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20年9月7日讯】最近,世界各大经济强国都在合纵连横,撇开中国重组产业链,非常热闹。今天就来讲一下这一趋势加快推进的原因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结果。
一
最近有两大集团在全世界范围之内重组产业链,这几天都有消息报道出来。
第一个集团就是之前提到过的日本主导的印度澳大利亚三国在重组产业链。这个倡议是在一场视频会议上提出。与会人员包括日本经济产业大臣、印度商务和工业部长和澳大利亚贸易、旅游和投资部长等。根据一份联合声明,三国部长提出有必要建立一个自由、公平、透明、可预测的贸易环境,并呼吁该地区其他志同道合的国家参与。三位部长已同意东盟将是下一个接触对象。
据报道,日本已经启动了与东盟在供应链方面的合作,并会将这两项倡议相结合,进行对接。预计今年晚些时候将启动。
对于日本、印度、澳大利亚三国而言,中国都是其主要贸易合作伙伴。根据中国商务部的数据,2019年中日贸易额达2.17万亿元,中澳交易总额约为1.12万亿元,中印贸易总额达6395.2亿元。其实,三国撇开中国去重组产业链都是非常痛苦的。
但是武汉肺炎之后,世界已经彻底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共的威胁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识,再不重组,你的命都没了,而且印度、日本与中国间的边界争端都有所升级。中印边境冲突现在还在升级,印度政府也对中国商品和企业实施了更严格的限制。澳大利亚方面近日也在贸易、香港、疫情等多个议题针对中国,双边关系剑拔弩张。三国都有对抗中国的要求。
那么,这三国有没有重组产业链的实力呢?
2019年,日澳印三国累计国内生产总值为9.3万亿美元,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总额分别为2.7万亿美元和0.9万亿美元,规模其实还比较大。日本在东盟有巨大的影响力,撇开中国组建的这条产业链。东盟对中国是起到了替代作用,如果三国加上东盟的话,日本主要负责研发和高端制造,澳大利亚和东盟负责提供资源原材料,印度和东盟也是中低端的制造业基地。这样结合起来,完全可以形成一条非常像样的产业链。
当然也有一些缺陷,好在他们现在已经开始行动了,开始彻底排除中国这个最大隐患,这比什么都重要。
而重组产业链的第二集团则是实力更加强大的美日欧台。
说实话,9月4日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还是非常惊喜的,这几个全球制造业最顶级的国家在一起讨论重组供应链,确实的最恰当不过的。一旦他们达成协议,然后把印度东盟墨西哥以及一些资源国拉进来,这条产业链就算彻底重组完成了,世界和中国产业链脱钩也就将彻底成定局。我相信这是很多人都非常期望看到的。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个产业链重组的一些基本情况。武汉肺炎肆虐全球加速供应链重组。美国在台协会举办的“重组供应链”论坛已在台北揭幕,列席的包括台湾政府高层官员,以及欧盟和日本驻台机构代表。世界上最主要经济体美国、日本、欧盟以及台湾都参加了,而且当时正在台湾访问的捷克议长也参加了。不管内容如何,单单就这个形式来说,已经向中国发出了产业脱钩的强烈讯号。
9月4日,美国在台协会与台湾外交部、经济部、欧洲经贸办事处、日本台湾交流协会、
外贸协会共同举办“重组供应链”论坛(图片来源:中央社)
不管是日本主导的日印澳以及东盟的产业链重组,还是美国联合欧洲日本台湾举行的产业链重组,主要目的都是摆脱中国重组全球产业链,同时从之前的单独脱钩开始走向了联合。这是非常明显的两大趋势。
二
