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拥有房贷的人来说,弃房断供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经济犹如一个人的身体,而金融好比血液。要想身体健康,首先得血液健康和流通顺畅,然而,中共祸国殃民数十年,经济成为烂摊子,金融系统也是千疮百孔。以至于习近平在中央层级的会议上不断发声,要求下面各部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现在,“血液”出了些问题。最近各界关于“信贷塌方”的讨论比较多。原因是在1月18日,中共央行副行长刘国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要把货币政策工具箱开得再大一些,避免信贷塌方。
从刘国强的表态中,人们可以感受到一种急迫的情绪。信贷塌方是指央行释放出的流动性,到达金融系统后出现空转,不能进入到实体经济。企业或因经济形势不好,或不愿扩展经营等原因,不想或不需要贷款,或者获得贷款后又储存到银行变为存款,因此产生空转效应。宽松的货币,没有产生宽松的信用(信贷),造成了金融系统的风险。中国经济依靠中共滥发货币支撑着,如果流动性不到实体经济就要塌下来(塌方)。从金融数据可以看到,截至2021年12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已经达到238万亿之多,而2021年度国内生产总值(GDP)仅114万亿。
社会融资规模的数据也显示,2021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1.35万亿元,比2020年少3.44万亿元。意味着流动性充裕,信贷需求量下降,宽松货币政策的效应不断减弱。
社会融资规模(Aggregate Financing to the Real Economy)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系统获得的资金总额,是观察经济发展、金融信贷情况的重要指标。
金融风险在不断蔓延的过程中波及企业和个人,个人方面最大的金融风险是债务问题,而有房屋抵押贷款(房贷)的人压力最大。经济下滑,个人收入降低或失业,对拥有房贷的人来说,弃房断供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而绝大部分弃房断供的都是实际需要房屋的人,而不是炒房者。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韩复龄日前在获得一份内部消息后发微博称:“断供潮来了!2022年刚开始,有20万名房主因为弃房断供遭到四大行起诉。”
随后,韩复龄又转发一名律师的文章截图,该律师表示,“断供数量真多,律师函发到手软”。
2017年,中共最高法院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法拍(法院拍卖)上网,当年法拍房数量为9000套。而到了2021年底,法拍房总数已经超过168万套。
但实际上,个人弃房断供的成本很高,不仅房屋法院拍卖,当拍卖后资金不足以还清欠款时,银行会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把购房者的银行资金、其余房产、汽车等等资产全部查封,每个月给购房者留下基本的生活费,其余全部被强制划拨走,购房者还要偿还余下款项。
并且,中共央行征信系统中的个人信用记录将严重受损,即俗称上了黑名单。
而个人破产制度或是弃房断供者的一个出路,一年多来,在广东、浙江和江山等地都有试点,通过3-5年的观察期,然后再确定债务豁免。
申请个人破产的相关资料主要有申请说明书、收入证明、个人财产清册等。在相关豁免财产范围中,债务人及其所扶养人的生活、医疗和学习的必需品以及合理生活费用,可以暂时豁免。
但是,一旦个人破产,虽然暂时免去了巨额债务的压力,同时也失去了一些权利:
一是消费方面,包括不允许乘坐飞机商务舱和头等舱、高铁一等以上座位;在三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夜总会、高尔夫球场等场所进行消费;购买不动产、机动车辆;新建、扩建、装修房屋;旅游;供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等。
二是从业方面,包括不允许担任上市公司、非上市公众公司和金融机构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职务,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禁止从事的职业等。
说白了,中共的个人破产制度就是让人“安心”还债,并且还要忍耐3-5年的低质量生活状态。
中共官媒《经济日报》曾经发布文章称,“房建于地。只有摁住地价,房价才不会信马由缰。但问题是,为什么稳地价这么难?”
官媒这是在装糊涂,导致高房价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地价贵,“面粉”贵了“面包”当然更贵,但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已经毒瘾入髓。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增加财政收入的手段,虽可能收效一时,但无异于饮鸩止渴,必将付出巨大代价。而现在,付出代价的就是真正需要房屋居住的普遍百姓,是上百万套法拍房原来的主人。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