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钱谷《兰亭修禊图》局部图。(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今天9月1日正是黄历7月14日,是秋日祓禊之日。在说秋日祓禊之前,先来说说祓禊。
“祓禊”是古代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除去不祥的祭祀活动,春日祓禊是在每年三月初三日上巳节,而秋日祓禊则相对应在每年七月十四日。
古人修禊
周代,已有水滨祓禊之俗。祓,念fu(福),意为用斋戒沐浴等方法除灾求福,祓除病气和不祥;禊,念xi(细),是修洁、净身。祓禊,经常被错认错念,可见这一古老习俗已被遗忘许久。
祓禊是通过洗濯身体,达到除去凶疾的一种祭祀仪式。《周礼・春官》云:“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
秋禊,多在宗庙、社坛或水边举行。方式多样,有的举火,有的薰香沐浴,有的用牲血抹身,以去垢返洁。人们为了辟灾祛邪,纷纷在这天跑到村边郊外的江河边祭祀,然后用香草浸泡的“药水”沐浴,相传可以祓除不祥。
秋季祓禊来源于春季上巳节的祓禊活动。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水上之类。衅浴:谓以香熏草药之汤沐浴。”《诗经》中也有相关诗篇,《诗经・郑风・溱洧》。“唯溱与洧,方洹洹兮,唯士与女,方秉兰兮。”韩诗注曰:“谓今三月桃花水下,以招魂续魄,祓除岁秽。”反映了当时郑国的风俗,“三月上巳之辰,此两水之上招魂续魄,拂除不祥,故诗人愿与所悦者,俱往观之。”
汉代学者应劭在《风俗通义》一书中认为,祓禊活动远在殷周时就已经形成,政府还专门设置女巫之职进行主持。上巳日正当季节交换,阴气尚未退尽而阳气“蠢蠢摇动”,人容易患病,所以应到水边洗涤一番。所谓“禊”,即“洁”,故“祓禊”就是通过自洁而消弥致病因素的仪式。为什么要选在巳日呢?应劭解释说,“巳者,祉也”,既除掉致病因素,又祈求福祉降临。
明代钱谷《兰亭修禊图》局部图。(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修禊之演变
修禊活动因为多在郊外的江河边举行,所以渐渐成为文人雅士的一种聚会活动。自从东晋永和九年(西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名士谢安、孙绰等41人曾在会稽山阴的兰亭水边举办修禊活动之后,修禊更加成为一种文人的雅集活动。
除了“兰亭修禊”之外,还有扬州的“红桥修禊”活动,因为红桥修禊活动影响越来越大,本来是一座木桥的“红桥”,在乾隆元年被改建为石拱桥,并改名为“虹桥”。乾隆年间,杭州诗人汪沆来到扬州看望老师厉鹗时,耳闻了红桥秋禊的盛事,便与三位诗友一道,泛舟湖上,载酒载歌,诗文相和,写下《红桥秋禊词》:“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知道这位不太出名的诗人的诗句之人,应是寥寥无几,可是“瘦西湖”一名却被传扬开来。
其实扬州的“瘦西湖”本来并不是个湖,是一条人工河。据说,隋唐时就有了,叫保障河,又叫炮山河,顾名思义应该是护城河。如果现在还叫保障河、炮山河,估计到了扬州的人听这土气的名字没几个想去游览的。可是自从和杭州西湖挂上钩的“瘦西湖”之名传扬开来之后,成为每个到扬州的人必去的地方。
春禊让绍兴兰亭流传千古,秋禊让瘦西湖扬名天下,是不是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