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利率到底是什么?它又意味着什么呢?(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20年5月17日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日前在《当前经济状况》演讲中称,美联储目前提供的流动性在未来仍将面临偿付问题,因此额外的财政政策支持是很有必要的。美联储将继续使用所有工具直至危机结束、经济复苏走上正轨。
潜台词就是,现在大放水到以后还是要还的,仍将继续用各种手段刺激经济。
当然,负利率也属于一种手段,尽管美联储重申负利率不合适美国。但美国联邦基金期货市场交易者预计,美联储可能在明年1月被迫将政策利率联邦基金利率降为-0.002%。
负利率到底是什么?它又意味着什么呢?
什么是负利率?
负利率的概念最早起源于100多年前的德国经济学家Silvio Gesell。他认为,在危机期间,人们由于规避风险,将会主动囤积现金,因此将会导致信用收缩,经济下行压力增加。后来凯恩斯在这里基础上加以说明,认为消费的减少会导致流动性陷阱;而为了避免对经济产生不利影响,需要实施负利率对现金征税,刺激投资和消费。
这里的所谓“对现金征税”,指的就是你把钱存银行,银行不但不给你利息,还要扣一部分钱。扣掉的这部分钱,就相当于凯恩斯所谓的“现金税”。
负利率分为两种,一种是投资理财产品负收益率,比如名义利率(平均收益率)小于通胀率时,那么实际利率为负;另一种是货币当局实行负利率政策,直接将基准利率设为负值,以刺激经济,比如欧元区、日本、瑞典、丹麦和瑞士。
一般来说,负利率的出现往往伴随着经济危机的爆发后。据浙商证券统计,在过去的150年里,世界主要经济体在危机爆发后,短端利率急剧下行:比如日本在90年代泡沫破灭之后,引入零利率政策,并在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和2008年金融危机后,为了防止通缩,于2016年开始实施负利率。在1929-1933年大萧条时期和2008年金融危机两次大危机后,美、英、德短端利率也都先后向零利率水平靠近。
负利率对于美国意味着什么?
鲍威尔称“将继续使用所有工具直至危机结束”,意思就是将使用非常规的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
一般来说,非常规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分为四种:负利率政策、资产购买计划、央行新型借贷操作和前瞻指引。
在这里,我解释一下后三者:资产购买计划、央行新型借贷操作和前瞻指引。
资产购买计划就是美国现在正在做的事,即通过购买债券等各种有价证券,然后投放流动性。据统计,今年3月中旬的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总量仅为4.3万亿美元,到了4月下旬,这一数据迅速上升到6.5万亿美元,短短6个星期之内,美联储就购入了1.4万亿美国国债。
央行新型借贷操作其实就是常规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一些“变形和创新”,根本上影响的还是流动性;前瞻指引说白了就是舆论导向,比如美国历次公布的FOMC利率决议和美联储官员的讲话,旨在引导市场对于未来利率的预期。
目前美国已经动用了后三种,负利率为什么没有碰,因为美国经济还不至于启用负利率。
首先,启用负利率的前提条件是经济停滞不前,有陷入通缩、通胀持续低迷的风险。而美国劳工部5月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美国核心通胀率上升了1.4%;此外一季度GDP同比实际增长0.5%。
其次,负利率会刺激金融机构从事较高风险的投资行为,而这对于美国的高债务来说无疑火上浇油。
负利率,收割了谁?
我们首先得明白负利率的传导逻辑:负利率压缩了银行的利差,银行赚的钱少了,就需要从别的地方来挖掘利润。
1、负利率环境中,理论上所有资产价格都有上涨的支撑,再加上银行的利差被压缩,银行则会更倾向于投资高风险资产。那银行的钱哪里来?从储户来。
资产价格普涨还好,如果大幅波动甚至出现黑天鹅,这就增加资金的风险,最终损失的还是储户。
2、为了保证利润,银行还会增加贷款,或者发放低信用贷款。这无疑推升了信贷危机爆发的风险。试想,危机爆发安有完卵。
3、从丹麦和瑞典的案例可以看出,负利率会阻止本币升值和资金流入。我们暂且不说本币升贬值,因为无论升值和贬值,都有利有弊,但资金的流入与流出却对资产价格有很大影响。
负利率,意味着资金更倾向于外逃,往利率更高的地方逐利。而资金流入的逆转,对资产价格冲击是致命的。
不过,负利率也有其正面作用,也是最传统的作用:刺激经济。
据统计,2014年欧元区首次实施负利率政策之后,实际GDP同比增速从2014年二季度的1.0%快速上升到2015年四季度的2.1%。2016年2月日本引入负利率政策,2016年三季度经济开始回暖,经济增速从2016年二季度的0.3%上升到了2017年四季度的2.4%。
但是,无论对于美国还是其他经济体来说,负利率政策最终只是饮鸩止渴,它只能是加速经济刺激,但并不能代替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