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聪明,品行端正的人更受人青睐。(图片来源:Pixabay)
过去敲门也是有讲究的:先敲一下,停一下,让里面的人听到,然后再连敲两下“咚、咚”,不超过三声,这是敲门。
如果上来就“咚咚咚咚咚”,这不是敲门,而是砸门。
在过去,砸门是报丧,代表着死人了。只要不是报丧,就不能连着敲。
这些都是老祖宗定下的规矩。
【01】规矩 是一种礼节
《红楼梦》里有这样一个片段:刘姥姥进贾府,贾母带着一大家子人一起吃饭。其中李纨、王熙凤虚设座位,伺候长辈和小辈用饭。等老人和孩子吃完之后,她们再入座用餐。
刘姥姥看完之后感叹一句:“真是礼出大家。”
古人说:“礼者,敬人也。”
遵守礼节,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尊敬。没了这份礼节,很容易失去庄重,失去敬畏。时间久了,这个家就乱了。
三国时代,马超投效刘备,刘备把他封为平西将军,封都亭侯。马超有点得意忘形,和刘备讲话,总是直呼其名。
关张二人很生气,决定教育一下他。
第二天,刘备会见马超,关张拿着武器站在刘备身边。马超只顾着入座,坐下之后才发现关张在旁边站着,顿时明白了。从此之后,对待刘备再也没有失礼。
诸葛亮说:“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
失礼是傲慢的表现,一个团队里,一旦有人不守规矩而不加管理,人心就慢慢就散了。
一个人懂得守礼,内心就能懂得谦卑;一个家庭懂得守礼,就能兴旺;一个国家懂得守礼,就能昌盛。
【02】规矩 是一种智慧
古人说:“欲成方面圆而随其规矩,则万事之功形矣。”
很多事情,只要跟着规矩办,往往很容易就办成。要是没有规矩,很容易搞得一团糟。学会遵循规矩,不是迂腐,恰恰是一种做事的智慧。
明朝首辅徐阶曾在浙江监考,有俩书生为了争取贡生的位置,在公堂下吵闹。
徐阶专心阅卷,不理会二人。
过了一会儿,又有俩书生为了推让贡生的位置而吵闹。
徐阶依旧不理会。
阅卷结束之后,徐阶把他们都叫到面前来说:“我不希望有人争夺,也不希望有人推让。学规里写得清清楚楚,一切以成绩来定录取的名额,我也没权利改变。大家都按规矩办事就好了。”
于是争让的事得以平息。
越是厉害的人,越懂得立规矩,守规矩。
汉光武帝刘秀在做大司马的时候,他的仆人犯法,被军市令祭遵按律法杀掉了。
谁曾想,刘秀并没有惩罚祭遵,还让他执掌军法。他对臣下说:“祭遵连我的家仆都敢杀,你们可一定要小心。”
正因此,刘秀的军队才能纪律严明,战斗力直线上升,最终平定天下。
【03】规矩 是一种自律
古人常说:“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规矩是外在的约束,更是内在的修省。唯有把外在的规范,化为内心的律令,一个人才能约束自己,完善自己。
清代官员叶存仁,从政三十余年,淡泊俭朴,从未贪赃枉法。离任的时候,同僚来给他送礼物。为了避人耳目,特地在夜晚送来。
叶存仁见状,把礼物原封不动地退了回去。他说:“不畏人知畏己知。”
收礼这种事,不是怕别人知道,而是自己心里过不去这个坎。
古人说:“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慎独。然小人反是。”
真正的君子,不欺人,不欺天,也不欺己。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谨守底线。这样的人,俯仰之间,才能不愧天地。
【04】规矩 是一种人品
比起聪明,品行端正的人更受人青睐。
再优秀的人,也必须有过硬的人品来打底。若是人品不过关,能力越强,祸害越深。
宋朝仁宗的时候,陈执中当宰相。他的女婿来找他谋个一官半职,他说:“国家的官位又不是书房的字画,怎么能随便给你呢?”
女婿女儿软磨硬泡,陈执中却始终没有答应。
当时的很多谏官觉得陈执中水平不高,多次劝仁宗换掉它。
仁宗说:“别人固然聪明,但是陈执中本分规矩,让他当宰相,我放心。”
很赞成网上的一句话:“人最大的本事,不是天赋、不是情商高、不是能力强,而是人品。”
一个人信任你,放心把事情交给你,这是非常宝贵的人格魅力。这样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人愿意搭把手。人生之路自然宽阔平畅。
宋太祖赵匡胤在后周当将领的时候,曾经向皇帝身边掌茶酒的曹彬索要御酒。
曹彬说:“这是公家的酒,不可以给你。”于是,他自己花钱买酒请赵匡胤喝。
后来赵匡胤即位当了皇帝,对大家说:“世宗身边的官吏,曹彬最守规矩。”
并且把曹彬当做自己的心腹。他重用曹彬治军,曹彬军纪严明,在北宋统一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从一个管茶酒的小官一直做到北宋枢密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