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却在当代几近断层。所幸的是近二十多年的“国学热“一直在虚虚实实中时隐时现,多多少少让人们开始知道老祖宗的东西还是珍贵的,也许对今天的生活仍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只是因现代生活节奏之快、诱惑之多,尤其孩子的时间被应试教育以及各种花样翻新的学习培训所挤压,家长们往往只能望洋兴叹,或失之交臂而无缘亲近。
我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既省力、省时又简单易学的多效方法,那就是和孩子一起诵念古代蒙学经典,与孩子一道成长,双双获益。
什么是蒙学?其实就是古代的幼儿教育。其方法非常的简单,就是有口无心的念诵那些言简意赅、朗朗上口的“韵文“(类似今天的儿歌)。不过,别看这些古代小孩子们嬉笑玩乐之中、有意无意之间学唱的韵文散句,却无不意蕴深远、包罗万象,且教育要义和”四书五经“所传达的做人道理是一脉贯通的,语言却具像生动、富于音律而简短易学。
也就是说,我们今天的人在时间有限、古文功底不够的情形之下,不用去啃那些艰深难懂的大部头古籍,也不用重新学习太多的经典名著名篇,你只要跟着自家孩子一起玩一玩亲子游戏,读一读朗朗上口的“儿歌“,就可以领略和窥见古代先贤留下的宝贵遗产之样貌了。这样,我们在孩子的带动下,既可以学习老祖宗传下来的人生智慧,又可以和孩子们一起童心复来,共度亲子时光,该是多么有趣而值得的一件事呢!
那么到底有哪些需要我们念诵的蒙学读物呢?
从宋元时期至明清两代十分流行的读本,总的说来被称作《蒙学十三经》的,包括:识字类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训诫类的《小儿语》、《弟子规》、《朱子家训》、《名贤集》和《论语》,韵语类的《千家诗》和《声律启蒙》,典故、知识类的《蒙求》、《龙文鞭影》和《幼学琼林》。
而最节省的内容,我们至少得要在这其中的每一类中选一本,就可以触类旁通了。比如,一个3岁的孩子,可以选择先念《千家诗》,接着念《千字文》,再念《小儿语》,再念《幼学琼林》。如果能够花上个1-3年时间,把这四本书通过熟读成诵、自然习得的轻松方式达到背诵熟练,而家长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掌握书中文字的涵义,能够在学习与生活中引导孩子知行合一,在生活中找到对应与有所感悟,那么你和你的孩子在他小学读书之前就已经“满腹经纶”了,不仅在诗韵方面完成了良好的古典文学语感基础培养,在品性习惯方面按照圣贤的标准得到良好的早教,在知识结构方面拉开时空纵横的大格局,同时还轻松自然完成学龄前的大量认字。
举例说来,我给大家随手挑几个经典语句,品读一下,你就知道老祖宗是多么高明的在教养他的子孙后代。 《千家诗》中的古诗,我就不说了,古往今来,很多是妇孺皆知的。
说说《千字文》,开篇八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一个仅仅只是为识字而写的文章,却一开始就站在广阔的天地之间,历史长河的源头,气势非凡,意蕴流长。
《小儿语》,极尽通俗明快,其实就是明清的儿歌改编。
“一切言动, 都要安详 。十差九错 ,只为慌张。 沉静立身, 从容说话。 不要轻薄 ,惹人笑骂。”仿佛母亲的轻声叮咛,娓娓道来,明白通晓。
《幼学琼林》:“混沌初开,乾坤始奠。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日月五星,谓之七政;天地与人,谓之三才。”
详尽说解天文地理、人情世故、婚姻家庭、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制作技艺、鸟兽花木、神话传说等等,无所不包,是一部微型百科辞书。人称“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
这里特别要给大家介绍一本《朱子治家格言》(也称《朱子家训》),这是一种特殊的读本,因为它最初并不是学堂为孩子们编制的课本,而是那些古代有名望的大家族中一家之长对子孙的训诫文。中国自古讲究门风,重视忠孝节义、礼义廉耻的教育,因其以成功人生的经验,谆谆教诲子孙,而福及后代,许多传世的家训影响深远。比如周公的《诫伯禽书》、诸葛亮的《诫子书》、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朱柏庐的《朱子家训》。
《朱子家训》全文虽只有506字,却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这一句“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 道尽朱家积福旺家的秘要。
那么,在现代意识与传统文化常有冲撞的当代,我们学习国学经典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它和学习现代语言到底有哪些区别呢?
