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贸易量骤减,各国审视全球供应链弊端。(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20年5月27日讯】(看中国记者赵晓彤综合报导)中共病毒疫情严重冲击全球贸易及供应链,荷兰经济政策分析局(CPB)的“世界贸易监测”(World Trade Monitor)近日公布数据显示,今年3月,全球贸易量遭遇10多年来的最大降幅。全球供应链弊端显现,各国政府及企业重新评估全球供应链策略。
贸易下滑显全球供应链弊端
据彭博社引述世界贸易监测数据显示,3月全球贸易量较去年同期下降4.3%,创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最大跌幅。3月贸易量环比下降1.4%,已连续三个月出现收缩。
然而,上述数据仅反映疫情在全球蔓延初期所造成影响及损害,调查显示,之后的全球经济及贸易正经历更深的衰退。
CPB预计4月和5月的贸易将出现更大幅度的下滑,因为领先指标已预示着未来几个月全球贸易将进一步下滑。
疫情爆发之后,全球贸易戛然而止并持续萎缩,从汽车制造到手机零部件,从日常用品、服装行业到医药及医疗用品行业,均不同程度出现全球范围的供应链断裂情况,也令供应链上的国家遭遇不同程度的打击及损失。
重新审视全球供应链
《华尔街日报》报导指出,近年来,供应链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疫情暴露了供应链全球化的弊端,其影响促使各国政府和跨国公司重新审视并塑造供应链。
报导引述达特茅斯学院经济学家Davin Chor认为,这场疫情已促使企业重新评估其全球价值链策略,特别是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程度。
各国及企业在全球供应链的布局也将随着疫情和中、美两国之间可能长期存在的紧张关系而改变。
据《澳洲人报》报道,英国智囊亨利杰克逊协会(Henry Jackson Society)在一份“打破中国供应链:五眼如何摆脱战略依赖”的报告中讨论并审视了全球供应链对中国制造的依赖性。
报告指出,五眼联盟国家(美国、加拿大、英国、澳洲及新西兰)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一直是超全球化的最重要倡导者,但正是这个倡议,塑造了令北京受益匪浅的国际体系。一部份的原因是北京参与了全球贸易的同时并未完全遵守全球化的国际规则,却收获了全球化的成果。疫情暴露出这个体系所存在的危险性及不合理之处,推动了五眼国家与北京“脱钩”。
但报告称,这并非要遏制或孤立中国,也不是要实施经济制裁或贸易保护主义。但对于各国具有战略重要性的行业,须有可靠的供应来源。
疫情下,面对防护服和其他医疗必需品供应出现短缺的情况,各国政府加强了对供应链的审查及研讨对策,以防止供应链可能在最需要的时候再次失灵。
《华尔街日报》引述日内瓦贸易监测组织的数据显示,自今年年初以来,全球有85个国家对医疗设备和药品出口实施了186项新管制措施,同时27个国家对食品出口实施了37项新限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