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是中国古代文人的点睛之笔,创造出中华文化独特的内涵。(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窗,是中国古代文人的点睛之笔,它折射出文人心中丰富多彩的意向,更创造出中华文化独特的内涵。一扇窗,道出了栖居的诗意,也抚慰了无数人的心弦。
夫妻鹣鲽情深的“窗”
从古至今,被公认为最浪漫深情的“窗”,当属李商隐“西窗剪烛”的爱情故事。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和妻子感情真挚,但结婚不到12年,他的妻子便死了。这12年中,由于诗人到处飘泊,很少能和妻子团聚,夜深人静时,难免会勾起他对妻子的思念。诗不长,且直白,读来令人感动,尤其是两人“共剪西窗烛”的真挚感情,更是浪漫动人。
异乡游子眷恋的“窗”
窗,是家的一部分,远离家乡的游子,总是会想起家中的那一扇“窗”。
王维的《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这首诗是王维在孟津居住时所作,他多年未能回到自己的故乡,此时遇到故知,多年的思乡之情顿时迸发开来。时值寒冬腊月,暗香疏影萦绕的那扇窗户,成了异乡游子万般眷恋的心灵寄讬。
孤独老人回忆的“窗”
窗,不仅仅是深情、思乡的视窗,还可以是回忆的视窗。
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李清照和赵明诚夫妻感情很好,但是,赵明诚在西元1129年就去世了。在赵明诚去世的前两年,爆发了靖康之难,北宋灭亡。
她在战乱中,背负着至亲去世的痛苦。赵明诚死后,李清照改嫁张汝舟,但张汝舟却觊觎李清照的财产,李清照把张汝舟告上法庭,终于离婚成功。虽然最终脱离了不幸的婚姻,但李清照的心情与处境是可以想像的,也因此,“窗”成了他晚年落寞回忆的唯一凭借。
窗,对于古代文人来说,它既是一种文学的符号,也是一种心灵的寄讬。因此,窗代表的,是真挚情意的抒发,是浓重的乡愁的慰藉,更是落寞心境的凭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