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明星的素人儿童实境节目“叫我野孩子”带着孩子离开都市,深入自然体验实作,也打开大众对自然的渴望与生活向往。(示意图/图片来源:Adobe Stock)
没明星的素人儿童实境节目“叫我野孩子”,在OTT平台上架一个月内点阅破百万人次,成绩惊人。节目带着孩子离开都市,深入自然体验实作,也打开大众对自然的渴望与生活向往。
由金钟制作团队打造的“叫我野孩子”5月中在LINE TV平台推出后,不仅一度登上平台排行榜第一名,目前更已累积逾200万人次观看。制作人陈芝安和导演谢欣志接受中央社专访,分享节目设计的初衷,源起于陈芝安看见10岁的侄子沉迷于3C,但只要带侄子接近大自然,成瘾症状就会暂缓。
同时他们也注意到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孩子却失去和自然相处的能力与动手做的机会,甚至以为“鱼是种出来的”,激发两人动念制作节目,“在虚拟世界的时代,要用体验把真实找回来”。
在一年半里,制作团队选出8组、16个孩子,前往台湾8处体验采集、狩猎、渔业、种稻等取得食物的发展轨迹。这趟上山下海、勇闯大自然过程并不轻松,陈芝安和谢欣志更笑说他们都是“玩真的”。
有别于以往儿童节目的制式流程,“叫我野孩子”以纪录片形式进行,拍摄全程无脚本台词,7、8人小团队就带着一组孩子到产地待上5到7天,每天阶段性给任务,孩子们得在2到3小时内完成,内容包含锯树、劈柴、生火、撒网、插秧等,团队则在一旁安静观察拍摄、确认孩子安全。
对于年龄平均10岁的孩子们,有些活动确实有难度,连大人都不一定能完成,但他们认为适量高强度的任务,不论成功与否、生气挫折,都能激发孩子潜能并重新认识自己。
谢欣志解释,“当事情超越能力所及范围时,孩子不会有力气做假,会直接反映出真实性格,面对挫折时是选择逃避或挑战,会抛下伙伴吗?还是继续撑下去?这就是火花出现的时候。”他强调并不是想让孩子突破什么,“我们很想知道他怎么跟自己相处”。
每天活动结束,陈芝安和谢欣志都会坐下来和孩子畅聊1个多小时,用平等方式理解孩子,听他分享一天里的喜怒哀乐,“孩子都渴望被理解,但家人平时都没时间陪他们深聊”,在这段被深度关注与同理的过程,孩子们也卸下心防,吐露曾被欺负、想转学的心事,或面对同侪与手足关系的烦恼。
而孩子童真、干净的想法也常会直击大人心底,有次陈芝安询问:“你为什么特别好奇?”孩子却不解地回应:“我没有特别好奇,你小时候也一样好奇吧”,让她和许多观众都被深深撼动,忍不住问自己:“我们什么时候不再对世界充满好奇?”
没明星的素人儿童实境节目“叫我野孩子”播出后的观众回响中,父母重新思考教养方式、想拉近孩子与自然关系。(示意图/图片来源:Adobe Stock)
许多爸妈看完成品后也向两人反馈,从来没有看过自己孩子的这一面,不知道他这么有意志力、好奇心与幽默感,甚至能成熟处理人际关系,想把事后受访音档拷贝回去细听;还有不少家长私讯官网信箱,询问有没有第2季,想帮孩子报名。
“我们最后发现需要调教的不是孩子,是父母。”陈芝安笑说,孩子反而都是被大人吓大的,“因为我们一直告诉他们很危险,却不教他们如何好好使用?这样要如何鼓励小孩好奇和探索?”
谢欣志也补充,在可容许的受伤范围内,应让孩子尽量去尝试,否则碰到真正问题不会处理才是大麻烦,“家长只要放松一点,小孩就会很好、甚至更好,他们其实都很成熟”。
两人投身影视工作近30年,坦言许多影视作品就像消耗品,播完就会被尘封,但“叫我野孩子”却让他们看到不同的可能性。
在播出后的观众回响中,父母重新思考教养方式、想拉近孩子与自然关系,也看见友善环境农夫、渔人的努力等,大家仿佛看见一种新生活的倡议,“这样的孩子、生活态度是否会让你憧憬向往?”陈芝安和谢欣志认为不再延续这份感染力太可惜了。
因此团队正展开校园巡回播映的集资计划,想和更多家长、孩子面对面互动,期待在更多人心中播下亲近大自然的种子,复育更多“台湾野孩子”。目前他们已展开第2季筹备,募集新的一批孩子,主题要从食物走向构筑,在大自然里凭双手就地取材,搭建遮风避雨的房子。
责任编辑:一帆 来源:中央社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