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哥(示意图/非本文人物/图片来源:Pixabay)
【看中国2021年6月12日讯】每一个背井离乡飘洋过海的华人,都有或多或少道不尽的甜酸苦辣。一名署名为“猛哥”的网民,讲述了他的一位多年好友“加菲”的故事。据猛哥介绍,加菲之前在中国长期供职于媒体,两年前和太太携一双儿女移居加拿大后,因为英文不好,只好做起外卖员……却活得从容快乐。
猛哥在文章开头写到,加菲除了会写文章,没任何技能,英语还很糟糕。对于好友为何选择移民,猛哥表示更多的是不解。
加菲告诉他:“为了儿女不在焦虑中长大,也让自己下半辈子不再焦虑。”那时,猛哥其实不大懂这话的深刻含义直到自己已为人父,才深有感悟。尽管孩子还小,但每天接触到的消息几乎都与鸡娃有关:学区房、课外辅导……焦虑就这么传染和郁积。像瘟疫一样。没有强大的内心很难抵御。
再反观加菲当了外卖员后的朋友圈,令人艳羡。打雪仗、草地骑车、海滩戏耍、森林探险……大人和小孩都乐呵呵,那种快乐是掩藏不住的真。过去从未在他们一家人脸上见过。
更难得的是,加菲本人心态已经完全平和,从容地兼职送外卖……
以下是加菲的自述:
出国后我为什么选择去送餐?
2020年6月,我带着妻子和两个孩子飞跃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来到大西洋边上的哈利法克斯。当时的大概想法是,妻子去读两年书,两个娃上当地小学,我则陪读、带娃以及学习英语。
刚到哈法前半年,忙着安顿,一切都要重头来过。租房、考驾照、买车三件大事搞定后,基本就开始下雪了。
那阵子,平日无聊,除了做饭、带娃就是跟华人朋友一起吃吃喝喝。每天睡到自然醒,对着纷纷扬扬的大雪发呆,初步实现了躺平的梦想。
可惜长久躺平终究是不可能的。和这几年来加拿大的朋友交流,大家一直认为:没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再好的风景也无心欣赏。
我所在的哈利法克斯,由于申请枫叶卡门槛低,这两年中国留学生和新移民蜂拥而入,40万人口的弹丸之地据说有近2万中国人。
但是,来了之后很快发现,哈利法克斯就业机会比较少。特别在前后几波疫情冲击之下,整座城市分阶段“封城”,工作更难找。
于是,新来哈法的中国朋友们各显神通。英语好的,照旧做回会计、工程师、市场营销、中小学老师的老本行;英语不大好的,则只能先去干“累脖工”(英文Labor的音译,意为体力劳动)。
今年中国新年前后,和华人朋友们聚餐。那时突然得到一个消息,深受触动:去年一起登陆哈法的一个朋友,去快递公司搬货去了,而且是夜班,从凌晨2点干到凌晨7点,一个人负责卸完两大车厢的货物,早上还要赶回家送孩子上学。
见面时,我问他:怕不怕国内的朋友说闲话?夜班日夜颠倒撑得住吗?
朋友笑笑:夜班习惯就好了,也有西人年轻小伙和高大威猛的印度锡克小伙一起干。
怕别人说个啥?只要你自己看得起自己
最后,他说了句:怕别人说个啥?只要你自己看得起自己。
中国新年过后,我报的英语班陆续开始上课,但每天可以三五个小时做些兼职。陆续投了一些简历,都石沉大海。恰巧,一个在送餐的朋友告诉我,本地华人送餐平台在招司机,去不去?
我的第一反应是拒绝。在国内,亲眼看到过一些送餐员的境遇:午餐高峰时期,气喘吁吁挤进电梯,又在电话里对催餐的客人一个劲道歉,还经常被保安刁难不能坐客梯。
但是,很快我在一次逛Costco时意识到,由于有一阵子没有收入,连要不要多买一盒7加元的葡萄都没底气。
那一刻,想着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年轻时做过酒吧保安和单板滑雪教练,我喜欢的重金属摇滚乐队Linkin Park主唱Chester也在汉堡王糊过口,一咬牙:豁出去了,干!
