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21年10月11日讯】如果在上空俯瞰这片土地,你会发现一个颇为奇异的现象——
有三支队伍,几乎同时出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裁员。
第一支队伍来自房地产。
地产行业的裁员风声,起初是从一张图开始的:
吹起地产行业的裁员风声的一张图(网络图片)
尽管图中的内容还没得到完全证实,但很多房企的答复难言乐观。
与此同时,各种变相裁员的套路开始出现,比如买员工房、买理财产品、降薪降职、买酒、捐款……我看到最绝的一个房企,它的城市更新板块发布通知称,将持续推进体能测试。两次测试不达标将列入观察对象,评估是否胜任公司工作要求。
地产人怎么也没想到,到最后拼的竟然是体力,老员工只能瑟瑟发抖了。
在房企内部,裁员被称作“优化”,从最开始的开诚布公,到静悄悄地“逼退”、降底薪、停奖金、调离核心岗位……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传出裁员或优化消息的房企已有十多家,包括绿地、泰禾、合景泰富、雅居乐等。有的房企,甚至把刚招来的应届校招生都给裁了。
不仅人员大减,地产行业的薪酬也越走越低。80家典型上市房企薪酬总量增速已经连续三年收窄,2020年人均薪酬首次出现下降,50分位值为18.3万元/年,高管薪酬同比下降5%。
裁员大潮背后,地产行业已经进入艰难的转折点。截至这个月初,今年递交破产文书的房地产企业已经接近280家。过去那种“上亿年终奖”“200万挖不到一个副总裁”“承诺高层收入过亿”的时代,彻底过去了。
第二支队伍来自在线教育。
这个暑假,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双减”的威力。从年初至今,整个教育板块市值蒸发近万亿元,裁员成了意料之中的事。
笔者得到的一份数据显示,高途裁员比例高达50%以上,受波及人数高达1.4万人。除此之外,好未来、猿辅导、新东方、掌门、火花思维等教育机构,也在排队裁员。这场教育行业的裁员潮,波及人数或超过百万。
降薪、调岗、裁员还只是基本配置,华南本土在线教育机构“果肉网校”的一位前员工在网上吐槽:“别人仅仅是裁员,我们是直接解散。”
这种落差是巨大的,在有些头部机构,“名师”的比例高达30%,年薪在百万元甚至千万元以上。如果他们回到学校,年薪或许只有现在的1/10。
K12行业(幼儿园到12年级)正在历经一场职业大迁徙,70万+教培机构,1000万+从业人员,正在阵痛与迷茫中挣扎。
第三支队伍,来自跨境电商。
过去大半年,堪称中国跨境电商的至暗时刻。全球最大的跨境电商平台亚马逊,进行了一场持续3个多月、波及5万中国商家、涉及资金或超千亿的封杀行动,目的是整顿“刷单”行为。
大陆电商被亚马逊封杀后损失惨重……(网络图片)
年销售额近50亿的大麦,亚马逊说封就封。“华南城四少”“坂田五虎”等多个跨境电商大卖家,都未能幸免。知名跨境电商“有棵树”,1.3亿元人民币的资金被冻结,一夜之间,这个品牌的营收从4500万下滑到100万,1400名员工离职。
据统计,亚马逊的这轮封杀至少波及20-30万卖家账号,其中很多就是中国的。在6月份,这个行业几乎每天都会传来封号、关店或者破产、裁员等负面消息。一位卖家感慨——
“如今的深圳,10家公司搬离的,有8家是跨境电商公司。”
而在三支裁员队伍几乎同时出现的时候,这届年轻人已经嗅到风声,在人生的重要节点上做出了判断。
今年高考后的志愿填报,出现了历史性的一幕:
在天津,一所211师范院校以超过690分的录取线,威胁着一众顶级985的江湖地位。这个分数线,只比清华北大低十几分。
在浙江,一名考生以全省4000名以内的排名,选择了既非985也非211的师范院校。
在云南,师范类院校成为不少考生心目中的志愿首选……
遥想数年前,师范专业一度被认为是“穷人孩子的选择”,被无数学子嫌弃,有的院校甚至降分也招不满。但如今,这个冷门的专业竟然成了最抢手的“志愿宠儿”。
