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强调的是女子成家之后,对公婆对夫家亲属关系的处理要求。(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当提到“家”这个字时,很多现代人都只会把自己及配偶还有子女画入这个最核心的家庭圈子。至于父母、兄妹及其他亲戚都是在围绕核心而不断扩大的外围里。至于只要给父母准备好送养老院的钱或提前安排好养老院,就已经算作能拿来对外炫耀的孝悌行为了。
那么在那个传统文化支撑人们道德理念的古代,父母、公婆和亲属关系的对待又是如何要求的呢?在古代,女孩子出嫁以后就始终在丈夫家中,公婆及其他一切亲属都是丈夫的亲人,古籍中着重强调的是女子成家后对公婆对夫家亲属关系的处理要求。
《女孝经》有云:“女子之事姑舅也,敬与父同,爱与母同。守之者义也,执之者礼也。鸡初鸣,咸盥漱衣服以朝焉。冬温夏清,昏定晨省,敬以直内,义以方外,礼信立而后行。”
《诗》云:“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
这段话的意思是:媳妇孝敬自己的公公,要如同孝敬自己的父亲,爱护婆婆,要如同爱自己的母亲。能坚守这原则就是义女,从始至终都能做到的话,就是给公婆最好的礼物。早上鸡一叫就要起床,简单梳洗后去做早饭,烧好水来服侍公婆洗漱,冬天先暖好被子、夏天先搧凉席子,接着再请公婆休息。内心对公婆时时谨守恭敬,说话做事处处让公婆感觉舒服。这样的女子嫁出去才能安父母的心,为娘家增光。
如果嫁出去的女孩子都如上述的要求行事,哪里还会有婆媳的不和,家庭的矛盾呢?
相信,许多人观看上面的古训后将发现,自己种种行径,往往会缺失一个“敬”字。没有“敬”,何来“礼”呢?有时候不免肆意妄为,缺乏约束了。
古人说“侍奉双亲要象侍奉上天一样。”在古代,供奉父母衣食是最下等的“孝”,没有了“敬爱”,何谈“孝”字。当孝敬做到了极致时,则上可通达神明,下可感化百姓。
如果对自己的父母都缺失了“敬”和“礼”,那么对于其他任何关系的处理,都会跟传统文化中的要求渐行渐远。古籍中用一个“孝”字涵盖了媳妇应对所有夫家关系的秘籍。如海洋如大地般的坤德之态,是能包容一切不可忍之事的。
大家(古代女子的尊称)曰:“古者淑女之以孝治九族也,不敢遗卑幼之妾,而况于娣侄乎!……以九族和平,萋菲不生,祸乱不作。故淑女之以孝治上下也如此。” “治家者不敢侮于鸡犬,而况于小人乎?故得上下之欢心以事其夫。”
古时的淑女如果能以孝道来治理好宗族的关系,就会使家族兴旺。她们连家里的鸡狗都不会欺负,何况对待地位卑贱的佣人。对侍妾下人都不怠慢、都关心备至,那对于丈夫家的其他亲戚怎么会不恭敬有礼呢?当一个贤良的妇人得到了公婆、亲戚及佣人的一致欢心时,丈夫怎么能不喜悦,家族怎么能不兴旺呢?在与亲戚们的相处中,古籍中要求媳妇要心怀仁爱宽恕之心,亲戚们同出一个宗族,没有孰近孰远之分,对所有人给予自己的小小恩惠都要牢牢铭记,对于别人给自己造成的任何伤害,不管多大,都要快快忘掉。以内治外,内和则外和。家和则国和,国和则天下和。
这样的要求,无论古今,对一个淑女来说,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做不到的根本原因,还是心里的出发点有问题,如果一个心中有私的人,再密集的教化也都是外在的约束。纵观中华历史,能够完全做到一个完美媳妇,既相夫又教子,同时以完全无我之心对待夫家的一切人和事,对一切人都心存孝道,心存敬意,心存慈爱,而且从始至终。翻遍古籍都难寻几人,《女诫》的作者班昭已经是女德的楷模了,但她特殊的人生境遇,是无法让平民女子持续效仿。
况且,传统文化的女德要求,如今已经是被遗忘、丢弃了,现代人完全不知道身为女人还有这么多的条条框框。所以,了解古籍中最正统的做人规范,并进一步唤醒、传授给世人,同时示范给她们,就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关键事情。虽然引领传统文化的回归非常不容易,但我们应该不犹豫地将这一重任担负于肩。传承中华文化,人人有责。
(特别说明:本系列中的古籍内容取自于戴锡华先生的《女德宝典》。)
责任编辑:隅心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