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疫情爆发 大批民众排队做核酸(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2年11月16日讯】疫情突然暴发,一群“红码”人被困在广州大桥下数日,露宿与核酸成为日常,他们都在等待好消息。
来到桥下
见到王新军,是在位于广州市海珠区广州大桥南侧的桥洞下,这个中等个头的中年建筑工正在借一名外卖员的电单车给手机充电。这是11月13日晚上10点左右,也是他在这露宿的第三天——从11月11日起,他成了“红码”人员。
王新军周围有好几个外卖员,远处的桥墩下也有几个。还不到睡觉的时间,桥洞下依然人来人往,他们或坐或躺或趴在供路人休息的长石凳上,大多在刷手机。除了外卖员,还有几个打零工的人,大家已经各自找好了铺位,准备今晚在此过夜。他们因为相同的原因——红码——聚到了这里。
他们中很多人从11日那天便开始在此露宿。根据官方信息,11月11日0时至24时,广州市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49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921例,其中大多数病例出现在海珠区,尤以人员聚集、卫生条件较差的城中村区域为主。即日起,海珠区开始进一步加强社会面管控。
桥洞下石凳的长宽正好可供一个成人伸展开来平躺,体形小一点的还能翻个身。石凳已经被占满,来晚的人也能在桥墩旁的地面搭个窝。不远处的公共厕所有自来水,可以将就洗漱和喝水。
天气预报说11月13日海珠区最低气温19度,但夜里依然燥热,出门的路人基本都穿着短袖单衣,在桥下睡觉披两件衣服就行。除了吃饭,别的在这勉强都能解决。王新军今晚过夜的地方,能看到珠江对岸的广州双子塔,以及去年刚建成的网红景点海心桥,灯光照得桥身一片白。
王新军平时住在海珠区广州大道边上的客村北约。相对于附近的城中村鹭江、康乐或下渡,客村北约是这一带城中村里最小的一个。与鹭江、康乐那边高度聚集的服装行业从业者不同,客村北约住的多是外卖员、餐厅服务员之类的打工者。
王新军在这里拥有一间单间,是他每个月花800元租的,但进入11月以来单间一直没怎么用过。这些天他几乎一直在天河区做事,做建筑短工,今天跟这家、明天跟那家,基本睡工地宿舍。
海珠区政府近期公布的防控政策显示,自10月下旬这轮本地疫情刚刚抬头以来,王新军租住的客村北约不曾被纳入管控区,但早在11月初,村口就被铁栅栏堵住,村里的居民只获准在每天上午10点至下午3点外出采购,其余时间不允许进出。10日那天,王新军趁着村子开放采购的时间,回住处洗了澡和衣服,小睡半小时,然后在临近下午3点的时候离开村子,前往天河区继续干活。
在天河区过了一夜,11日,一早干活前扫码做核酸,红码了。
活干不成了,王新军赶紧找到工地所在居委询问怎么处理。居委叫王新军赶紧回海珠区的住处,他还被告知,如果自己是阳性并造成疫情传播,需“后果自负”。疫情三年来,这是王新军第一次被赋红码,他有点紧张。来不及多想,王新军匆忙往海珠区赶。途经广州大桥时,他发现桥已经被封上了,把关的警察告诉他,“进去就出不来。”王新军想了想天河那边居委的警告,还是进了海珠区。
王新军旁边的两条石凳上分别睡着的都是外卖员——张攀及其堂姐夫,两人原本住在离客村北约不到一公里的下渡村。
先被封的是张攀的住处,6日下午1点半,在外奔波了小半天的他准备回家休息一下,却发现村口拉起了围栏,许进不许出。外卖员困不起,张攀没多想便离开了,调头回到平时跑单的越秀区,借宿在一个同事家。
继续工作,每天做核酸,张攀以为没什么大事,只是要在越秀区多待一阵子,10日那天他还专门买了些衣物被子。
11日早上7点醒来,张攀照例看一眼穗康码,红了。总不能连累同事,张攀当即返回海珠区。这时村子已经完全不让进去了,他问房东红码了怎么办,房东也不清楚。村口有个红码核酸点,限本村居民凭票做检测。隔着村口围栏,房东递给张攀一张盖有“下渡经济合作社”公章的红码核酸检测票。检出阴性,红码仍在,张攀和堂姐夫以及附近的很多外卖员因此来到桥下,等待变绿。
寻找红码检测点
想变绿就要做核酸,每日核酸阴性结果越多,越有利于变绿。根据疫情的动态,风险点位随时调整,睡在桥下的他们谁都没有确定的答案——不知道几次阴性能变绿,但“多做有益”悄然成了共识。
自11月8日开始,海珠区在全区范围内每日开展全员核酸检测,设置了超过200个核酸检测点,以及多个黄码采样点,来应对海珠区单日新增感染者过千的复杂局面。
