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马月”的轮回周期是12年,通常指遥遥无期或者难以实现。(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猴年马月”是中国成语,通常指遥遥无期或者难以实现。为什么猴年马月就难以实现呢?其实“猴年马月”是“猴年闰腊月”的误称。如果说,按公历说,2016年的6月5日至7月3日期间就是“猴年马月”,共计29天。
从传统的干支历法和12生肖说,干支即天干地支。天干犹如树木的主干,地支犹如树木的枝杈。地支有12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生肖有12种,与地支搭配起来就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猴年12年一个周期,马月是12个月一个周期,所以“猴年马月”的轮回周期是12年,对紧急的事或急性子的人来说,要等12年,感到遥遥无期、难以指望也还说得过去。但要从“猴年闰腊月”看,就太容易理解了。
什么时候是闰腊月呢?这就要先说说闰月。
气候由冷到热,再由热到冷,这样一个变化周期就是一个回归年。一个回归年内,月亮的圆缺变化有12次,月亮每圆缺一次为一个月,12次圆缺就是12个月,12个月就是阴历的一年。在这一年的12个月中,有时有6个大月,6个小月(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共354天;有时有7个大月,5个小月,共计355天。如果一年有354天,就比回归年短了11天多;如果一年有355天,就比回归年短了10多天。这样,三年的时间就短了30多天。为了和气候的变化周期相互一致,就需要添加一个月,增加的这个月就叫闰月。有闰月的年份就叫闰月年。这一年有383天(6个大月,7个小月)或者384天(7个大月,6个小月)。
据专家统计,从1701年到2000年的300年间,闰2月出现9次,闰3月、闰6月各出现16次,闰4月出现19次,闰5月出现23次,闰7月出现13次,闰8月出现7次,闰9月、闰10月各出现3次。而闰11月、闰腊月、闰正月还从来没出现过。我们知道,地球围绕太阳转动的轨道是椭圆型的,在近日点时运动较快,在远日点时运动较慢。这就造成了两个中气之间的距离在太阳近日点的时候较短,而在远日点的时候较长。腊月前后的3个月在1月1日左右,这几个月的中气与中气之间的时间距离较短,较难出现没有中气的月份,也就难以出现闰月。由此可见,出现闰腊月似乎是很难的事情。猴年闰腊月这一天更不可能出现!所以,中国人常常用“等到猴年闰腊月”来表达难以实现、遥遥无期。
从这个看似简单的成语看,中国人的生活、思想和常识曾经与自然和天地的运行规律密切相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