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印钱吗?该怎么印钱呢?(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21年7月29日讯】最近这几十年来,世界上的主要经济体都依靠印钱来维持经济繁荣,似乎已经成为新的常态了。到了今年,通货膨胀已经非常严重,各主要经济体都处在严重的资产泡沫之中,好像这一招有点行不通了。由此看来,印钱也不那么简单,不是一开动印钞机就皆大欢喜了。那么,我们现在思考一下这两个问题吧:第一个问题是应不应该印钱,第二问题是印了钱应该怎么使用。
印钱可能是不可避免的。尤其在东亚国家里,民众比较害怕风险,因此更加愿意存钱,以防范未来可能发生的个人困难。这种对于风险的规避,本身也没有什么不好的。这种习惯,也许不应该改变,实际上也很难改变。那么由此而来的需求不足该怎么解决呢?也就只有依赖政府印钱了。政府印的钱,让本来可能失业的民众有了工作,原本会浪费的劳动力资源得到了利用,所以从创造价值的角度上看,印钱是一件好事。
那么,印钱应该怎么印呢?或者说,印了钱,应该给谁用?用来干什么呢?
经济活动只有两种,一种是创造财富,另一种是分配财富。发行货币如果不创造新的价值,就等于财富再分配,势必有不公平的地方。在分配的过程中,势必要从一部分人手中拿走财富,分配给另一些人。这一过程是否公平呢?
如果印了钱却没有创造新的财富,那就势必造成通货膨胀。现在各国在计算通货膨胀时,普遍把房地产价格排除在外。这种方法很不合理。因为住房是民众生活中最大的开支,不计算这一成本是不合理的。
西方国家往往印了钱直接发给个人,其理由是,政府的效率低于私人,因此发了钱最好给个人。但是个人拿了钱,往往都去消费了,而没有积累下新的财产。新增的货币并没有带来相等数量的财富,也就势必带来通货膨胀。
【政府有更大的风险承担力】在亚洲国家,民众更加害怕风险,因此储蓄意愿较高。这本身并不是个问题,但却造成整个社会的需求不足。而政府有更大的能力承担风险,因此政府应该领头从事基础设施的建设。政府投资的项目,基本没有盈利的压力。只要中央银行不催着还钱,就可以等着慢慢开始盈利。
这一做法的优点是,能够积累下物质财富,一旦发生通货膨胀时,可以出售资产回笼货币。
【公共项目存在效益问题】公共项目的建设往往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比如政府修建了高铁,乘客却很少,或者政府建造了购物中心,顾客却不来消费。这些都会造成巨大的浪费。
【政府不应该和私营企业竞争】反对政府从事基建的另一个理由是,政府不应该和私营企业竞争。因为私营企业是纳税人,是政府的衣食父母。政府和私营企业竞争,等于是杀鸡取卵。而且政府资金来源是零成本,岂不是一个不公平的竞争优势?
对于这一问题,可以让政府和私营企业分管不同领域。例如美国的公路是政府负担的,但铁路就是私营公司负担的。不过这种做法也有其弊端。因为大多数公路是免费使用的,这就引起火车运输费用高于汽车费用,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美国的铁路发展。
【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的风险】发行货币必然伴随着通胀以及资产泡沫的风险。所以决策者需要妥善掌控印发货币的幅度和时间;在经济过热时出售国有资产回笼货币;或者增加税收。
【清廉的政府是一个先决条件】没有清廉的政府,印钱就等于养肥贪官。在中国,政府印的钱,有相当一部分都流到贪官口袋里去了。而中国的资产泡沫可以说是全世界最可怕的。
【对汇率的影响】发行货币对本国货币有贬值的压力,政府必须妥善掌控发行货币的力度。
【发行货币的主权是必要条件】在欧元区,各个国家没有自己印发货币的权力,因此没有印发货币的自由。而整个欧元区各个国家的经济状况有很大差别,有的国家希望宽松货币政策,而其他国家可能却希望紧缩。
笔者认为,国家从事基础设施项目还是必要的,否则印了钱不创造财富,岂不是助长通货膨胀吗。不过综合上面谈到的因素,政府必须兼顾各方面的得失。
政府和私人企业可以合作经营,比如政府可以修建高铁的铁路,然后租给私营公司去运营。如果发生了通货膨胀,或者出现资产泡沫,政府可以把修建的资产,或者公私合营的股份在市场上出售。这样就能回笼货币,也能够给资产价格降降温。
在项目的选择上,政府的投资项目应该选择私营企业不太愿意做的,而且私营业之所以不愿意做这些项目,是出于风险过高,或者是投资周期过长等等考量。在这些方面,政府承担风险的能力要比私营业更强。
政府需要有长远的规划,事先制定出政府可能从事的项目。否则经济衰退来了,政府想从事建设项目,也不知道应该搞什么项目,就干脆把钱发给个人吧。
总之,印钱刺激经济是一个非常艰巨的工程,需要整个社会的协作,而且政府需要有长远的打算。看看世界各国,每个国家都在印钱,但真正做得好的,可能连一家也没有。
(本文所表达的内容只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