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谣在现代指儿歌,而在明代以前,所有童谣几乎都是政治童谣。(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童谣在现代指儿歌,而在明代以前,所有童谣几乎都是政治童谣,预言或揭示某些朝代的兴亡更迭、历史人物的成败祸福,以及社会战乱、自然灾变的前兆或验证等。大体呈现出乱世多,盛世少;王朝末期多,王朝早期少的特点。
以下是中国历史上10条有名的童谣预言,它们精准的预言了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
一、“弧箕服,实亡周国”
《史记周本纪》记载,西周末年的一天,周宣王在都城镐京大街上听到有一群儿童喊:弧箕服,实亡周国。宣王大惊,以为卖“弧箕服”(乘箭的袋子)的人要造反,命令把卖“弧箕服”的统统抓起来杀掉。他哪里知道,这里讲的弧箕服其实另有所指。
当时有一对正在卖弧箕服的老年夫妇为逃避追捕而跑到城外,发现了一个被遗弃的女婴,觉得可怜,就收养了下来。这对夫妇逃到了褒部落,这个女婴就由褒族人养大。长大后的褒姒美貌非凡,后来褒族首领为了营救被周幽王关押的褒族大臣,便施用美人计,将褒姒送给幽王。此人荒淫无道,得了褒姒,更是欣喜若狂。而这褒姒却偏偏是个冰美人,从来不笑,令幽王颇为烦恼。
当时都城外骊山的烽火台上是专门用来在西戎进攻时点火报信,令各路诸侯前来救驾的。轻易不可点火。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竟然下令点燃烽火,调戏了诸侯,褒姒见此闹剧,终于开颜一笑。
后来西戎真的前来进犯时,面对升起的烽火,各路诸侯以为幽王又在搞什么花招,便未作反应。周幽王被迫出逃,后来在骊山被西戎杀死,西周灭亡。“弧箕服,实亡周国。”的预言就这样应验了。
二、“亡秦者,胡也”
秦始皇在位时,曾有童谣说:“亡秦者,胡也。”秦始皇以为“胡”指匈奴。于是命令蒙恬率30万大军北伐匈奴,以绝亡秦之患;又征集近百万民工修筑万里长城,以防胡人南侵。最后因修长城,给天下百姓带来巨大的负担,揭竿而起的陈胜吴广,便率先拉开了“亡秦”的序幕。
秦始皇驾崩后,李斯、赵高等人又密谋篡改遗诏,本是长子扶苏继位,却拥立少子胡亥登基。而这个秦二世胡亥也就正好应验了“亡秦者,胡也”的童谣。
秦始皇(绘图:Winnie Wang/看中国)
三、“井水溢,灭灶烟,灌玉堂,流金门”
汉元帝时,有童谣曰:“井水溢,灭灶烟,灌玉堂,流金门。”到汉成帝建始二年三月戊子,北宫中的井泉稍微有上涨,后来井水溢位来向南流去。井水,阴也;灶烟,阳也;玉堂、金门,至尊之居,像阴盛而灭阳,窃有宫室之应也。王莽生于汉元帝初元四年,至汉成帝封侯,为三公辅政,因以篡位。
四、“千里草,何青青”
据《后汉书》记载,汉献帝元年初,长安有童谣说,“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乍一听难解其意。“千里草”实为“董”,“十日卜”为“卓”,这首童谣是讲董卓的。而无论是“千里草”还是“十日卜”都是自下而上解字,而不同于通常的自上而下解的,暗示董卓将自下摩上,以臣陵君。“青青”指爆发,暗指董卓暴盛当权,却又迅速败亡,落得“不得生”的结局。董卓因为飞扬跋扈引起诸侯讨伐,最后被他的养子吕布所杀。
五、“八九年间始欲衰,至十三年无孑遗”
汉献帝建安初年荆州有童谣:“八九年间始欲衰,至十三年无孑遗。”这是说汉代从中兴以来,仅荆州能保全,等到刘表任荆州牧以后,百姓还能生活丰足快乐,但到建安九年便要开始衰落了。所谓开始衰落,是指刘表的妻子死去,各位将领也都零落衰亡。所谓十三年没有什么遗留,是指刘表又要死了,因而荆州就要衰败了。
当时华容县有个女子,忽然啼哭道:“将有大丧。”因言语过差,县令以为妖言惑众,遂将其逮捕下狱。月余,女子忽于狱中哭道:“刘荆州今日死。”华容离荆州数百里,县里随即派人骑马去验视,而刘表果然死了。县令于是放了她。她续又歌吟道:“不意李立为贵人。”过后不久,曹操平定荆州,以涿郡李立,字建贤,为荆州刺史。
六、“三公归于司马”
东吴国力不强,吴王对部下不信任,把屯边守将的妻子儿女当作人质安置在后方,称为:“保质童子。”每天都有十几个保质童子因为身份类似而在一起玩耍。