11月11日,也就是王新军回海珠区的那天晚上,广州市卫健委在疫情防控发布会上表示,“广州市对近日有海珠区风险区域活动史、尔后离开的市民朋友采取赋红码措施,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阻断疫情外溢链条,希望市民朋友能够给予理解和支持。”王新军是这批被赋红码的人之一。
广州市卫健委同时为近期离开海珠区后健康码变红码的市民提供了明确指引:“立即向所在社区报备,落实3天居家隔离,由工作人员上门提供采集核酸服务,3天后核酸结果无异常则转回绿码。”
对王新军这种因离开海珠区而变红码然后又回到海珠区的人,相关指引并没有明确。或许可以参考离开海珠区的红码处置,但王新军没法居家——村子不肯放一个红码的人进去。他打110,被告知这种情况没法出警,他去问房东,房东也不清楚。
王新军手机的通话记录显示,他多次向所在地社区居委会打电话询问,但一直是“未接通”状态,他还电话寻求12345帮助等等,问题一时无法解决。本刊记者就红码但阴性人员无处可去的问题,多次致电王新军及同样睡在天桥下的人们所在地居委会,同样显示未被接通状态,截至发稿这个问题尚未得到回复。
王新军来到了离住处不远的广州大桥下,像他一样因为红码而无法回家的人有十几个。这几天他们都在桥下,外卖骑手占多数。相比其他人,外卖骑手露宿有一项重要优势——他们的电单车可以给手机充电,刷短视频不成问题——这是他们主要的信息来源。不少非官方的消息充斥其中,即便无法验证真伪,但只要是新的消息,总能给人群带来新的骚动。
红码人员的核酸检测点在哪,这是消息中的硬通货,睡在广州大桥下的日子里,这批红码露宿者每天都在寻找。在他们眼里,这些检测点像跟人捉迷藏一样,每次出现的时间、地点、消息来源都不确定,他们只得通过短视频平台或道听途说的只言片语打听。
11日以来,张攀每天都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做红码人员的核酸检测:11日晚是客村地铁站出口附近,12日在客村地铁站东边1公里外的赤岗北路天桥底下,13日则到了客村地铁站西边1公里外的中科院海洋研究所附近。
连最早给张攀传递红码核酸票的房东也断了渠道,他那儿还有一个租客红码了,着急找专门的核酸点,张攀反过来又成了房东的消息来源。
来到桥下露宿的第一天,曾有个附近不知道哪个社区的工作人员来问过情况,张攀说自己是红码,对方吓了一跳。得知张攀住下渡村后,对方问:“你是不是外溢的?”(注:外溢风险人员指漫出到外地的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重点涉疫场所风险人员、高中低风险区域人员等。)
张攀回答:“你要是能让我进村集中隔离,我愿意接受集中隔离。”对方显然做不到,此事不了了之。回想起来,张攀的语气还有点愤愤不平:“他还不如上报说我是外溢,我巴不得他把我搞进去。”旁边有人开玩笑说:“阳性还(就)好办了,红码的阳性肯定有人管。”
11月11日海珠区加强社会面管控后,非风险区的居民依然可以一次一人外出采购或接收线上购买的物资。外卖骑手依然活跃,但红码的张攀没法接单,他不是在做核酸,就是在寻找核酸检测点的路上,每天坚持做健康自查上报。警察、疾控中心、下渡社区居委会(张攀住处所在地居委会)……他说不清自己打了多少个问询电话。疾控中心和下渡社区居委会因为张攀的红码给他来过电话,问清楚情况后,都表示这种情况自己无法解决,疾控中心让找社区居委会,后者让找前者。
每天照旧测核酸,每天照旧红码,持续了几天,桥下的日子越来越无聊,幸好有充电的地方,靠一台手机填满时间的缝隙。有时刷着刷着手机,他们打开穗康码看一眼,夜里经常能看到红色的屏幕闪现在桥下的石凳上。
跟红码相比,吃喝对于张攀来说倒是不愁。远在佛山的亲戚给他快递了一箱食物,寄到江对面的点,再找个熟人拿到广州大桥上——那里依然可以隔着围栏递东西,值勤的警察基本不干涉,只要求交接物品的双方保持距离,张攀也通过这种方式叫过江对岸的外卖——如此这般从江北获得物资甚至外卖的人不少,外卖骑手借此机会往往能多赚一份打赏。
13日,广州市商务局副局长吴炳祥表示:最近几日,海珠区生活物资供应总体平稳。市民在网上购物,比平时增长15-18倍,早晚购物高峰期下单量达平时的20-25倍,达到各大平台的极限运力。为统筹平台资源,从外省、外市紧急调用1165名骑手支援保障海珠区。目前,共有配送人员5107名、分拣员1957名在海珠区保障。
13日这天,王新军吃的唯一一顿饭是在上午,当时江边有个偷偷摆的早点推车,他花6块钱买了个拳头大小的粽子,觉得有点贵。但这几天除了保障物资供应的商超,海珠区的餐厅和便利店大都关门了。11月13日下午,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通报,海珠区12日新增3427例感染者,当日广州市共新增3653例,海珠仍占绝对比例。
