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丝绸流行制衣厂的工人在2005年4月28日在中国东部港口城市宁波打工(图片来源:STR/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1年5月7日讯】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结果两度推迟公布,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原因是中国人口将出现1960年代初以来首次下降。国家统计局则发声明回应,仅表示“人口继续保持增长”。另有国内传媒称,人口普查结果将于5月中公布。
中国人口下跌的趋势,已经是不容否认的事实。公安部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全年新生婴儿共有1,003.5万(男孩52.7%,女孩47.3%),而2019年新生婴儿是1,179万,一年间减少175.5万人。这还是开放了生育二孩政策的结果。事实上,2016年实行二胎政策后,新生婴儿数量并没像人口专家最初估计那样回升,而是逐年下降。也就是说,人口减少已不可逆转。
人口绝非一个简单的统计学问题,而是深深影响政治、经济、社会、民生、教育等领域。中共早在建政初期就深知人口问题的重要性,50年代中,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人口学家马寅初,提出要实行计划生育、逐步控制人口增长的建议,却遭到毛泽东批评,后来马寅初在反右运动被打倒及受到迫害,毛则提出截然相反的人口政策——人多好办事。
结果,很多中国人真的为党为国生育,人口呈爆炸性增长,到邓小平时代,人口政策有了一百八十度转变,因为人口过剩被指是导致国贫人穷的元凶,反过来要实行极严厉的计划生育——一孩政策。结果,这个政策人为地扭曲生育率及男女比例,以致几十年后终于出现人口结构畸形、人口急速老化等恶果。
未富先老加剧经济压力
中国经济增长的其中一个主要动力是大量劳动力,即享受“人口红利”,但早在九年前的2012年,中国新增劳动力已开始减少,总劳动人口每年减少300万,经济增长也从保七变保六。未来的情况只会更严重,有专家估计十四五规划期间(2021至2025年),中国劳动力会减少3,500万人,这就是近年中国工厂企业请人难、人工贵的根本原因,其直接结果就是生产成本急涨,进而危及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
人口减少,除了令劳动力供应紧张,更会危及内需,甚至会令楼价暴泻。疫情之下,外国对中国货物需求大减,外贸疲弱之下,工厂定单大减,令中国失去主要的经济增长动力,加上中美贸易战,美国对中国货征收惩罚性关税,习近平及其经济大臣刘鹤遂提出以内循环作为应对手段,催谷国人消费去弥补外需不足的影响。两年下来,内需还是徘徊不前,根本不可能取代外需而成为经济增长主要动力,若人口减少加剧,内需不足更甚。这种情况只会持续恶化,经济前景又怎可能令人乐观?
更甚者,一胎政策之下,很多年轻夫妇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下一代也极可能是独生子女(年轻夫妇的生育意欲极低)。换言之,很多小孩长大后要一个人供养六个老人(父母、祖父母及外祖父母)。若老人家都是亿万富豪,当然毋须担心养老问题,但中国社会未富先老,如今60岁以上老人人口已超过2.5亿,十年后就是三亿甚至更多,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两成。这就意味着未来年轻人要背负沉重的供养家中老人压力,这种人口结构必定对个人经济及政府财政造成沉重压力,进而影响整个社会投资能力,经济增长也就失去另一个主要动力。近年中共政权合法性来自经济增长,这是中共内政外交等政策的基础。一旦经济停滞,甚至像日本那样跌落低增长陷阱,形成失去的十年,中共政权能不陷入危机吗?
人口减少还可对中共造成另一致命管治危机,就是楼价会暴跌。北京近年最小心处埋的就是楼价,即使政府债台高筑也不敢轻易推出物业税或空置税,去年恒大债务危机,广东省及深圳市政府出手拯救。可是,人口减少、住宅需求减少,楼市还可不爆煲?
面对这场已经迫在眉睫的危机,习近平似乎仍然很淡定,五年前开放生育第二胎后再没新动作去鼓励生育。若今次人口统计证明人口仍有增长,领导人更不会推出对策,则人口减少速度只会加剧,管治危机必定更快来到,到他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可能已回天乏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