从美国来看,美国有着世界上非常先进、甚至规模仍然庞大、完整的工业体系,以汽车、手机、半导体、互联网等为代表的高技术企业构成了在中国投资兴业的主体,多数属于跨国产业链的范畴。但是自入世以来,美国的制造业基本都外包出去了,当然主要是外包给中国。这一段时间至少有15年,导致了美国工作岗位的流失和产业的空心化。
所以自从川普(特朗普)总统上台,特别是贸易战以来,川普就一直呼吁美国的制造业回流,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策略。不管是美国号召苹果、富士康、台积电在美国建厂,还是对柯达进行贷款,在美国重建医疗产业链,可以说都是美国在重建制造业产业链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现在的问题是,美国制造业回流喊了两年,特别是疫情之后也在喊,但真正回到美国的并不多,这中间还是有个制造业成本的问题。
尽管这些年中国的制造业成本在飙升,比如人工、土地、税费等,但总体而言比起美国来还是有不少优势。这也是为什么世界代工之王富士康到美国建厂后迟迟无法开工的主要原因。美国当年将制造业全部转到了中国,导致之前一些以制造业为主的城市开始废弃,成为铁锈地带,底特律就是很好的例子。制造业转移出去后,带来大量工厂的废弃,生产、销售和物流同时荒废,同时是大量蓝领工人的失业。20年后要重新建制造业,不说其他的,蓝领技术工人缺乏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而且美国很多人早已经习惯了干一毛钱的活,恨不得要两块钱工资,福利还不算,人工成本高是最大的障碍,空谈制造业回归谈何容易。除非工业革命3.0的产能可以迅速全面满足这些懒人的巨大需求。否则,必须有一些低人权成本国家充当美国的代工厂。
当年川普信誓旦旦要将苹果产业链转移回美国,结果现在苹果也只是转回了一些海外的资金,生产线基本没有回来的意思。苹果之所以能在中国生存这么久,有多方面的原因。例如,不管是研发人员还是产业工人,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充沛,且流水线生产技术成熟,最关键的是,在中国无须顾及环境污染和劳工法。据我认识的在富士康工作过的人说,那里全都是军事化管理,跳个楼都是小事。这样的成本,在美国都是天价、不可承受的。
而那么多美国制造业巨头,除了一项研发和高端制造外,真正加工制造业回流美国的并不多,只是资金回到美国,这些资金没有在美国投资设厂,反而是回购股票,投入股市,配合美联储的无限量量化宽松,成为推动美股牛市的推手。说到底,回流美国的资本是脱实向虚的。
比如美国计划主导医药产业回流美国,高端制药可以回流一部分,但是包括原料药在内的相关产业,在短期之内大量回迁美国是不现实的,毕竟不管是原材料还是相关的生产线,搬回美国的成本太高,就算疫情让全世界各国意识到制造业的重要性,意识到自给自足的重要性,但是美国也不可能完全自给自足,所有的东西自己生产。
其实,德国代表的欧洲产业资本和日本的产业资本也都有这些问题。日本和德国的制造业在各自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不同于美国的产业链“外包”,日本和德国的跨国公司在本土有自己的母工厂,而不一定绝对依赖于中国等特定国家的劳动力、土地等成本优势。比较而言,相比美国这种“外包”特征的制造业企业,日本和德国的制造业企业更容易在短期之内回迁母国。
尽管德国和日本的制造业水平在全球领先,但是德国和日本的市场体量都无法支撑众多高技术产业在本国的自我循环,这使得日本和德国经济高度依赖与外国经济的彼此联系,无论是对外直接投资进行生产还是上下游产品的进出口。所以,这都注定了不管是美国还是日本德国,他们的产业链是无法完全回流的,因为不管是生产成本还是市场销售,他们注定不能做到完全自给自足,还必须对世界其他国家有所依赖。
