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道德经》是人类历史上被翻译成他国文字最多的书籍之一。(图片来源:神韵艺术团官网)
2500年前,老子骑青牛西出函谷关,不知所踪。离去前,老子留下了《道德经》五千言,被奉为道家的创始典籍,对后世影响巨大。今天,我们许多耳熟能详的成语也都是出自于《道德经》。
一、上善若水
【释义】最善、最好的德行就像水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先居功。
【出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二、功成身退
【释义】也作功遂身退。意指一个人在建功之后,主动引退,不再复出做官。
【出处】《道德经》第九章:“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三、目迷五色
【释义】指五光十色,令人眼花迷乱,分辨不清。
【出处】《道德经》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四、知止不殆
【释义】指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逢遇险境。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五、自知之明
【释义】人能自知好与不好,敛视内省,才是清明、智慧。
【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六、轻诺寡信
【释义】指随意答应他人的请求,常难以实践承诺。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三章:“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七、大巧若拙
【释义】指真正身怀大直之勇、大巧之能、大辩之才的人,从不自我炫耀,表现上看似笨拙木讷。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八、知雄守雌
【释义】比喻真正强大的人,能放下身段,宽厚待人,谦虚谨慎,毫不嚣张跋扈。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九、多藏厚亡
【释义】指积聚过多的财物,却过于吝啬,不知散财济困他人,必然会带来无妄之灾。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四章:“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真正的智者懂得收敛自身的光芒,化为随处安身的尘土一样,无处不在。(绘图:Winnie Wang/看中国)
十、和光同尘
【释义】指真正的智者懂得收敛自身的光芒,化为随处安身的尘土一样,无处不在。
【出处】《道德经》第五十六章:“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十一、祸福相依
【释义】指福祸如影随形相互依存。
【出处】《道德经》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十二、道法自然
【解释】:指大道以其自身为原则,自由不受约束。
【出自】: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十三、天长地久
【解释】:形容时间悠久,也形容永远不变
【出自】: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
十四、慎终如始
【解释】:指始终要谨慎从事。
【出自】:第六十四章:“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十五、金玉满堂
【解释】:形容财富极多,也形容学识丰富。
【出自】:第九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十六、宠辱若惊
【解释】:形容人非常计较得失,以小失大,患得患失,无论受到宠爱或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惊恐。
【出自】:第十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十七、以德报怨
【解释】:指不记仇恨,反以恩德回报他人。
【出自】:第六十三章:“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十八、根深蒂固
【解释】: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出自】:第五十九章:“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十九、出生入死
【解释】:原意是从出生到死去。后形容冒着生命危险。
【出自】: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真正懂得知足的人明因果,不执着,所以快乐。(绘图:Winnie Wang/看中国)
二十、知足常乐
【解释】:真正懂得知足的人明因果,不执着,所以快乐。
【出自】:第四十六章:“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二十一、知足不辱
【解释】:懂得满足才不会受到屈辱。
【出自】:第四十四章:“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二十二、大器晚成
【解释】:意思是大材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成器。
【出自】:第四十一章:“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二十三、老死不相往来
【解释】:指彼此不联系,不交流的情况。
【出自】:第八十章:“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二十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解释】:比喻事情的成功,是从小到大逐渐积累起来的,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
【出自】: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二十五、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解释】:意思是天道之网广大而宽疏,但作恶之人终究逃脱不了天法的惩处。
【出自】:第七十三章:“天网恢恢,疏而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