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担忧的粮食危机正在发生。(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22年4月7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北京当局坚持实施严厉的“清零”防疫政策,轻则管控,重则封控。然而春耕是保证粮食收获的重要步骤,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担忧的粮食危机正在发生。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港台时间4月7日下午,吉林市召开疫情防控工作第28场新闻发布会,通报省内滞留备春耕农民返乡具体实施方案。
方案对农民列出诸多要求,如所在区域近7日无新发病例,且其不属于密接、次密接人员,近7日内至少有3次以上核酸检测为阴性,持48小时以内核酸阴性证明,返乡当日抗原检测阴性等等。
4月6日,吉林省召开全省备春耕工作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声称要打响吉林省春耕生产“保卫战”。
然而,严厉的“清零”防疫政策本身就对春耕产生了抑制作用。
网络流传一段视频显示:在农村田间地头,一个戴着口罩开拖拉机的农民被拦下,他要到田里耕作。“防疫人员”说他已违反防疫规定,对他进行口头传唤,要他上车,带回派出所。
河北农村也出现禁止春耕的现象,村民踏出家门即被抓。
吉林省位于中国东北三省黑土地核心区,是重要的粮食产地。2021年,吉林省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800亿斤,达到807.84亿斤,同比增加47.24亿斤,净增量居全国第二位,总产量稳居全国第五位。
吉林省的春耕,从某种意义上说关乎中国的粮食安全。
疫情对春耕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清零”防疫政策的第一个影响是人。一旦有疫情,就要限制人员流动。轻则管控,重则封控。
第二个影响是物。春耕需要种子、化肥、农药和机械等。然而,受制于疫情管控,部分农用物资的物流渠道受阻,影响春耕进度。
中国今年春耕还面临一个新情况,受俄乌战争影响,全球化肥价格上涨。中国国内氮磷钾三大化肥价格持续上涨,其中钾肥价格涨幅超过六成。农膜、柴油等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涨幅,意味着农民要承担更高的生产成本。
农民有可能为了节约成本,会减少化肥等农资的使用,最终将影响粮食收成。如果春耕又因为疫情被耽误,今年的收成很难有保障。
习近平担忧粮食危机
世界银行常务副行长冯慧兰撰文《应对粮食价格危机的四条路径》并指出,各国和国际社会可采取以下四项优先行动:
第一项,保持粮食贸易开放,在汲取经验教训基础上,各国和国际组织必须团结起来,合力履行其保持粮食流通的承诺;
第二项,通过安全网支持消费者和脆弱家庭,在资源捉襟见肘情况下,各国政府应当优先支持最脆弱的家庭;
第三项,扶持农民,扩大生物肥料的研究与应用。与合成肥料相比,生物肥料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更低,可为农民带去更多可持续的选项;
第四项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在满足急需的同时,必须致力于推动粮食系统转型。此次俄乌战争爆发前,粮食系统已然遭受了多重危机的冲击。
在2月底,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文件提到,“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坚持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但是,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2021年1-12月,中国进口粮食16453.9万吨,同比增加2527.3万吨,同比增长18.1%。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也多次就粮食问题作出“指示”,例如,在3月7日,习近平声称,“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
在今年1月8日召开的“清华三农论坛2022”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杜鹰的研究团队公布研究结果。通过用不同方法计算出中国食物自给率的变化情况,计算结果基本一致,20年间中国的食物自给率已从100%左右下降到目前的76%左右。
食物自给率是表明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指标。
杜鹰团队计算得出,中国到2035年总的食物自给率,有可能从目前的76%左右进一步下降到6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