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浩(左三)参加文艺活动留影。(网络图片)
被称为国军音乐之父的何志浩将军,其一生堪称为传奇。他毕业于黄埔军校四期,是名将张灵甫、谢晋元的同学,历经北伐、剿共、抗战,无役不与,他不单是位沙场勇将,更精研于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作诗的他,后半生更投身于文艺工作,成了在台湾推展中国民族舞蹈的第一人。
出身书香世家 投身军旅
何志浩,于民国前七年出生于浙江省像山县的书香世家,自小就跟着母亲礼佛,年轻时曾一度拜入太虚法师门下学法修行,虽未正式出家,但立下了一生修行的志愿,并终生茹素。
他自小精读四书五经,热爱吟诗作乐,初中毕业后,考取宁波师范学堂就读,原本想当一位老师。然而鉴于当时的国家情势日非,于是又投考陆军官校四期生,毕业后随军北伐。
起先他因其文笔专长,担任了政工宣传队党代表职务,之后参加南昌战役任敢死队长。他当时于衣襟上血书:“壮烈之死,荣于偷生。吾辈不死,有谁去死?此时不死,更待何时?”可见其爱国精神。他曾于作战中率先登城,身负重伤,几乎身死。
1927年,鉴于中共全面对国民党的渗透,当时蒋介石发起了清党行动。何志浩奉命调至总政治部担任宣传科长,秘密从事反共之工作。然而也因此被共党人士当作眼中钉,遭其诬陷,期间上级不察,让何志浩一度入狱了数个月,直到时任师长的吴稚晖协助下,才还其清白出狱。
出狱后的何志浩任二十六军第一师政训主任,在完成北伐后,受何应钦将军的赏识,保送至中央大学深造,学习政经专业,毕业后任军事训练委员会主委,从事役政工作。在抗战时期,担任南京国民兵总队长,又在南京战役屡建战功。
日后随着战事吃紧,急需大量兵源。何志浩因役政专业,让上级决议让他规划国民兵及相关役政、征兵制度,在整个抗战期间,何志浩担负国军整体兵源规划,其艰辛不亚于第一线将士,他也因功获颁云麾、宝鼎、景星等勋章,抗战胜利后晋升为少将,同年进入陆军参谋大学就读,并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
撤退来台 命运转折
随着国际局势日非,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发起全面的叛乱,并于1949年取得政权。国民政府领导者蒋介石带着六十万军民离开神州大陆,退到了台湾。当时自由世界的反共阵营正趋于失败消沉之际,蒋介石决心要用余生,将台湾建设成中华民族复兴的基地,成为鼓舞人类争取自由希望之火炬。
这期间蒋介石除了成立政战学校、青年反共救国团等单位,做好全民在政治思想上的工作,以防止中共的渗透外,又连续发起文化改造、清洁运动、进而全面的“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同时在台湾各地重新建立各级学校、学术单位以保存中国传统文化。
而何志浩将军在来台期间,于国防部任高级参谋,闲暇时重拾过去喜爱的文学爱好,1950年他曾至澎湖县大屿七美人冢凭吊,感念她们在明朝时期倭寇入侵时不愿受辱的气节,因而当场作词歌颂立碑,当地百姓也受其感召,自称该地为“七美屿”。同年何志浩又加入了以文艺人士为主体,发扬“反共抗俄”任务为主要宗旨的“中国文艺协会”,入会期间又不断发表正人心、反共的歌词作品,他的文采也逐渐受到重视,不久后国军征求海内外文人创作“陆军军歌”,何志浩作歌投稿,以第一名入选。
松山文化创意园区,何志浩创作的〈松山烟厂厂歌〉。(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他也因此受到总统的召见,蒋介石表示此歌词内涵丰富,呈现了黄埔建军、安内攘外、复兴中华的三层意义,并批示将届龄退役的何志浩将军以文职任用,同时以其专才肩负复兴文艺之工作,就这样何志浩调任总政治作战部担任中将政战主委,兼任文化大学舞蹈系教授。
后半生使命 在台湾推展中国民族舞蹈