孙休永安三年二月,一天,一个四尺多高,大约六七岁的男孩,穿着青衣忽然来和这群小孩作游戏。小孩们不认识他,都问他:“你是谁家的儿子,今日忽然来了?” 他答道:“见你们玩的高兴,所以我也来玩了!”大家端详他,发现其两眼发出外射的光芒。小孩们畏惧而再次问他。他答道:“你们怕我吗?我不是人,是荧惑星,我有话要告诉你们:三公归于司马。”小孩们大惊,有的跑去告诉大人,大人开始跑来看出了什么事。男孩说:“我走了!”耸身跳跃,飞入空中。众人抬头看他,见他好像拽着一疋布匹似的上了天。跑过来的大人还看得见他。见他飘飘渐高,不一会就消失了。
当时吴国法令很严,众人不敢把这件事说出来。四年后蜀国灭亡,六年后魏国被司马氏废掉,二十一年后吴国被司马氏的晋朝统一了,三国都归于司马氏的晋朝了。
七、“杨花落,李花开;桃李子,有天下”
这首童谣流行于隋朝末年,意指杨姓败落,李姓兴起。隋炀帝杨广本就多疑,听到了这样的民谣,自然会对于朝中李姓严加防范,甚至还无故诛杀了数位李姓功臣及其全家。但杀了一圈,却漏掉一人。
大家知道,“桃”与“陶”为偕音,而陶唐又是上古时期尧帝的别名,他最初封在“陶”,后来又徙至“唐”。李渊在太原起兵时的爵位正好是唐国公,唐李取代隋杨,得到了天下,建立了大唐。
李渊(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八、“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据《元史》记载,(至正)十年,河南、北童谣云: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当时黄河两次决口,洪水侵入大运河及河北、山东的漕司盐场。河患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灾难,也严重影响朝廷的财政收入。于是元廷征集26万民工修河,欲半年左右将河水勒回故道。民工挖河时,发现一独眼石人,背后刻着“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十四字。正好与当时民间流传的童谣相吻合。
消息很快传遍大河上下,人们都以为天怒人怨,元朝气数将尽,天下要反了。至正十一年(1351年)韩山童、刘福通率先举起反元义旗,中原农民蜂起响应,成为元朝灭亡的一根导火索。
九、“莫逐燕,逐燕日高飞,高飞上帝畿”
明太祖朱元璋死后,其孙建文帝即位,并着手削藩以巩固自己的势力。在铲除了几个势力较小的藩王后,将矛头指向手握重兵的燕王朱棣。朱棣虽负抵御蒙古之重任,是举足轻重的藩王,但是这一次,却即使装疯都不能幸免被削藩之运。最后燕王朱棣起兵打败建文帝,攻占南京,作了皇帝。
当时建文帝削藩期间,曾有一疯道士在街头唱道,“莫逐燕,逐燕日高飞,高飞上帝畿!”事后人们终于知道“莫逐燕”,是指不要逼迫燕王,否则燕王必将高飞,最后作皇帝。这也就是“逐燕日高飞,高飞上帝畿!”的意思。
朱棣(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十、“八月中秋,中秋八月,黄花满地发。”
清嘉庆年间,北京地区出现了这样一则童谣:“八月中秋,中秋八月,黄花满地发。”古人认为,闰八月不吉祥,从而民间有“闰七不闰八,闰八见刀杀”之说。嘉庆十八年(1813年),正是闰八月的年份,出于太平的考量,清朝就将这年皇历改为闰二月。古代黄花也就是菊花,被称为刀兵的谶语,而“满地发”也就是刀兵四起。
尽管认为地更改了皇历,但天意难违。这年九月十五日,也就是原闰八月中秋节这一天,照样出现了以林清、李文成为首的天理教起义,居然还杀入了清廷的最高机关所在地紫禁城中。这可是从亘古未有之事,也就成了整个大清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后来还流传另一首童谣:“不用掐,不用算,宣统两年半”。说的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宣统)在位两年半,就被辛亥革命给推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