事实证明,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有点事做总比枯坐在家里强,而且以前做惯了脑力劳动,送餐则走遍了城市的每一个角度,走进一个充满烟火气和江湖气的新领域,突然有了“血管里流的是血”的充实畅快感。
最重要的是,在加美多元包容的文化氛围内,服务业真心受到尊重,大部分时间都不会遇到一张冷漠的脸孔;而且,有一阵子家里娃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数我昨天赚了多少硬币,让我愈发坚定自己的判断: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要以身作则,让孩子明白自食其力的重要性。
也苦也累,但没遇到过异样的目光
今年三月上旬,哈法的气温还在零度徘徊,我开始正式上岗送餐。起初甚至有点小兴奋,毕竟加拿大冬天漫长,我住在郊区人烟稀少,天寒地冻之时甚至连遛狗的人都见不到一个,在家里憋坏了。
人毕竟是群居动物,需要社交。作为送餐员,每天驾车“自由驰骋的城市的大街小巷”,终于有了点烟火气,每天开车看看街上的人流,再跟送餐员朋友吹吹水,心情愉悦。
这里特别说明一下,跟国内开电动自行车送餐不同,加拿大和美国送餐主要是开车。特别在加拿大,每年有四五个月的冰雪天气,路上积雪结冰,骑电动车分分钟要出事;此外这边送餐动辄来回一二十公里,经常要过桥和爬坡,电动车实在太慢。
当然,哪一行都有自己的心酸之处。以哈利法克斯为例,三月四月还经常下雪下冻雨,送餐在户外多,寒风真如刀子刮在脸上;更麻烦的是,由于连续开车,下雪天装了雪胎的车辆也会出现侧滑,我和另两个送餐的华人朋友都遇到过差点刹不住车的危险。
送餐往往午餐和晚餐最忙,饭点经常吃不上饭,有时饿得头昏眼花。刚开始,我很不适应。每天持续开车5到10小时之后,腰椎痛得站不稳,甚至精神恍惚;晚上视线不好,一边踩油门,一边又要时刻警惕乱穿马路的行人,精神一直紧绷。
于是乎,在送餐的第一个月,我甚至做梦一晚上都在开车游荡,在城市四处送外卖。
咬牙坚持,对自己说: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老子也算一条好汉。
累归累,欣慰的是在加拿大做服务业基本没遇到过异样的目光。哈利法克斯有数十家中餐厅和韩餐厅,等餐的时候经常跟老板聊聊天。在异国他乡开餐厅打拼的人深知服务业不易,对送餐员自己买餐基本只收成本价,还经常额外送一杯饮料。
点餐的客人,以华人移民和留学生居多,也有部分西人。总体而言,没受过什么冷眼,客人收到餐后大多会友好道谢。恐怕在异国他乡,大家都明白谋生的不易,职业真心不分贵贱。
印象特别深的,有时遇到雨雪天气可能会晚单,提前给对方电话致歉,反被提醒“开车注意安全”。遇到这种情形,心里真的是暖的。
记得三月一个下雪天,晚上十一点走在Downtown的路上,冻得瑟瑟发抖。当时身穿反光的送餐马甲在路上快走,满脸疲倦,跟大家在国内碰到的送餐员估计差不多。那天是周五,哈法市中心麦当劳门口的几个西人年轻人在大声聊天,突然邀请我来了个碰肘礼,感觉对方High得像刚喝了酒。
那一刻,觉得哈利法克斯这个城市还是蛮友好的。
总体而言,我认为送餐很适合中国留学生和新移民做兼职或过渡。首先,送餐会有一份不是太多但有尊严的收入。
据说,在温哥华送餐平均每单有10加元(约50人民币)的收入;据说,在2020年三四月份,加拿大疫情刚爆发之际,由于外卖天天爆单,加上送餐员冒着染疫的风险提供服务,大家小费都给得高,那阵子不少送餐员整月无休,月收入轻松过1万加元(约5万人民币)。
回归当下,以我和身边朋友在哈法送餐的经验看,扣除油费,送餐的时薪收入在8到12加元之间浮动(包含小费在内)。加拿大和美国不同城市差别很大,这里只说自己目前看到的情况。
北美外卖员(图片来源:Shannon Hara/Getty Images )
对于像我这种菜鸟送餐员,扣除汽车油费,收入经常达不到哈法所在NS省的最低时薪12.55加元。但反过来说,送餐员与平台之间并非员工关系,而是自雇的合作关系,平台确实没义务提供最低工资保障;而且送餐不时有等单或等出餐的空闲期,过了饭点高峰期即可稍作喘息,从性价比看还不错。
目前,我在上英语课之余送餐,每周工作20个小时左右,赚点零花钱补贴家用,至少逛超市时可以有底气了。
总之,只要有车有驾照和工作许可(其中学签每周可工作20小时),送餐挺适合在国外的中国人体验生活,以及找到正式工作前的过渡。
送餐看到不同风景 破除很多成见
其次,送餐让生活变得有烟火气,能看到不同的风景,破除很多成见。
说实话,无论在国内还是加美,身边不少华人对外国人都有一些成见和刻板印象。实际接触后会发现,有时事情的本貌跟真实情况差别很大。
举个例子,在送餐之初,就有华人送餐员提醒我:哈法城区有个西人女警号称“白发魔女”,不喜欢中国人,专门针对华人开停车罚单。
我送餐大约一个月后,有次在哈法城区最繁华的街道附近停车等单。抬头间,突然看到正前方停了一辆警车,一位女警察正端着咖啡回车内。我按照这边的习惯冲她挥挥手,她点头微笑了一下。等她坐进车内,我看到对方满头白发,顿时惊出一身冷汗:这就是传说中的“白发魔女”!当时我停车并无违章之处,但也想立马开溜避开她,没想到她直接驾车离开了。
就在之后几天,同一条巷子里,我亲眼看到她拦住一辆西人逆行的车辆开罚单。后面了解到,这位铁面警官只是执法比较严,只要被她撞见违停必开罚单,无论西人、印度人还是华人都一样,并非歧视中国人。
出国前看到加美华人写的帖子,不少人不屑于做体力劳动者。
我的看法截然相反,至少在加拿大的语境下,自食其力的体力劳动很体面,很多蓝领收入甚至高于坐办公室。国内的一个残酷现实,做体力劳动的服务业收入普遍特别低;但在加拿大,因为人力成本高,无论做公交车司机还是电焊工、水管工以及重型机械驾驶员,月工资常能达到人民币一万五甚至两万元以上,活得很滋润。
不管怎样,哪怕以后很快不做送餐员,我会怀念这段酸爽又畅快的日子。本来出国了也没想着就躺平过退休日子,酸甜苦辣才是人生常态。
责任编辑:江雪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