大家可能是不是就会问,你的意思是美日欧的产业链不应该从中国转出来吗?当然不是这个意思。产业链必须转,但不是全部转回国内,回到自给自足的状态,不是要终结全球化,而是说要撇开中国重组产业链,进行各国之间的重新分工组合,要推进排除中国在外的全球化继续进行。
苹果不愿意回到美国生产,因为成本确实太高。但是他们正在撤离中国,在往印度和越南搬迁设厂,在台湾设置研发中心;初级药生产企业不愿意搬回美国,但是他们正在和台湾合作,利用台湾的优势生产,来替代中国。日本给87家企业补贴撤离中国,这些撤离的企业也不一定都是回流日本的,很大一部分还是搬往了东南亚和印度。
所以,那些认为疫情之后全球化将终结的观点其实是错误的。只能说包含中国在内的全球化终结了,因为全世界已经认识到了将产业链放在独裁专制的中国的危害,并彻底惊醒了。但是,全世界排除中共之后的全球化还将继续,因为现在需要国际产业链重组,需要重新分工。只是这中间没有你中国什么事,你关起门来自嗨好了。全世界的合作还将继续。这也是这次美国和日本同时主导两大产业链集团重组的主要原因。
三
我对这次美国日本带头重组产业链的期待是非常高的。因为在当前情况下,无论是哪个国家,如果单独要和中国脱钩的话,可以说都做不到。只有团结起来一起脱钩,一起围剿中共,才会有效果。
比如说,如果只有美国英国封锁华为,但是如果德国法国不跟进,华为就死不了,美国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费。同样的道理,如果只有美国禁止对中国出售高端芯片,但是台湾韩国等不加入芯片的制裁行列,华为为代表的中国电子产业、手机产业就都不会死,华为还可以继续作恶。如果只有美国禁止对中国出口粮食,但是阿根廷巴西澳大利亚等国家不行动,美国的封锁也是白搭。
9月1日中共祭出了制裁大棒,取消了澳大利亚最大的粮食出口商的大麦输华资质,这是继今年以来中国限制进口澳大利亚牛肉和对澳大利亚大麦出口征收高达80%关税之后的最严厉的制裁,6月份澳洲对中国大麦出口环比下降了99%。原因仅仅是因为澳大利亚要求调查武汉肺炎病毒的起源。
中共利用自己的市场这样制裁澳大利亚,给世界各国施压,但并不代表他们自身就没有这种产品需求。比如禁止澳洲的大麦后,转而向阿根廷采购大麦;限制澳洲的牛肉后向巴西进口牛肉。当初拒绝采购美国的大豆后,向巴西阿根廷采购大豆。其实这就给了中共各个击破、投机取巧的机会。
世界需要建立一个排斥中国的贸易和产业链联盟,团结起来,类似TPP,让中共没有这种钻空子的机会。比如说在这个框架内,你如果恶意加征关税制裁澳大利亚的大麦和牛肉,那么你也别想从阿根廷和巴西得到大麦和牛肉。你如果以政治目的抵制美国大豆,你也别想从巴西进口到大豆。就是所有自由国家结成贸易和产业联盟,来抱团对抗中共,这样的效果是最好的。
这几年,美国抛弃谈判多年的TPP,转而采用双边谈判的方式和中共对决,其实效果并不好。现在贸易协议变成了采购大豆的协议,还要看中共的脸色,基本上烂尾了。而且,双边还有个问题就是美国对传统的盟友锱铢必较,把欧洲、加拿大等传统铁杆盟友得罪了不少,降低了美国的威信和号召力,让美国主导的西方联盟摇摇欲坠,有分崩离析的架势,但是反而对中共没有太多办法。确实是让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
现在,很欣喜看到美国和日本在重组产业链上抱团对抗,特别是这次由美国主持的在台湾的产业链重组会议,我还是充满了很多期待的,毕竟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只是这次代表的层级还是低了些。希望后面不断升级层次,同时形成常态化的沟通平台。
同时,也希望未来两大产业链重组阵营能合并运行,形成美日欧台湾韩国这样的科研和高端制造为龙头,印度、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墨西哥为中低端制造业基地,澳大利亚、加拿大、巴西、阿根廷、智利、东南亚等国家为资源和原材料供应国这样的一个产业链联盟,最终形成排他性的贸易联盟,最好是设置一定的门槛,将中共排除在外,这样就更加完美了。