早在去年,这个趋势就已经显现。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张布和公开的一组数据显示,2018年各地高考成绩排在本省前30%的毕业生,报考师范专业的比例平均是18.3%;到了2019年,这个比例来到了33.4%:翻了近一倍。
其中,比例最高的两个省份高达55.3%和49.8%,这意味着,高考成绩排在本省前30%的毕业生,近一半报考了师范专业。“师范热”的背后,这届年轻人越来越看重“稳定”,哪怕是北大的天之骄子也不例外。《2019年北京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这一年北大超过75%的毕业生进入体制内,2015年这个比例才约为50%。
更经典的例子,来自考公大军。
2021年,国考人数达到了创纪录的157万,百万“公考人”争夺2万多个国考岗位,平均竞争比高达61:1。
近三年内,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表中竞争最为激烈的前三岗位中,岗位竞争比例都达到了1300:1以上,2017年岗位竞争比例甚至达到了9837:1。
万里挑一,在公考的角斗场上,真实地发生着。
不止是考公热潮,猎聘大数据发布的2020求职报告显示,“收入”和“稳定”排在毕业生考虑因素的前两位。
求稳,正在成为中国年轻人的就业首选。
这样的趋势下,各种看似“反常”的现象越来越多。在河南,漯河卷烟厂的招录公告上,出现了985/211的金融学毕业生,他们的应聘的岗位,全是一线生产操作岗,也就是卷烟丝。
更夸张的是一家山西省和昆明卷烟厂共同建立的烟草公司,22个生产操作岗名额甚至招了18名研究生,4名本科,研究生率高达81%。而且,这些名校的学生,都是自愿来的。换句话说,别看是个卷烟丝的岗位,一般人抢都抢不到。
在杭州余杭区的街道办,坐着十几个来自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学历不是硕士就是博士。
更早的时候,2015年底,40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年轻人通过层层考试,成为了青岛市南区的事业编环卫工。他们每天清晨出门,傍晚收工,和普通环卫工人一样扫街、巡查路面。
改革开放40多年后,“铁饭碗”不仅没有消失,还越来越吃香了……
拥抱“铁饭碗”,是无数年轻人用脚做出的坚实的“投票”。
他们做出这个选择的背后,是这两年中国的经济形势的急转直下,年轻人对就业普遍缺乏安全感,任何民营的行业,都可能轻易会被裁员。特别是现在中国以每天打击一个行业的速度,让越来越多的行业在消失,对应的裁员潮也就一波波发生了,更是让年轻人人人自危。
所以,选择公务员、教师等安全边际比较高的行业,就成了理性的首选。因为这些行业再体制内,不容易失业。而且待遇还不错,比如说这几年军人和警察的收入节节攀升,很明显就是现在的中共政权时依赖军警来治国的,依赖他们来维稳,所以,要别人卖命,就只能拿钱收买。相反,大多民营企业,政府根本不管你死活,一句话就可以搞掉一个行业,今天你还在写字楼里憧憬未来,明天就裁员走人,房贷没有着落,这是非常常见的。
不要说就业,择偶其实也是一样的。现在很多年轻人找对象的标准,基本都是体制内优先,特别是女孩子找老公,也是首先选择体制内的公务员、军人、警察等一些安全边际比较高的职业,或者说性价比比较高的职业。未来一个家庭有这样职业的人,可能在未来的经济寒冬里更容易获得资源,维系家庭的生存。
所以,从就业的选择和择偶的选择,其实可以看出来,中国未来在急剧转向。从市场经济为主,开始转向政府主导分配资源的计划经济。这是几十年才会转一次的大弯。很多人可能会被甩下车,成为抛弃的对象。不管是教育还是房企的裁员,都是属于这一类。未来,这些被甩下车的人会更多,现在只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