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幻的表象宛如浮云与日光,于世间昙花一现。(图片来源:Adobe Stock)
昆陵道士李褐有着喜欢羞辱别人的恶劣嗜好,他某天出言责骂前来拜见乞讨的穷人,又在几天后礼貌地接待骑着白马前来的男子,没想到此人正是前几天的穷人,而且他是被称为“国清三隐”的寒山子。
国清三隐 寒山子
唐朝时期,相传曾有个称为“寒山子”的人隐居在天台翠屏山中。这座山环境深邃而幽静,即使是正值酷暑,山中依然有雪存在,因此也被称为“寒岩”。这是因为隐居于这样奇特的深山中,这个神秘人士就为自己取了寒山子这样的称号。
寒山子非常喜好作诗,每当创作出1篇1句,他就会将其题写在树木间的石头上。有些人看见,就将这些诗记录下来,最后累积超过300首,相当惊人。这数百首的诗中,大多数是描述他隐晦、风雅的兴致,有时则是能够点醒世人的讽刺。
当时道士徐灵府将寒山子的诗收集起来,并且为其作序,划分出3卷部分,流传到人世间。经过十几年后,某天寒山子不再出现在人们眼中,从此不知去向。
“道”之所在 当头棒喝的警示
咸通十二年时,曾有个名叫李褐的昆陵道士,他历来性情偏激且急躁,有着喜欢羞辱他人的恶劣嗜好。
某一天,有名外貌贫穷的人前来拜见李褐,希望他能赐与一些食物。李褐不仅不给他,还出言责骂一番,对方听闻便唯唯离去。
又过了几天,忽然有个身骑白马的人与6、7名白衣随从前来拜访。李褐与先前完全不同,相当有礼地接待他们。对方说:“你记得我吗?”李褐下意识地看着对方的样貌与形体,才发现他是前几天被他羞辱过的穷人,有些迟疑地想与男子道歉,却因心生惭愧,迟迟无法脱口而出。
看着李褐踌躇不决的样子,男子就问说:“你选择修道,却还不知道其门路,而且又喜欢羞辱世俗之人,还有什么‘道’能够指望的呢?你可曾知寒山子吗?”李褐回答:“知道。”男子便说自己正是寒山子。
最初两人的相遇,正是因为寒山子曾误以为李褐值得传授,没想到见面才知道此人不可。寒山子说:“修生之道,除去嗜好与欲念,正因为啬神抱和,所以没有牵累之事;对内要控制自己的私心,在外则要检视自我,所以没有过错发生。先他人后自己,了解柔和、安守与谦让,是能够安身的办法;将好事推于他人,将坏事归于自身,是能够积德的办法。功不在大,重在立之不懈;过不在小,重在去而不复。”而李褐的行为正好与之相违背。
最后寒山子对李褐说:“只要能做到这些,内心修行而充实,外在又有丹药,那么期望之‘道’即在仿佛之间。然而,你的‘三毒’没有削除,虽然用了冠簪当作装饰,但也不过是外在虎狼之皮,内在行猪狗之质罢了。”语毕,寒山子就骑上白马离开,再也没能遇见他。
(事据《仙传拾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