今年武汉肺炎祸害世界,中共在世界成为了人类公敌,人人喊打。台湾在自身抗疫中和对世界的援助,成功赢得了全世界的信任和尊重,台湾的价值和外交空间得到空前拓展。在中共以口罩和防疫物资勒索全世界的时候,台湾主动向全世界输出口罩等防疫物资和防疫经验,赢得了全世界的认可。在美国饱受中共农产品采购敲诈勒索的时候,台湾开始增加对美国的猪肉牛肉等农产品进口,来试图以自身的经济实力和中共在贸易上对抗,争夺对美国的影响力。而在美国主导的封杀华为的这场围猎大战中,全世界目光都集中在了半导体制造之王台积电身上。台积电更是不负众望,坚定地站在美国一边,断芯华为,同时因为苹果高通等抢占华为留下的空白,台积电自身业绩也大幅增长。台积电在美国设厂的举动,更是进一步为台湾赢得了美国的信任。台湾的半导体外交发挥到了极致。
美国和台湾的关系不断升级,政治和军事齐头并进,美国卫生部长访台就是双边关系提升的一个证明。而这次捷克议长访问台湾,可以说是仅次于国家元首级别的访问,比美国卫生部长的规格高更多。而且因为王毅威胁捷克议长,法德两国坚定维护捷克,谴责中国威胁,将点燃全世界各国官方和台湾往来、甚至建交的浪潮。台湾的外交将遍地开花,中共将陷入空前的孤立。我总说小国家有大骨气,当年捷克人反抗苏联独裁政权的布拉格之春就是一个灭掉苏联的火种,这次捷克议长访问台湾也是一个类似的信号。
而单单从产业链重组的角度来说,台湾以半导体产业为主导的制造业绝对是世界五强之一。在欧美日韩都在封杀中国芯片的时候,台湾是中共发展手机以及半导体产业的最后希望。结果,这种希望现在也被砸碎。
这两年,随着中台关系恶化,特别是疫情以来,台资企业撤离中国的速度加快。根据台湾经济部的数字,2015年,台商对大陆的投资额达到109亿美元,但2016年,这个数字跌破100亿美元大关,去年更跌至41亿美元。韩国三星组团撤离就不说了,日本政府大规模补贴日企撤离,可以说,全世界外资撤离中国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连带撤走的就是一条条的制造业产业链。
而产业链正是习近平认为可以勒索世界的王牌,他认为美国和世界对中国的经济高度依赖,西方不敢和中国过头。疫情爆发前,美国和世界也普遍认为,经济去中国化代价和复杂性之高,难以想像,说白了就是不敢和中国经济脱钩。毕竟这20多年来,什么都是依靠中国来生产,价格廉价,质量还行,都不敢想象没有中国的供应链和市场,以后日子怎么过?
但武汉病毒大流行,完全改变了去中国化的政治和经济考量的参照系,一方面是因为中共政权害己害人的政治逻辑显露无遗,对政客们来说,与中国脱钩在政治上是有利的,另一方面,则是资本从中国撤出的机会成本大大下降,反正各国都在封锁,中国也是一样,这个时候撤离中国就更容易下决心了。也就是说,原来人们相信的美中经济有相互摧毁的绝对能力这个假设不再成立。大家发现离开了中国制造,虽然短时间很痛苦,但是熬过去也就习惯了。
以前你吸引别人去投资是想赚钱,但是现在你想要人家命时,人家就会放弃这些产业来保命。中国大陆几乎都是从事生产链中的低端产业,中端有一些,高端的几乎少之又少还掺水份。当中共把人家逼到墙角时,人家只有出手还击,你就只有被抛弃了。
中国产业链转移选择了东盟。今年上半年对东盟国家投资62.3亿美元,同比增长53.1%。2019年,中国对印度投资超80亿。其实,这说明不仅是欧美日的产业在撤离,就连中国自己的企业也在撤离。
现在,美国联合欧洲日本台湾重组产业链,正是在试图一劳永逸将中国排除出世界产业链的努力和尝试。就像美国连接亚洲的光缆将香港排除在外,让香港纳入中国的局域网系统是一样的。
未来的世界产业链上,必定没有中国制造的身影。中共统治下的中国,将成为一个与世隔绝的铁屋子。里面的人再如何呐喊,世界也听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