这里要特别给大家介绍和提请注意的几点如下:
1、 学习内容上,古代经典书籍,哪怕是最浅显的蒙学读物,其中总会遇到一些思想内容和现代观念表面看上去“格格不入”的地方,这种时候,其实是需要老师指点的,因为,现代人的社会环境和思想追求和过去已经有太大的不同,有时候其实是都不太懂古人在说什么的,如果用今天的思维去解读祖宗的想法,断章取义,有时会引起很大的误解或无法理解。所以千万不可刻板解释,死于句下。如果能够遇到真正通达的明师指教,那就非常幸运了。 (建议参看“正见”网上推荐的教材)
2、 学习方法上,古人读书方法很简单,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今天读现代书当然是不可能做到,大多数书能读到一遍已经很不错了。但是,对于蒙学经典来说,“书读百遍”其实是一种暨传统又现代的学习方法,我们结合现实,无需真的读到一百遍,只是反复诵念,借助听力,在反反复复读诵之中,自然熟记,就已经奠定了国学一个不薄的基础了。成人或家长在看懂教材的解释部分后,可以给孩子们作一些随机讲解。然后,在生活中和孩子们今后的成长过程中,去与经典中所说的道理找到对应,再重温经典的时候,就真的是“其义自见”了。
3、 自然识字法:在家长带领小孩诵念的时候,注意示范一下“点读”,即,每读一句的时候,拿手指一个一个字点着读,遇到有意思的字的,顺便告诉孩子这就是什么什么字,在反复指指点点的诵念中,不知不觉可以批量自然识字。
4、 上行下效法:诵念古代蒙学经典,其内容大都相关到为人处世、礼义伦常,这些内容光靠孩子自己学或从老师那里是学不来的,因为它需要体现在日常言行中。所以,唯有家长相伴,大人先学习了,领教了,身体力行了,才可能教导好孩子,而且在陪孩子的过程中迅速提升自身的修养,才能赶上和孩子一同成长。
5、 自然收获法,圣贤经典学问,是老祖宗留下的珍宝,那么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有个承接问题,也就是说,你有没有那个福气去继承这份福德,也是天定的。所以,在教孩子学习的时候,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急不躁,无论孩子的表现如何,都不要过于用心去采用一些现代教育手法,诸如奖品刺激、封赏许愿那些投其所好、满足欲望的方式,这不利于品性教养。你只需保证每天陪他20-30分钟,认真读过几遍,那么也就ok了。只管播种,不论收获。等到若干时年,哪一天他开窍了,这个童子功自然就会表现出来,就会在他的人生旅程中大受其用。
6、 耳濡目染熏陶法:古人学习讲究功夫在诗外,学传统,一定是用传统的理念,传统的方法,才能“原汤化原食”。经典蒙学是一个教养、学养的过程,所以真正考量的是家长,以及家庭学习环境,正如古人强调的“家风”,也是现代教育强调的学习环境。语言学习,是需要一个长期培养语感的氛围的,就和英语、音乐学习一样,需要有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去长期熏陶,让身在其中的孩子耳濡目染,那么你让孩子濡染什么就是关键了,你的一言一行,符合不符合规矩,顺不顺应天道,都会让孩子照单全收的,这比他在书本中的学习来的快许多呢。所以当孩子学习出现不理想状态时,孩子就是家长和家庭的镜子,我们第一反应,就应该是立刻反省自己,我自己哪里做得不符合圣贤教诲了?我们的环境出了什么问题?
7、 学习至要:立体的世界观,方能通达要义。站在天地人三才立体的世界观高度,才可以真正理解经典的内涵。假如没有敬天畏命的虚怀,用今天全盘物质化的人生观去看待圣贤,我们学到的只能是文字的表面华彩,而无法达到直抵灵魂的内涵,也就无从改善我们的命运,更无从福泽后人了。
来源:看中国投稿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