自从中共于1927年在中国境内成立苏维埃政府后,就不断地成立文艺社团,以戏剧歌舞的形式不断的宣传,以致深入人心,抗日时期中共首领毛泽东就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文艺为工农兵服务,同时掀起了“延安新秧歌运动”因此产生变异的“新秧歌”舞蹈,在这之后共党学者不断改编中国传统的戏曲舞蹈及民族民间舞,将其改造成为共党歌功颂德的宣传工具:《白毛女》、《红色娘子军》、《东方红》等系列丑恶之舞剧不断产生。
见到传统文化遭全面破坏,所有仁人志士无不痛惜,为抗衡中共党文化,总统蒋介石于1953年发表《民生主义育乐两篇补述》,决心要全面振兴文化及巩固人民的心理建设,其中更剀切指示舞蹈在传统文化上的重要地位,内容提到:
我们中国古代的礼乐,有仪式,有音乐,有诗歌,还有舞蹈。吉凶军宾嘉五礼,各有其仪式和音乐,也都有其诗歌和舞蹈。舞蹈在个人是发抒其内心的情感,表现其合群的天性。在群众是锻练其集体的意志,养成其合作的精神。后来诗歌与音乐分离,舞蹈也就与诗歌和音乐脱节,乃至于一般国民不习舞蹈,只有戏剧里面有其歌舞,成为优伶的事业了……
古人说:“礼失求之于野。”我们中国边疆以及各地,许多宗教都有优美的舞蹈。我们应该研究,应该发展,应该作为国民教育中一个主要的科目来普及一般社会。只要我们的教育和艺术家看清共匪要拿他丑恶卑劣的“扭秧歌”来破坏国民的美感和伦理观,达成他毁灭中国民族文化的目的。必能认识舞蹈的重大意义,努力改进,普遍推行了。
这期间在蒋介石的指导下成立了《中华民族舞蹈推行委员会》,由何志浩将军担任主任委员,负责推行全民舞蹈之教育。何志浩又组织学者更进一步研究中国数千年累积的乐舞史料的研究工作,他认为要让中国传统文艺得以推展,而艺术之推展当从表现力最强的舞蹈做起,他深知中国民族舞蹈乃是中华五千年文化中最为耀眼的一颗星,于是他身体力行花费十余年,取材中国典籍、尚书、诗经、礼记、二十五史之史料精华,完成中国第一本四十余万字的《中国舞蹈史》及《舞蹈通论》、《民族舞蹈集》等著作。
《中国舞蹈史》。(作者提供)
在《中国舞蹈史》序文中何志浩提及:他亲身考察台湾各地的戏曲、舞蹈,发现经日本统治五十年后,台湾大部分的表演艺术几乎都是日本舞,而日本舞的起源是改编自中国唐朝的乐舞,舞蹈形式上和中国舞蹈已有所不同,而外国人到台湾想观赏正传的中国民族舞蹈却已不可得。所以他认为本国人绝不可舍本逐末地追求外舞,应从自身国舞的推展做起,因此何志浩决心要将后半生投入推展中国民族舞蹈的工作,他担任《中华民族舞蹈推行委员会》(日后改组为“中华民国舞蹈学会”)的创会理事长职务长达近四十年之久,直至九旬高龄才卸下此职。
清贫度日 留得清白在人间
何志浩(左三)参加文艺活动留影。(网络图片)
在何志浩任职期间,中国民族舞蹈也在台湾蓬勃的发展,先后建立了七所专业的舞蹈科系、研究所。在职期间他除了推广中国民族舞蹈及参与文艺工作外,主要心力用于著述上,不但先后完成多本舞蹈著作外,还有《中国民歌组曲集》、《中国历史歌舞剧曲集》、《霓裳羽衣曲》等音乐总集,更完成一百余首舞曲歌词创作,海内外各大学纷纷给予其荣誉,先后颁给他文学、法学、哲学、史学等二十八个博士学位,并荣膺国际桂冠诗人协会之桂冠及奖状。著名剧作家齐如山称他为台湾舞蹈进步之推手,舞蹈家李天民称他将台湾变成舞蹈百花竞放之园地,是台湾推行民族舞蹈第一人。
何志浩(左一)参加文艺活动留影。(网络图片)
何志浩将军也是有名的百岁人瑞,日后曾有媒体访问他长寿的秘诀,也不吝分享:“就是简单生活、粗茶淡饭、没有贪念、不杀生、不做亏心事,日子过得心安理得而已。”他为中将阶级退役,可定期领高额的退休俸及礼金,然而一向清廉勤俭的他,总是将除生活必须外多余的钱,全数捐给公益团体,他住的也是公家给的破旧房舍,一生清贫的他,高寿至103岁无疾而终。
参考资料:
《民族舞蹈论集》何志浩着,民族舞蹈推行委员会,1959年出版
《中国舞蹈史》何志浩着,中华大典编印会,1970年出版
《何志浩与国民党的民族舞蹈运动》徐子涵着,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7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