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他人、善待他人、体谅他人,便能在世俗的世界中得到内心的宁静。(图片来源:Adobe stock)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人都正在经历不同的故事。
修养要求我们用智慧处理自己的事,用体谅对待他人。
【01】懂得体谅别人,就是尊重别人的不同
真正的修养,不在你的学历、财富和地位,而在于你对遇见的人足够尊重。
人的一生总会与太多人相知相遇,没必要将彼此的存在分个你高我低。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要学会尊重每一个人。
真正有修养的人不会试图在与他人的相处中得出优越感。
尊重是不含功利色彩的,是一种悯人的情怀,它来自人心底深处对另一个生命深切的理解和关爱。
别人尊重你,不是因为你很优秀,而是别人很优秀。
在人之上请视人为人,在人之下请视己为人。对你不如的人要尊重,对不如你的人更要尊重。
康德曾说“我尊敬任何一个独立的灵魂,虽然有些我并不认可,但我可以尽可能的去理解”。
修养很简单,就是懂得体谅别人。体谅别人也很容易,你要先学会尊重别人,尊重不同。
梁启超之所以受人尊敬离不开他懂得尊重别人的美德。
梁启超与严复可以算是一对忘年交,二人虽在学术及政见上存在不同,但关系良好。梁启超在给严复的信中称,“天下之知我而能教我者,舍父师之外,无如严先生。”
随着学术观点上的不同,二人产生隔阂。严复一再对梁启超进行指责,其不仅在私人信件中频频指责梁启超,更在其译着的字里行间对梁启超的做法表示不予认同,甚至常常有所批评、指责。面对严复的批评与指责,梁启超选择了沉默。
对严复的尊重并未因这些批评而变淡,不论是创办杂志还是在万牲园举行修禊题咏,梁启超都曾请严复参加。在严复六十岁时,梁启超还曾发文《寿几道先生》。
大千世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不同的立场,体谅他人就是尊重别人与自己不同。
【02】懂得体谅别人,就是理解别人的不容易
众生皆苦,在生活面前,每个人都是弱者,每个人都不容易。你只有体谅到别人的不容易,才能从灵魂深处走向成熟。
不论是亲人间的相处还是陌生人之间的相交,都要能欣赏对方的好,体谅对方的苦。
别人的生活发生了什么,他们正在经历着怎样的波折与磨难,作为旁观者的我们,看到的仅仅是个表象而已。即使作为家人,我们也无法感同身受地体会到他人的痛苦。
理解别人的不容易,不要为了一点小事苛责对方。
不懂体谅别人不容易的人,没有感恩之心,他们总觉得所有的人都是欠自己的,自私的认为所有人应该为自己服务,只喜欢索取,不懂得付出。
梁启超与康有为的关系可谓一波三折。初年,梁启超中举后师从康有为,“执弟子之礼甚谨”;后梁启超亡命海外,二人议论渐渐不和;民国后帝制复辟,二人因政见不同最终大决裂。
张勋复辟后,梁启超公开发文称“此次首造谋逆之人,非贪黩无厌之武夫,即大言不惭之书生”,将矛头指向康有为。
康有为写诗骂他禽兽不如、违背伦常、食父食母,称其“梁贼启超”。
民国十年之后,随着时代的发展,新思潮的涌现,焦急地想追上时代脚步的梁启超突然明白了早前康有为的顽固。梁启超大概慢慢懂得了体谅老师康有为的不容易,民国十六年,康有为生日,梁启超前往为其祝寿。
同年,康有为病逝于青岛,梁启超发表祭文,“以曲笔为老师辩护”,见康有为身后萧条,梁启超还特意用电报汇去几百块。
【03】懂得体谅别人,就是学会换位思考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没有足够的智慧,去知道别人生活里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但有时候,站在对方角度想一想就能找到答案。
懂得体谅别人就是把自己放到对方的处境中,学会换位思考。
当你与任何人打交道遇到挫折时,尽量把自己放到对方位置上考虑,会更容易理解他的观点与行为。
1925年初梁启超就发现自己患上了“便血之症”,但不痛不痒,并未引起他的重视。
1926年梁启超因尿血症久治不愈进入协和医院,希望通过手术割治。当时西医在国内尚未普及,国人对西医尚持怀疑和观望的态度。但手术之后梁启超的病并未见好转,“割后二十余日,尿中依然带血”。于是人们怀疑协和医院手术出了差错。
徐志摩等人先后撰文讨伐协和医院,引起了社会极大关注。
在这种情况下,梁启超发表了名为《我的病与协和医院》的文章,文中称,协和的治疗有效,责任不在协和。
“我盼望社会上,别要藉着我的这回病为口实,生出一种反动的怪论,为中国医学前途进步之障碍——这是我发表这篇文章的微意。”
一个真正的有文化修养的人,能够用“慈悲心与包容心”去成就别人。成就别人其实也是在成就自己。
懂得体谅别人,才是最高级的修养。做到尊重他人、善待他人、体谅他人,便能在世俗的世界中得到内心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