我是一贯支持民营企业的,也是在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干过来的。”
文章还提到,习近平到中央工作后,2018年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曾专门强调:“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习近平在中共经济会议上提到的一个重点就是信心,这是重振经济的基础。不过,会上如何支持民营企业的具体政策仍不明朗。
企业家丧失信心 政策暖风能吹多久?
过去两年,习近平当局频频强调“加强监管防止资本野蛮生长”下,多间科网、房地、教培等民营经济面临寒冬,危机至今仍未解除。再加上此前中共严苛的动态清零防疫政策,给中国经济造成重大打击。
《华尔街日报》12月19日发表题为“中国亲商暖风吹动,能否长久有待观察”的专栏文章。该文表示,面对举步维艰的经济,习近平正在放松集中控制、政治纯洁性和国家安全这些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的政策。
文章说,据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上周公布的消息,中共领导层决心改变与商界不断恶化的关系,无论是在国外和国内。这种基调的变化,尤其是关于审计的消息,显然对阿里巴巴等在美国上市的中国科技公司非常利好。
与此同时,文章也表示质疑,认为中共当局方向的转变如此突然,范围如此广泛,而且显然又是在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压力下发生的,这就提出了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
文章说,“这一切是否代表领导层的思想真正彻底改变,抑或在更大程度上只是一种战术调整?如果是后者,那么一旦经济和公共卫生状况稳定下来,就很容易出现逆转。”
文章提醒道,外界曾认为中共现任领导人习近平可能是改革派,他曾誓言让市场在经济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但在2014年底和2015年初,中共官方媒体经常唱多股市,导致习近平在2015年中期的股市泡沫破裂时非常尴尬。
“这就是说,习近平以前就曾经改变过航向,投资者评估最新这股突如其来的暖流时,应该注意到这一点。”
在美国的中国企业家王瑞琴12月19日对自由亚洲表示,每当它(当局)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业问题、经济问题、民生问题、自己的财政收入问题,就是它没钱了,就会站出来说我们要发展民营企业,然后出台一些政策。它这只是一个表态,相关配套的政策以后可能会出炉,但这种政策出的太多了,对于民营企业来讲已经不相信了。
不久前,习近平在中共二十大上发表讲话,阐述自己的雄心壮志时,对改革开放几乎连口头上的承诺都未做。他在将近两小时的讲话中只三次提到市场改革,而把注意力集中在国家安全和反腐败问题上。
当时《纽约时报》评论说,中国正在习近平领导下走回头路,回到由国家控制的经济制度下,要求企业按照中共制定的目标行事;而有利于商业发展的自由市场改革已被搁置。
习近平此举是被迫“救市”
针对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被迫提出,明年经济工作重点要“大力保障经济平稳运行”。自由亚洲电台19日引述美国华盛顿民间机构“信息与战略研究所”所长李恒青的评论表示,习近平此举是被迫“救市”。
李恒青表示,“因为他(习近平)面临着执政危机,现在中国的经济已经到了非常危险的状态了,再加上现在动态清零的防疫政策已经几乎耗尽了中国的财政收入,所以逼迫中央政府想尽一切办法开源节流。”
李恒青分析说,习近平长期推行的“国进民退”大方针把民营经济逼到了绝境,政府公信力匮乏,民营企业家们对朝令夕改的政策已经丧失了信心。
“前一段时间中国最流行的词是‘润’(run),都润到国外去了,能逃的想尽一切办法润,还没逃的都在准备润,怎么提振民营经济?大家已经不相信他了,习近平已经进入‘塔西佗陷阱’。”
李恒青说:“中国之所以会走到今天这样,民营企业被他们任意宰割,正是因为中国没有法治。一旦民营企业真的上了当,等他们变成待宰的肥羊时、长到膘肥马壮的时候,肯定会被送到屠宰场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