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10月,钢琴家傅聪在英国。(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2020年12月28日,钢琴家傅聪去世,引起网上众多的怀念文章,并多次提到了他的父亲傅雷,提到了著名的傅雷家书,提到了傅雷夫妇的惨死,但当提到傅雷的死因时全都使用了“自杀”这一名词。由此引起了我的思考,并导致了本文的产生。
汉语里有许多成语,每一个成语的身后几乎都有一个小故事,例如 “老马识途”。西方也同样,例如“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当社会上发生一件新的事情时,社会上的学者们常常会就这个事件发明一个新的词汇,用以精确地描绘这种类型的事件。一开始时,大家都不清楚这个新词的意思,需要把那个小故事简短地介绍一下,久而久之就成了大家公认的新名词了,人类社会的词汇量也就因此而更加丰富了。 那么,就让我们从傅雷的故事开始吧。
傅雷(1908 年 4 月 7 日至 1966 年 9月 3 日),现代翻译家、文艺评论家。1928 年留学法国巴黎大学,学习艺术理论。1931 年,傅雷回国任教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现南京艺术学院) 。1949 年之后,曾任上海市政协委员、中国作协上海分会理事及书记处书记等职。傅雷学养精深,对美术及音乐理论与欣赏等方面有很高的造诣。1966 年 8 月底文革初期,傅雷遭到红卫兵抄家,受到连续四天三夜批斗,罚跪、戴高帽等各种形式的凌辱,面对如此不堪忍受的迫害和折磨,1966 年 9 月 3 日,傅雷夫妇被迫离开人间,时年 58 岁。
1966 年发生了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社会动荡。在这场运动中,许许多多的新型杀人方法被发明出来,比希特勒高明许多倍。希特勒的杀人,简单残忍,毒气和枪决。而文革期间的杀人手段非常高明,就是驱动造反派、红卫兵、乃至普通的工人、农民去参与暴力、动手杀人。那时中国有八亿人,其中直接或间接地杀过人的凶手,如若追查统计, 实在为数不少。这些杀人方法,通常不太会使用毒气、枪决等残忍的直接手段,而是驱动自己的信徒们去使用毒打、折磨、迫害、精神侮辱等较为间接的手段,最终剥夺了数 以千万计的生命。文革之后的数十年间,海内外有许多专家学者们,顶着重重压力和阻碍,收集并整理了数以千计的文革被害者的苦难史,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王友琴教授在“中国文革受难者纪念园”调查的真实事件,更是震惊海内外。仔细阅读这些珍贵的文献资料,可以看出,这些受害人的不同的死因和死法都衬托出了高超的杀人技巧。最为高超之处是,不少被害人死亡之后,死者家属至今都不敢对凶手追责,还要显示自己是“大度”、“向前看”。还有许多人,自己参与了杀人活动,半个多世纪之后,却毫无忏悔和罪孽感,仍然认为自己当年的暴行是“革命行动”,“地富反坏右资黑”们本来就应该死,至今提起驱使他们去杀人的人,他们还会照呼万岁如前。
1976 年以前的 27 年里, 各式各样的整人害人的 政治运动一场接一场, 在这些众多的政治运动 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杀人方法,每种方法都导致了许多悲惨的故事......直到文化大革命,更是达到了顶峰。使用这些 五花八门的残忍手段, 对受害者实施精神和肉 体双管齐下的折磨,让受迫害者承受的痛苦超出忍受极限,从而求死以得解脱。傅雷先生便是如此,他本是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人,一 把无形的屠刀断绝了他最后的生存希望,被逼无奈,才拿起有形的绳索做了自我了断。这是 “自杀”?还是“被自杀”?还是“他杀”?好像怎么说都不能准确描述,都不太符合实情。我意外地发现, 在现代汉语里,竟然没有合适的词汇来形容这种特殊的死亡。事实上,傅雷之死虽不符合通常所说的“他杀”,但也不应属通常所说的“自杀”,他是“他杀”逼迫下的“自杀”,是“自杀”表象下的“他杀”!这些杀人方法太高超了,以至于现代语言文字学可能都感到词汇缺乏。然而,要清算文革的罪恶,要安抚千千万万个傅雷一样的死者的在天之灵,历史需要有一个符合实情的词汇,一个使杀人者天网之下无处遁形的词汇。
我本一理工男,全无语言文字学的功底,但我期望社会上的语言文字学家们能发明出一个新的词汇来,专门用于形容这些特殊的杀人方法及其带来的恶果,以使千万个傅雷们在九泉之下不再为“自杀”一词而感到蒙冤与含恨。
后记 :
1.本文草稿完成后,先给几位好朋友内部传阅了一下,有一位网友建议,新词汇是“毛杀”。
2.网友反馈:我认为应该为“文革杀”,如果“文革”为专有名词。但又觉得“毛杀” 更确切。但“文革杀”也可以用于毛以后的时代又出现的类似现象。
3.网友反馈:拜读大作,颇有收获,把您那句“他杀”逼迫下的“自杀”,缩写为“逼杀”,岂非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