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最佳二战步兵武器(十)(视频)

作者:Eagle Vision 发表:2019-07-08 10: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的结尾,米勒上尉近乎绝望地用手枪射向不断驶近的德军坦克?他所用的就是M1911手枪。
“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的结尾,米勒上尉近乎绝望地用手枪射向不断驶近的德军坦克,他所用的就是M1911手枪。(视频截图)

接续:十大最佳二战步兵武器(九)

第一位:1911手枪(M1911 Pistol)

大家是否记得在“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的结尾,米勒上尉近乎绝望地用手枪射向不断驶近的德军坦克?他所用的就是有着百年历史,历经从一战、二战、韩战、越战以及海湾战争的M1911手枪。

1899年~1902年期间,美国军队正在菲律宾与当地的土著发生武装冲突。在战斗中美军士兵发现他们所装备的0.38英吋(9MM短弹)口径柯尔特转轮手枪威力不够大,再装弹速度太慢。因此,美国陆军决定研制一种威力更大的新手枪和新枪弹。基于与菲律宾战斗的经验,美国陆军军械理事会认为美国陆军需要一种0.45英吋(11.43mm)口径的枪弹才能提供足够大的停止作用。

1917年出版的军方正式发表的原型1911型手枪带有标记的横截面图。
1917年出版的军方正式发表的原型1911型手枪带有标记的横截面图。(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在通过所有试验后,1911年3月29日,由勃朗宁设计、柯尔特公司生产的0.45英吋自动手枪被选为美军制式武器,并正式命名为“柯尔特M1911 0.45英吋自动手枪”。并于1912年4月开始装备部队,成为美军装备的第一支半自动手枪,并且在1913年成为了美国海军、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制式手枪,在一战开始前,柯尔特已经进行大量生产以达到美军的要求,国营的春田兵工厂亦有参与生产。

美军七十年代特别为将军配置的1911衍生型M15。
美军七十年代特别为将军配置的1911衍生型M15。(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M1911的基本操作原理是利用后座力。子弹内的发射药的燃烧气体将弹头推出枪管,此时锁在一起的枪管与套筒受后座力开始向后滑。弹头射出后,枪管与套筒继续一起向后滑一小段距离。然后枪管尾端以绞链为轴向下摆动。此时套筒内的闭锁凹槽与枪管尾端凸筋分离,不再锁在一起,套筒继续后退,抓子爪抓住弹壳退出膛室,退子钩弹出弹壳,套筒后退到底。此时复进簧把套筒反弹向前。套筒带动弹匣内下一颗子弹上膛,继续向前,套筒内的闭锁凹槽与枪管尾端凸筋对准,枪管尾端以绞链为轴向上摆动,枪管与套筒再度锁在一起。套筒与枪管继续向前滑一小段距离,枪管回复水平线。

M1911系列具有双重保险设计,握把式保险需要以掌心保持按压才可发射,松开保险制时扳机与击锤间的传动凸齿因无法连接从而阻止意外击发。另一个是为位于手枪枪身左面手动保险,在保险状态下会锁紧击锤及阻铁,套筒亦无法复进,另外亦有些厂商生产的M1911A1采用击针保险。

M1911标准版发射0.45英吋手枪弹,空枪重量约1.1公斤,长8.25英吋,使用七发单排弹匣(政府型)。M1911枪管长度以政府型,指挥官型和军官ACP型分别为5英吋,4.25英吋和3.5英吋。除了.45 ACP外,M1911系列亦有多种不同口径的衍生型、仿制型和改装型号,较主要的是.38 Super、9 x19毫米、.40 S&W、.400 Corbon。

一战的经验令军方提出要求对M1911进行一些外部改进,改进时间自1920年中开始。包括扳机稍微后移、加大扳机护圈、加阔准星、握把近扳机护弓的位置加上凹槽、加长握把式保险上方的突出部以避免射手虎口被击锤锤伤、加厚握把尾部(后来版本又再被简化了)、加长击锤以利于操作及简化了握把上的纹路等。由于没有进行内部修改,因此内部零件仍可与M1911互换。1940年美国军方对M1911正式命名为“Automatic Pistol,Caliber.45,M1911”,而对1924年推出的改进型M1911A1则命名为“Automatic Pistol,Caliber.45,M1911A1”。

 


M1911(上)和M1911A1手枪的对比(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美军在二战时对M1911A1的需求量很大,当时的美国政府共购买了约一百九十万把以装备所有美军部队,并增加了承包商来提高生产力,包括雷明登兰德(约900,000把)、柯尔特(约400,000把)、伊萨卡(Ithaca Gun Company,约400,000把)、联合号志公司(Union Switch&Signal,约50,000把)、胜家(Singer Corporation,约500把),春田兵工厂及岩岛兵工厂亦有进行大规模生产。1945年二战结束后,M1911A1成为美国军人最喜爱的手枪。


柯尔特1911手枪(Michael E.Cumpston/wiki/CC BY-SA 3.0)

M1911的传奇故事不单单是电影中虚构的打坦克。1942年10月,一个没有月色的晚上,在瓜达卡纳尔的丛林里,美国海军陆战队枪炮军士约翰・巴锡龙(John Basilone)独自一人在他的阵地上拖延企图通过泰纳鲁河的一个中队日军,阻止了一个自杀式冲锋。他用一把柯尔特M1911手枪和两挺机枪轮番射击,直到破晓增援来到时,有将近一百名日军尸体趴在他的阵地周围。

M1911在二战的天空中经历了更神奇的故事,这件事发生在美军负责协助防御从印度到中国的补给线的驻印度第10航空队。1943年3月31日,第10航空队第7轰炸大队第9中队被派遣去破坏缅甸中部城市彬文那附近的一座铁路桥,其中一架B-24由劳伊德・简森中尉驾驶,副驾驶是欧文・伯格特少尉。机队在抵达目标前遭到日军战斗机拦截,机身后部燃起大火,机身被打穿许多洞。机上人员不得不跳伞逃生,但日军飞行员立刻开始扫射这些跳伞逃生的人,并打伤了伯格特的手臂。那架打伤伯格特的“零”式战斗机飞近伯格特,也许是想看看他打死的人是什么样子吧。伯格特装死,于是“零”式飞机就从伯格特的脚下飞过并继续向降落伞扫射,此时伯格特掏出他的M1911手枪对着刚从他脚下经过并打开了驾驶舱的“零”式战斗机打了4枪。这架“零”式战斗机马上停止射击并开始旋转坠落。后来伯格特被缅甸人抓住并被转送给日本人。在战俘营中,他慢慢回忆起当时半空中的情境。他起先不相信能够在摇摇晃晃的空中击落敌机,但许多记忆碎片逐渐堆砌起来,使他越来越相信自己的确打下了那架“零”式战斗机。这个传奇故事被刊登在1996年6月的美国《空军杂志》上。

除美国军队外,M1911的高制止火力、良好人体工学设计亦令其成为美国国内很多执法部门、人质拯救队和多个特种武器和战术部队的常用武器之一。M1911的可靠性,精准清脆的扳机和人们对.45口径的钟爱使得M1911系列在民用市场同样深受喜爱。无论是打靶训练、比赛、个人自卫还是IPSC都能经常见到M1911系列(包括改进型或仿制版本)的踪影。民间拥有者喜欢用订制零件对手枪进行改装,在美国也有多家厂商生产不同版本的M1911,如战术型、比赛型和紧凑型等,价格在$250美元至$3,000美元不等。

镀镍的Colt系列80金杯全国比赛版M1911
镀镍的Colt系列80金杯全国比赛版M1911。(RegBarc/wiki/CC BY-SA 2.5)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