坐在石凳上,王新军有点后悔,想不到计划内的回家变成了睡大街,他有些抱怨。
面对疫情的突然暴发,大家都在寻找对策。针对不少外卖员滞留在外的情况,11月12日晚,在海珠区全民健身中心三楼设置的骑手临时安置点启用,配备了四百多个床位,会给每个人发放洗漱用具;安置点可满足900位骑手的住宿需求,之后也会按需布置。
海珠区科工商信局相关人士介绍,11月11日凌晨,该局就开始着手准备快递员临时安置点的设置,1000张床及床上用品在11日白天就全部送到了安置点,随后大家通宵赶工布置,在12日白天终于布置完毕,当晚即可启用。
按照海珠区的要求,快递员必须向自己所在的平台报名,按照各个站点负责人提供的名单,安置点实行名单制入场。同时严格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快递员每次入场必须出示穗康码,提供24小时核酸证明,而且每天早上离开前需要做一次抗原自测。
“睡错桥了”
13日晚,广州大桥下的气氛开始活跃起来。不知从哪里传来的新消息说,14日0点后海珠区会解除社会面管控,桥下的红码们都期待着,连着做了多日红码核酸检测后,他们等着健康码能够在午夜降临时绿回来。张攀和王新军等人都打算在这边继续守着,一旦解封后码变绿了,就立马过桥去江北。
夜色降临,桥下熄灯,一些警察来了。人们议论纷纷,猜测可能是来撤封的。广州大桥的步行楼梯口就在露宿者跟前,几天来一直被两台黄色共享单车拦着。警察没有对围观询问的人作太多回应,直到有人搬来一个蓝白相间的铁栅栏,猜测才逐渐平息。警察将原本拦住楼梯口的单车挪开,换上了铁栅栏,还用胶条封了几道。
封完入口后一名警察跟众人说了一声:“发通知了,暂不解封。”
11月14日0点前,广州市海珠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发布通告,继续强化部分区域疫情防控措施,称经专家综合研判,在东晓路接昌岗路以东,科韵路以西继续实行相关强化防控措施。
围观的人在议论中慢慢散开,有个大姐和张攀一样来自下渡村,因为红码回不去,她突然急促地说了一番含糊不清的话,发出一阵尖锐的笑声,这些声响又很快隐没在人群中。
一名路过的青年跟这位大姐和王新军聊了一阵,说回家里拿点零食和饮料过来。等这个小伙子提着两袋东西回来时,已经找不到大姐的身影,她可能已经在哪条石凳上睡去了。
算上平时比较固定在此露宿的人,将近二十多人在桥洞的石凳上或角落里躺下,隐没进黑夜里,很难辨认谁是谁。红码未能如愿在午夜转绿,王新军和张攀几个人还在聊天,作各种不着边际的猜测。两个巡警路过转了一圈,没有多问,王新军等人七嘴八舌地把之前和巡警们重复了许多次的牢骚话又说了一遍,一名巡警客气地说:“情况我们都知道了,会跟上面说的,小声点,把口罩戴好。”
几天来不懈寻找红码检测点做核酸的努力,终于在14日下午收获了回报,在桥下露宿的人穗康码基本成功转绿。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回住处,至于住处不在海珠区、由于管控暂时回不去的人,至少也能去营业的商超买点吃喝。晚饭时间,一批志愿者给他们送来了饭菜——从江北叫的外卖,让外卖员送到广州大桥的封锁处,志愿者在这边接。
总算有了绿码,不过张攀不打算回村。虽然还在管控区内,但张攀已经可以跑单。他找人借到了电单车的充电器,就等找地方给车充电。这段时间无疑是外卖员生意最好的时间段,不回村继续工作,“多少还能搞个三五百。”
不过张攀还有遗憾,在搞明白海珠区于14日发布的最新通告以及调整后的管控范围后,他发现要是昨晚自己跑到西边两公里外的海印桥底睡,14日下午拿到绿码便能直接上桥去江北了。“唉,睡错桥了。”
11月11日起,海珠区风险区外的社区允许每户一次一人出门采购物资,广州大桥下的人没有平时多,但依然相当热闹,人们趁着能出来的机会遛娃、遛狗或者遛弯,不时有人跑步经过。
桥下路灯11点左右熄灭,在这之前,有人把电单车当界网,打了阵羽毛球。这座桥下原先是跳舞胜地,一群交际舞发烧友几乎每天都来,音量开得大大的,这几天他们没来,桥下多了这些红码的露宿人。
王新军不够幸运,虽然连着做了几天核酸,但他的码尚未变绿。原因他说不上来,但眼下的出路是明确的:继续做核酸。跟他一样遭遇的人就在桥下,等着好消息。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来源:中国数字时代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