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天是人类自古以来的共同特点,北京天坛是中国皇帝祭天的地方。(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北京天坛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是明、清两朝皇帝进行祭天活动的礼仪建筑,整个面积比紫禁城还大四倍。天坛按照“敬天礼神”的思想设计,建筑技艺表现出传统的中国人对天的崇敬。
天坛主体健筑都为圆形,象征天圆;主要殿顶为蓝琉璃瓦,象征青天。天坛辟有六座天门,主要建筑圜丘坛、皇穹宇、祈年殿等用丹陛桥连接。丹陛桥,又叫神道或海墁大道,长60米,宽29米,南端高1米,由南向北升至米,象征此道与天宫相接。
圜丘坛,是皇帝举行祀天大典之地。圜丘为三层,每层九个台阶,从各层台面到登坛石阶、石栏板和望柱等数目,均采取九九的倍数。因为九是“阳数之极”,通过对“九”的反复应用,以强调天的至高无上地位。
站在圜丘高坛上,四野开阔,使人似乎手可触天,脚可离地,仿佛在天上行走。站在圜丘坛的天心石上说话,虽然只用了很小的声音,却可以产生很大的回音,使人感受到“人间私语、天闻若雷”。
祈年殿,是举行祈谷大典的地方。其结构采用上屋下坛的构造形式。这座三重檐逐层向上收束成伞状的圆形宫殿,金碧彩绘,高8米,直径2米,雄伟壮观,给人一种拔地擎天的气势。
祈年殿的深蓝色琉璃瓦顶,与浅蓝的天空形成对比,更显示出天的澄清、明朗;而天的澄明,又使得祈年殿的外轮廓虚实相生。无论从任何一个角度仰望祈年殿,都会使人感到尽善尽美。
殿内大柱及开间,分别寓意一年四季、十二个月、十二时辰及周天星宿等,使人步入坛内如踏祥云登临仙阁;跨出祈年殿的大门,顺甬道往南望,门廊重重,天地渺然雄浑,似极目无尽,如在天界。
天坛以宁静深远而著称,其意境美主要体现在高、圆、清等几个方面。高,即崇高,表现天空的辽阔高远,表现“天”的至高无上,以感受到上天的伟大和自身的渺小。如祈年殿比紫禁城太和殿还高出三米;圜丘坛四周设置低矮的壝墙以衬托主体建筑的崇高;祈年殿和圜丘坛的整个外轮廓直接与天空连接,仿佛高入云霄。
圆,不仅指外形的圆,更是一种祥和的象征,蕴含着宇宙万物,循环往复,周而复始,体现“天行健”的精神。不仅位于中轴在线的主体建筑都是圆形,每一个建筑又形成很多同心圆,使建筑中圆的扩展与穹隆形的天空成为一个圆容整体。
清,是一种高清的境界,为清新、清真、清妙、清远、激浊扬清等。如天坛的基本色调整体是青色,不论是天空、树林,还是琉璃瓦都属于青色,与蔚蓝的天空相协调,树木和大面积的植被枝叶葱茏,生意盎然。
天坛的建筑设计,集古代哲学、历史、数学、力学、美学、生态学于一炉,成功地表达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传统的中国人信神敬天,感恩知报,懂得善恶有报的因果关系,使得中国成为礼仪之邦、文化之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