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卫侯言计非是,而群臣和者如出一口。子思曰:“以吾观卫,所谓‘君不君,臣不臣’者也!”公丘懿子曰:“何乃若是?”子思曰:“人主自臧,则众谋不进。事是而臧之,犹却众谋,况和非以长恶乎!夫不察事之是非而悦人赞己,暗莫甚焉;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谀求容,谄莫甚焉。君闭臣谄,以居百姓之上,民不与也。若此不已,国无类矣!”
子思言于卫侯曰:“君之国事将日非矣!“公曰:“何故?”对曰:“有由然焉。君出言自以为是,而卿大夫莫敢矫其非;卿大夫出言亦自以为是,而士庶人莫敢矫其非。君臣既自贤矣,而群下同声贤之,贤之则顺而有福,矫之则逆而有祸,如此则善安从生!诗曰:‘具日予圣,谁知乌之雌雄?’抑亦似君之君臣乎!”
一一《资治通鉴•周纪•安王二十五年》
【注释】
以上这些对话,发生在纪元前337年,战国争霸时期。
卫侯——卫国的国王。
子思——孔子的孙子,当时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
公丘——复姓。
臧——善、好。闭——昏暗。
予——第一人称代词,指我或我的。
【今译】
卫国的国王,言语和决策不正确,而群臣随声附和者,如出一人之口,子思说:“我对卫国的看法,正像《论语》中所讲的:“君不为君,臣不为臣。”有个姓公丘的贤士问:“你根据什么这样说呢?”子思解释道:“作为国家的君王,如果自以为是,就会听不进大家的意见。事情做得对,而自以为是,还会拒绝大家的意见,又何况随声附和那些不正确的事情,来助长邪恶呢?不审察事情的是非真相,而喜欢别人赞扬自己,没有比这更昏暗了;不思考是否合乎道理,而阿谀求容,以此求得主上的好感,没有比这更会巴结的了。君王昏暗,群臣奉承,以此高居百姓之上,百姓是不会拥护的。如果这种现象不加制止,国家就不成体统了。”
子思对卫国国王说:“您的国事,将会越来越糟呀!”卫国的国王问道:“这是什么原因呢?”子思回答说:“这是有来由的呀。因为您讲话自以为是,大臣们不敢矫正其不对,大臣们讲话也自以为是,下官和百姓们,同样不敢矫正其不对,君臣既然自认为贤明,下边就会同声称赞贤明,因为称赞贤明,就会被看成恭顺而获得富贵,矫正错误,就会被视为抗逆而受到灾祸。这样下去,善良还会从哪里产生呢?《诗经》说:‘都讲我圣明,谁还能辨清乌鸦的雄雌呢?’这不正像您国的君臣关系吗!”
(事据司马光《资治通鉴》精华录)
来源:看中国来稿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